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青年记者》>>2014年11月上

五下津门案中案

王和岩

2014年12月05日16:26        手机看新闻

《程伟案中案》是我在《财经》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封面文章。

这是我第一次操作重量级的调查报道,在历时约一个半月的调查中,仅凭一句不知涉案人数、姓名的传闻,我五赴天津,通过一次次踏访调查,将那起发生已一年半却被权力封锁得严严实实的司法腐败大案,拼图般一点一滴完整还原,公之于世。这篇文章虽不是我十几年调查记者生涯中影响力最大的,却是我作为一名调查记者走向成熟的开端。

2006年4月下旬,《程伟案中案》在《财经》杂志发表时,我入职《财经》大约半年。该文分上下两篇,一万余字,详尽地披露了1949年以来中国司法领域涉案金额最大的腐败案。报道一经刊发,方方面面均有反应,我也初次感到了作为调查记者的那份职业荣誉。

说来凑巧,得到这个选题纯属意外。2006年2月20日,星期一下午,在编前会上,编辑称,听说天津海事法院发生了一桩会计涉嫌贪污、挪用6000万元公款和执行款的案件。编辑原安排另一位同事做,后因她离职,选题落在了我头上。

托朋友私下打听,此事得以证实,却引起了天津有关方面的警觉,一再追问消息来源,并称案件处于保密阶段,严禁报道。

向编辑部汇报后,大家很兴奋,断定这是个不小的案件,领导派我去天津了解。此后,一桩长达40天、五下天津的调查采访在我第七年的记者生涯中徐徐展开。

初下津门

那时,我心中一点底都没有,一是信息有限;二是近在咫尺的天津如天涯般陌生,我一个人都不认识。2月22日,忐忑不安中,我动身前往天津。

第二天上午,经朋友帮助,辗转找到天津一名法院工作人员,对方一听我想了解海事法院的事,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很明显,法院不接受采访。我的心有点凉,却也在意料中。这个案子涉及金额上亿元,是建国以来全国司法系统最大的案件。别说现在不允许报道,即使将来案件审理结束,报道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不仅我们法院口风很紧,天津高院、最高法院都讳莫如深,要采访必须天津市政法委同意。”他神情严肃地说。

他的一席话,令我大吃一惊:没想到涉案金额远远超出了我们了解的,居然是建国以来司法系统最大的案件。几经寒暄,对方答应说几句话,好让我回单位交差。

接下来的内容,堪称惊心动魄。2005年初,天津滨海开发区检察院开始调查天津海事法院会计,之后,专案组一名成员将消息透露给会计。经一名基层法院法官从中斡旋,办案人员张口就要500万元平事费。到了2005年夏天,天津海事法院要动用一笔约5000万元的执行款,会计闻风而逃,窝案于是爆发。出逃十多天后,会计在成都落网。

该案不仅天津海事法院会计、出纳和执行庭法警三人涉案,还牵扯开发区检察院的检察官及塘沽法院的法官。2005年底,牵线搭桥的法官已在天津二中院受审,没几个人知道。该案可能最终会分解成一个个的小案子,悄悄消化掉。毕竟,此案对天津政法系统是个太大的丑闻。

没想到数额如此巨大,案情如此曲折复杂。之后一段时间,寻找涉案者成了我努力的方向。经同事帮忙,天津海事法院的一位工作人员答应见见我。

会面是在天津海事法院绿意葱茏的咖啡厅进行的。我说明来意,他面露难色。接下来只是一味东拉西扯,跟案情有关的话一句也不说。三个多小时过去了,仍无所获,我只好起身告辞。这时他小心翼翼地递过一张小纸条,上面写有两个人名:程伟、刘晓环。“这是涉案的会计和出纳,我能帮你的只有这个。”他说。

巧遇知情者

有名法国同行曾说,在现场周围100米的范围内,总有知情者。到现场去,应该是调查记者的不二法则。

一天,听采访对象说程伟在天津开发区阳光新干线小区好像有栋别墅,被天津高院查封,我决定去那里碰碰运气。

阳光新干线别墅区在开发区最繁华的第三大街西头。2006年3月1日,我来到小区试图寻觅贴封条的别墅,小区分A、B、C三个区,既有联排,还有独栋以及跃层,每个门前都装着电子门,很难一户户察看。

我决计装作买房人,去物业了解情况。在物业办公室里,年轻的女孩听说我来看被拍卖的房子,分外热情,打开住户花名册哗哗翻起来,我很快发现了程伟的名字:A区45A,面积224平方米。花名册联系栏中有两个手机号,后面分别写着“程”和“于”。我猜想另一个很可能是程伟妻子的,一出门,我赶紧拿出手机记下号码。

这是幢坐北向南的三层联排别墅,外带露台和小花园。我之前已来过,只因门上无封条,无法辨认。就在我细细打量之时,一辆黑色丰田车停在花园前,下来一名中等个头、三十多岁的男子。

男子从裤袋中掏出钥匙开门,我又兴奋又紧张,暗暗思忖:来人是程伟的什么人呢?正不知如何开腔,男子向花园中的我发问:“有什么事?”

“听说法院要拍卖这房子,过来看看。”

“没错,这房子是要卖,”男子爽快地表示,“这房子原来的主人欠我300万元,法院把这房子抵给了我。”我不禁大喜过望。

他问我是自己买房吗,我说是替老板来看房,他问老板是做什么生意的?我看着米色的墙随口胡诌:做涂料的。

男子自称做进口汽车生意,与程伟认识多年。聊天中,我获得了程伟出逃前后的一些情况。

此时,我在天津采访已有一个多星期,初次遇见近距离接触过程伟的人。过了两天,联系此人,他推说自己很忙,有事电话说,感觉比较抵触。我试着坚持:“我还是想再和你见面讨论下买房子的事。如果下午没时间,晚上也行。”起先,他说没时间。一听这话我都不抱希望了。谁知,他又说,五点钟给你打电话吧。

五点钟已过,他还没来电话,正想要不要马上打给他,酒店总台来电说有人找,我赶紧下楼。在酒店咖啡厅,寒暄后他主动提到程伟。心中不由一阵窃喜——我正为怎样把话题转移到程伟身上犯愁。突然,他说:“你是记者吧。”我一下子心虚了:“你怎么会有这种感觉?”我尽量保持着微笑,但自觉脸已微微发热。“我感觉你不像买房子的更像是记者。”他盯着我说。我决定豁出去了:“对不起,我是记者。我为此前所说的假话向你道歉。”我说,约他见面第一是为了工作,第二自己没有做坏事,第三不会伤害他。之所以没有告诉他真实身份,怕他有顾虑不肯说。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谢琳(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