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传媒》>>2014年10月下

“标配”与“高配” 当前与长远

以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为例谈报业融合发展

赵 兵

2014年11月28日13:41    来源:传媒    手机看新闻

对于报业新媒体建设的精英而言,融合发展,是知易行难。所以,笔者仅想就报业融合发展的一些现实操作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希望借机能够得到大家的指点和斧正。

归纳梳理目前国内外报业融合发展所做出的探索, 我们不难总结出两点。首先,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做着以下两个“必选项”:一是重构全媒体采编流程,确立“中央厨房”式的新型新闻生产模式,这其中包括全媒体技术平台的搭建,媒体内部组织机构的调整,考核以及管理方式的改变,等等;二是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的新型传播体系,主要包括微博、微信、客户端、手机报等移动新媒体的建设。可以说,这两项工作目前已成为融合发展的“标配”,是立足当前的现实之举,也是为融合发展提供技术、组织和渠道、平台支撑的基础性工程。

其次,我们也看到,一些先进的有实力的报业集团或媒体还进行着融合发展更高级别的探索,为融合发展进行高配置的努力,比如人民日报社人民网的上市,上海报业集团的澎湃、界面、上海观察等项目,浙报集团收购边锋浩方、传媒梦工场项目等,起点高、手笔大、争上位,也广受业界关注。而更多的媒体则是通过试水电商、舆情监测、数据有偿服务等因地制宜地进行加项探索,应该说,这些探索虽然还没有成为可以广为复制的模式,有的也走了弯路,交了学费,但是想到达明天,今天就必须启程,所有的探索都会变成有价值的实践智慧,都是通往融合发展明天的一种可能。

那么,如何做实“标配”、谋求“高配”,如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地推进融合?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需要思考并处理好以下三重辩证关系。

处理好夯实根基与开疆拓土的关系,坚定不移地打牢融合发展的基础

重构采编流程也好,搭建新媒体传播平台也好,融合发展的“标配”中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内容、技术、渠道这几大基础性建设问题,这也是当前融合发展的固本强基工程。这其中有三点较为重要。

一是要突破畏缩心态,理直气壮地抓基础建设。“标配”项目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投入与产出反差较大。全媒体采编平台的基础投入约在400万左右,要搞个像点样的官方微博、微信,专职记者少说也要7、8 个人,一个有点志向的客户端的投入则相当于一个中型网站的投入,而所有的投入都产生不了显性的效益,特别是经济效益。这就使得所有报业集团有志于推动融合发展的一把手和具体负责新媒体运作的同志背负了沉重的精神和心理负担,唯恐留下烧钱的骂名,只能以小国寡民的心态和手笔来进行着自己的“小步舞曲”。

其实,从长远讲,融合发展的这些基础工程是一本万利的,它对报纸的品牌增量所产生的重大收益会在不久的未来得以显现,应当在媒体内部凝聚这种共识。在资金投入上,一方面要敢于投入,立足于自我投入,另一方面则可以最大限度地争取党委政府“扶上马、送一程”的支持,缓解一下资金压力,缓冲一下不解情绪。近日,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前期工作的前提下,河北省下拨千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的融媒体基础建设,主要是集团融媒体采编平台以及微博、微信、客户端的一期工程建设,解决了集团起步阶段投入困难的燃眉之急,也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二是避免另起炉灶,要强力推进传统媒体内部人员的转型。说到融合发展,很容易偏重于新兴媒体的建设,而忽略了传统媒体自身的内容提升和采编人员的转型。在现实操作中,由于在一个集团或报社内部,新媒体项目往往是独立运营与考核的单位,与传统媒体的关联尚不充分,所以会呈现出各自为政、两张皮的状况。以《河北日报》为例,尽管制订了融媒体的考核办法, 发一篇微博短消息可能与在《河北日报》上发稿所得的稿酬一样多甚至更多,河北省委宣传部也发文把新媒体新闻纳入河北新闻奖评奖范围,但从实际推进的结果看,仍有许多采编人员的新媒体意识有待强化,有的记者不但不想写、不会写新媒体稿件,甚至连线索也想不到要提供给新媒体。因此,传统媒体内部人员的全面转型仍是一个需要推进的重点工作,做好了这项工作也能开发出传统媒体巨大的内生动力。来温州参加这次中国报业首届新媒体发展大会,看到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在大力度地全员推广官方微信,很受启发,其实,参与推广的过程就是对传统媒体采编人员新媒体意识的普及与强化过程。

三是强化技术先导,要从内容为王转向内容与技术并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讲到,要将技术建设和内容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从单纯地强调内容为王到强调内容与技术并重,这是我们党对融合发展理念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对新兴媒体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

目前传统媒体内部的技术人员待遇普遍不高,大多数低于采编人员平均水平,这种状况是绝对不能适应融合发展要求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融合发展中,必须突出以新技术引领媒体融合发展、驱动媒体转型升级的理念,绝不能企望靠几位只讲奉献、不讲回报的雷锋式的技术人员就能成就融合发展的大业。要尝试在技术人才的引进、薪酬体系设计、技术合作方式等方面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这也是用互联网思维推进融合发展极其重要的一个内容。

处理好抓住重点突破与强化顶层设计的关系,做到兼顾眼前和长远

融合发展目前面临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是要找到重点突破口,找到工作的抓手和载体,同时也需要立足长远、做好顶层设计,做到既关注眼前,更注重长远。这样可以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加科学性和预见性,同时在一个媒体内部也有利于统筹各种资源,节约人力物力财力。

以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的情况来看,由于现行管理机制的原因,在新媒体建设上各自为政的现象曾一度较为突出,集团内部有分属于不同媒体的两个本土综合门户类的新闻网站,各类微博、微信一度有40多个,小而全,小而散,成不了气候,还造成了人财物的浪费。所以在谋划融合发展的时候,我们强化了顶层设计,在全媒体平台搭建、新媒体项目谋划中突出整合、统筹的理念。比如在新闻客户端的建设上,明确提出举全集团之力支持《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打造一款集团的门户客户端“在河北”,其他媒体都不再进行同类客户端的重复投入,但各媒体的优质资源都会体现在这款客户端上。在新媒体其他项目的谋划上也是分类指导,《河北日报》重点推进数据有偿服务项目,《燕赵都市报》、华糖传媒则重点进行媒体电商项目的布局,集团统筹协调,分别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和引导。

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要谋求新兴媒体的自我发展壮大

如果融合发展仅仅只有政治及社会效益,而没有经济效益,新兴媒体总是做传统媒体的“啃老族”,这种发展肯定不是可持续的发展。因此,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融合发展的“高配”项目应更多地着眼于此。

在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的融媒体发展规划中,集团明确了两个平台的理念,把9个新媒体的重点项目分别归纳到这两个平台中,形成两个规模集群性平台——一个是公益性新闻宣传平台集群,一个是着眼于产业发展的公众信息服务平台集群。这种概念上的厘清有助于分类指导、统筹协调地实施集团新兴媒体的建设。宣传公益平台就做足政治和社会效益,重在打品牌、树影响;信息服务平台则瞄准经济效益,重在探索盈利模式。各有目标,各有侧重,实现统筹协调地发展。目前,河北新闻网、河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的内容指标建设均在全国省级党报中居前列;网络舆情、电子阅报栏、专业化的商业网站建设等正在逐渐成为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

融合发展是传统媒体艰难的“转基因”工程,它所带来的裂变必然是深刻而深远的。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先发地,我们希望借得此地的风气之先,也借首届报业新媒体发展大会的东风,学习好兄弟媒体的经验,以期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快更稳!(作者系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本文由作者根据其在首届中国报业新媒体发展大会的讲话整理而成。)

分享到:
(责编:谢琳(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