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促进法》培育产业环境 官方重拳打击偷瞒票房
《电影产业促进法》从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国电影从此走入“法治时代”。作为我国文化领域和电影产业的第一部法律,法规明确要求从业人员加强自律,同时严惩偷漏瞒报电影票房行为。无论是对从业人员“德艺双馨”的要求,还是对票房、知识产权的大力保护,都说明《电影产业促进法》将成为培育电影创作生态的土壤。
3月21日,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发文通报,对326家违法经营的影院实施处罚,其中126家影院因瞒报票房被责令停业整顿。这次处罚是《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后,官方的首次大动作。
《电影产业促进法》提出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规定:电影放映可能引起未成年人等观众身体或者心理不适的,应当予以提示。3月3日上映的《金刚狼3:殊死一战》打上“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应在家长陪同下观看”的标识,成为首部因为法律规定而贴上发行公示的电影。
明星光环效应褪去 口碑成影市风向标
小鲜肉、IP、明星导演风光不在,评分、口碑成影市风向标。2015年起,IP成为各路资本进入电影市场的指南针,通过抢占知名IP提前圈定粉丝市场,利用各路“小鲜肉”包装吸引热钱,可快速复制的“大IP+小鲜肉”模式火爆一时。而在2017年上半年,市场对粗制滥造“IP”模式的反感终于彻底爆发,多部该类型影片遭遇票房滑铁卢。
如《李雷和韩梅梅——昨日重现》更是一度掀起“网络骂战”。一方面网友评论该片与其开发IP毫无关联,另一方面导演、出品人则直接指责社交网络评分不公,影片遭遇恶意刷低分。除此之外,《“吃吃”的爱》、《麻烦家族》、《抢红》为代表的明星导演处女作也不再“吃香”,票房、口碑均表现不加。
而与之相反的是,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堪称上半年“逆袭王”,凭借12.90亿元成为票房“黑马”,从刚上映时的几乎零排片,到上映一周后凭借极佳口碑疯狂逆袭,最终跻身票房“十亿元俱乐部”也算实至名归,更是成为今年目前为止国内院线上映影片中唯一一部豆瓣分数超过9分的影片。
(注:部分数据由新传智库提供,部分数据根据新华网、中国电影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郑州晚报等报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