经营管理:在资源整合中创新
2013年报业经营管理的亮点在于资源整合的视野更加开阔,从区域内资源整合模式开始走向跨区域、甚至跨国整合的道路。
“一城一报团”成报业发展新模式。2013年10月28日,上海率先启动了报业集团兼并重组的改革步伐,原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原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合并成立了上海报业集团。有学者称此次合并的直接初衷是在传统报业发展普遍面临下滑困境和生存危机背景下的“抱团取暖”。随着两大报业的结构调整,上海报业市场可以避免同业竞争,广告发行价格将更加规范;更有利于实施新媒体战略;恢复《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独立法人建制,也将更有利于发挥三大报纸的品牌效应并释放运营活力。但也应该看到两大报业集团合并造成的市场垄断可能带来的弊端,如缺少竞争会导致活力减弱,服务水平下降等。
而在报业竞争并不激烈的广西,报业也开始寻求规模化发展。2013年6月28日,广西首家报刊集团——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在桂林挂牌成立。该公司将以资源、资本、品牌、数字化平台等为纽带,推进综合性报刊集团建设,推动报刊规模化发展。
报业跨区域经营呈现新趋势。报业跨区域经营最早可以追溯到10年前南方日报传媒集团和光明日报报业集团联手打造的《新京报》,其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并成为报业跨区域经营的范本。随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社在上海创立《第一财经日报》,原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成都传媒集团两大报业集团投资《每日经济新闻》,等等。2013年,报业跨区域经营逐渐走上战略层面。
2013年1月20日,江西日报传媒集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和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在武汉共同签署《中部传媒战略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联合采访、媒体从业人员交流合作培训,以及广告、房地产开发等。中部三大省级党报集团建立区域媒体合作联盟,通过这一超越新闻业、传媒圈的战略合作,有望将长江中游合作圈打造成为传媒集团领军的、可比肩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的经济圈。
报业跨区域经营也尝试走出国门。2013年11月5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泰国历史最悠久的华文报纸《星暹日报》签订合作协议。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入股《星暹日报》,并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实现跨国办报,在中国和泰国报业传媒史上都属首创。这恰好符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耕主业、多元开拓、加快转型、融合发展”十六字发展战略中的“融合发展”。
报业多元化拓展模式深入发展。从我国第一个报业集团建立开始,报业通过向报业相关行业扩张,寻求盈利增长点的多元化拓展模式就已逐渐成形。近年来,随着报业发行、广告市场的不断萎缩,这种模式也成为越来越多报纸的优先发展战略。
作为我国首家媒体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报业集团——浙报传媒集团过去三年通过打造传媒梦工场、构建自主性互联网用户平台、并购盛大旗下杭州边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浩方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方式,成功实现了全媒体转型,成为报业经营管理的范本。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党委书记高海浩在公开演讲中也提到,未来浙报传媒集团将致力于构建以综合文化服务为主体的“传媒文化金字塔”,塔底是游戏娱乐,保证基本用户和流量,中间层为各类综合文化服务应用,顶层为核心价值传播。这样就可以在满足用户文化娱乐需求基础之上,实现浙报传媒集团的传播理想。
借助报纸主业进行多元化拓展几乎成为报业共识。2013年6月22日,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启动“海峡传媒港”传媒总部经济创意园区项目,至此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已形成11报12刊及多家网站等新兴媒体的立体化媒体格局,初步培育了60多个经济实体组成的文化产业链。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则发挥自身渠道优势,整合人才和资本,市场化运作社会资金近6亿元发展影视文化产业,策划拍摄10多部影视作品,获得广泛好评。影视产品的巨大票房收入和后续版权销售、衍生品开发等种种收益,为报业集团带来了巨大回报。
媒体融合:报业的多介质转型增值
从互联网的出现到当前微信、云存储大行其道,每一次面对新媒体的包围,传统媒体都在不断寻求突围之道。从纸质报纸到网页电子版、再到移动终端版,报纸的介质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面对来势凶猛的新媒体,2013年,报业也尝试将新媒体理念渗透进传统业务中,实现多介质增值。
“云报纸”开启云媒体时代。早在2012年5月17日,《京华时报》已经在北京举行了云报纸全球首发仪式,该报也成为第一家将报纸图片识别技术与纸媒相结合的媒体。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拍摄报纸上的图片,打开“云”端的海量信息。这其实相当于云报纸有两个平台:一个是传统形态的报纸,一个是延伸用户阅读需求的“云”端。2013年,“云”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更多媒体开始试水云报纸。
2013年5月17日,全国60余家媒体在北京成立了全国云报纸技术应用平台,其中29家全国主流报纸签约该平台。这一平台为成员媒体提供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服务,在大数据时代为传统纸媒提供最权威的数据支撑。读者只要在手机安装名为“云拍”的客户端,就可以通过手机拍摄报纸图片的方式打开“云”端信息。随后,《京华时报》在云报纸基础上,又推出《京华时报云周刊》,新增在线购物功能。2013年8月,《三秦都市报》借助这一平台正式上线云报纸,成为陕西省第一家将图像识别技术与纸媒相结合的媒体。
2013年7月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致读者》,称将分步推进传播形态创新,利用二维码、图像识别等技术,将部分稿件由单一的文字形态转化为文字、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态。这其实也是对云报纸理念的践行。
2013年8月8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正式与IBM、软通动力合作,在江苏昆山建立一个基于媒体的云计算中心。南方报业投入多年积累的咨询产品资源,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尝试寻找新的商业模式。但合作所产生产品的最终呈现形态尚未公布。
移动客户端开发方兴未艾。随着2010年1月28日苹果iPad平板电脑的推出和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报业的生命线延伸到了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报纸开发手机报、移动客户端都已经不是新鲜事。2013年,报业移动客户端开发更加多样化,也更加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
2013年3月25日,陕西日报传媒集团采用国际前沿的AR技术,成为全国首家“会动的”视频化省级党报。读者只要用手机扫描《陕西日报》版面上的二维码后,就可以链接到陕西传媒网后台,直接在手机上看到、听到视频化的《陕西日报》新闻。同年4月16日,《温州日报》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欧网拍客”手机客户端,市民安装客户端后,用此软件拍照、配发文字说明后可以直接上传到《温州日报》官方网站欧网的“欧网拍客”栏目。同年8月,《环球时报》客户端发布新版本,新增夜间模式功能和社评栏目,读者夜晚阅读再也不用担心眼睛刺痛。
微信公众平台成为新战场。据腾讯内部透露,2013年10月,微信用户总数已超过6亿,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重要的用户入口。微信公众平台于2012年8月推出,成为继微博之后报纸进行内容营销和品牌推广的又一“战场”。目前几乎全国所有报纸都已开通了微信公众账号。2013年4月23日,《青岛晚报》“掌上青岛微信事业部”成立,成为中国传媒界第一个微信事业部。
但大部分报纸运营微信公众账号的理念仍较为传统,只是将报纸的原创内容在微信上进行二次推广,而未充分利用微信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功能。只有少数报纸做得相对成功:《人民日报》官方微信设置了《每日精粹》《@人民日报》《特色栏目》三个栏目,读者可以主动选择需要推送的信息,如选择《每日精粹》,就会推送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精华文章;《青岛晚报》“掌上青岛”用语音播报新闻、播笑话;《羊城晚报》等微信公众账号通过抽奖方式与“粉丝”互动,以扩大影响力……就目前而言,报纸微信公众账号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微信公共平台盈利的前景尚不明晰。
(作者张晋升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张维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