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呈现“三农”图景中最为真实的力量
“三农”纪录片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深入农村生活挖掘创作素材,脚踏实地进行纪录片创作,呈现出“三农”图景中最为真实的力量。
1.反映社会转型期农民的精神世界
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说:纪录是一种精神,一种靠真实纪录的眼光和勇气建立起来的力量,并以此带动社会中更多的人思考和对现状的改变。所以,他不应该只是个别电影人的事。它是具有生存普遍意义和人类普遍价值观的事。“三农”纪录片正是以普遍意义和普遍价值观为前提,反映社会转型期农民的精神世界和农民观念的变化。
(1)乐观向上的人文情怀
获得国际纪录片“金熊猫”奖亚洲制作奖的纪录片《中国有个暑立里》,记录了2001年至2009年间云南楚雄大姚县的彝族村落暑立里的村民与篮球的故事。暑立里97户人家,家家都会打篮球,暑立里因为篮球出了名。这里发生的一切都因为有一个叫张云成的老村长,他从18岁起既当村长又当篮球教练,使暑立里成为一个篮球村,他们还参加过全国的农民运动会拿到三等奖。到2009年,老村长老了,但村里的娃娃们成长起来了,还有一个娃娃考上了体育学院。这些娃娃们成为了篮球场上的运动员,暑立里的篮球就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该片再现时代和彝族村落的变化,在这个物资匮乏尽显古朴特色的小村庄,处处散发着现代式的幽默、轻松,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少数民族农民对生活乐观向上的人文精神。
(2)精神世界的内在演化
由山东成武电视台拍摄的《“老犟筋”改厕》,全片长度20分钟,记录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位农村老人对改厕从不认识到认识的过程。由江苏常熟电视台2007年拍摄的农村人物纪录片《农民故事家陆瑞英》,讲述了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故事家,不仅出版了《陆瑞英民间故事歌谣集》,而且登上北京大学讲坛讲民间故事,在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引起了轰动。该部纪录片不仅体现了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重视,而且充分展示了新时期一个常熟农民精神世界的内在演化和新的追求。
(3)自强不息的励志精神
江苏常熟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梦碎了,梦圆了》,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向世人讲述了一位重残女孩探寻生命价值的奋斗历程。这位女孩就是江苏省常熟董浜农村重残姑娘钱敏丹,她凭着顽强的毅力,用三年时间写作完成了20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活着的100个理由》,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她的文字让健全人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也鼓励残疾人尽快走出心灵上的阴影。该片结尾引用了钱敏丹的一段话:“曾经我问自己假设我在出生的时候就知道我会带着病残的身躯来到这个世界,那么我是否还愿意来,如今我的回答是我愿意,因为存在过、努力过、感受过生命的美好,人生就已无悔。”
2.传递“三农”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
当前“三农”发展已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曾形象地说,如果把“四化”比作一匹骏马的四条腿,现在三条腿长,一条腿短,而且这条腿还是后腿。农业现代化进程还远远滞后于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四化”之中农业现代化是短板、是弱项,最迫切的还是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补齐“四化同步”中的农业短腿,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三农”纪录片传递出了“三农”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
(1)体现时代主流价值
以进疆采棉大军的真实生活经历为拍摄对象的10集纪录片《千里进疆采棉记》,站在采棉工的立场去感受、品评他们的劳动,对采棉工进行持续的关注,让受众可以同步观察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命运,该片让不少受众对自己的国情、底层人的生活有了更直观、更贴近的认识。该片把对中国人品质与精神的塑造落到平凡小人物身上,以小见大地折射出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
(2)关注乡村教师群体
纪录片《老师》以汶川大地震中为救学生牺牲的老师为叙事开端,将镜头伸入中国偏远地区数百万乡村老师们的群体,记述了她们当中几个普通老师的日常教学生活和内心感受。片子用了很大的笔墨讲述了乡村老师面对低微收入所带来的清贫生活与尴尬。该片让人以沉静平和的心态感知乡村老师们的情感世界,从而寻找到今天社会淡忘和缺失的关于“朴实、勤劳、坚守、承诺、善良和爱心”这些具有普世价值的中华民族精神。一场灾难,带来了一座伤城,才让人在地动山摇后注意到他们乡村教师的身影。平静后,又被人们轻易地遗忘,就像片中最后一位老师淡淡地说:“不用像英雄似地报道,我们只是很平常的人。”
(3)农民变成体面职业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但长期以来,农民却远谈不上是体面的职业。农民收入较低、劳动条件差,社会保障水平和城镇居民仍有较大差距。如何保证种粮农民有利可图?如何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如何培养职业农民?这不仅是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关键,也是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有着广大农民默默无闻的奉献,以及一定程度的牺牲,他们理应有体面的生活,他们的利益应当得到高度重视。纪录片《职业农民在常熟》介绍了江苏省常熟市以流转土地为依托,创新建立“公司+专业合作社+青年农场”的新型发展模式,实现了一大批青年职业农民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由非法人型向法人转变,成为常熟家庭农场的“青年版”。2013年底,加入“青年农场”的青年职业农民年收入超8万元。使职业农民真正成为一种高层次、有身份的职业,形成发展农业有前景、学习农业有希望、投身农业有前途的良好社会氛围,从而改变人们的择业行为,增强职业农民的吸引力。
(4)发展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江苏省常熟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大地情深》介绍了常熟市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将农村畜禽养殖中的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从而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并有效地防止农业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3.揭示保护农村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
“三农”纪录片在培育农村文化土壤、营造农村文化氛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传统农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茶担”艺人俗称茶司,是旧时专门替办喜事人家服务的一种行当,曾获全国电视外宣“彩桥奖”的常熟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茶担传人徐荣铭》,主要以跟踪拍摄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茶担”这一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农村传统风俗,并进而通过主人公幽默风趣的“说词”,生动地反映了21世纪江南农村“社会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氛围。该片阐述了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传统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揭示了保护农村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作者系江苏省常熟电视台高级编辑)
参考文献
1.张晓佳,洪波:《中央电视台纪录片<田野青春梦>关注威宁特岗教师》,毕节文明网,2013年7月22日。
2.洪妍:《现代化进程中农村题材纪录片的价值》,《中国艺术报》,2012年6月18日第006版。
3.王景:《我省自制大型纪录片<脑山><多彩家园>近期播出》,青海新闻网, 2012年12月12日。
来源:《视听》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