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傳媒頻道|人民網研究院

--2017武漢大學篇

歷年獲獎名單

 

2017人民網獎學金獲獎名單:
陳昕怡、王子堯、左騰木、易舒冉、全幸雅、
蔡暢
2017人民網優秀論文獲獎者名單:
一等獎:張皖疆、楊濤、王佳昕
二等獎:王青欣、李碩、成倩、葉瓊
三等獎:楊晨欣、鄒文雪、萬襄甜、李陽雪、
    石麗、聶迪

優秀論文一等獎(2)

張皖疆、楊濤

以“微博評論”為指標的傳播效果測量模型初探——基於“@人民網”宣傳類微博的社會網絡分析
  在“大數據”不斷深入傳播學研究的今天,學界對於傳播效果的測量仍然莫衷一是。不少研究者採用的“點轉評”指標難以反映真實的傳播效果,傳播效果的測量需要新的指標。本文借助社會網絡分析的方法、概念,以“微博評論”的具體內容為研究對象,構建了以網絡“規模”、“密度”、“相對度數中心度”為指標的傳播效果測量模型,並使用該模型對人民網發布的四條宣傳類微博的傳播效果加以測量,驗証了模型的科學性、可操作性。
詳細 >>

王佳昕

微博與微信廣告接受意願影響因素對比實証研究
  本研究從用戶角度入手,運用實証研究方法,以UTAUT模型為基礎模型,結合前人的研究和微博、微信平台特點,量化對比分析微博與微信廣告的用戶接受意願影響因素,最終分別得到微博廣告用戶接受意願影響因素和微信廣告用戶接受意願影響因素模型。研究發現,社會影響、感知精准性、努力期望和內容績效期望對微博廣告用戶接受意願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感知精准性、努力期望、社會影響和親友關注度對微信廣告用戶接受意願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廣告獎勵與感知風險對兩個平台的廣告用戶接受意願的影響都不顯著。
詳細 >>

優秀論文二等獎(4)

王青欣

新時代特稿寫作探析——“非虛構”寫作的文學技巧
  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日趨廣泛應用的當下,記者逐漸從繁瑣的消息寫作中解放出來,轉而從事深度新聞寫作,在這樣一種背景下,深度新聞寫作方式的革新成為一個非常有意義的選題。本文採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選取了“非虛構”特稿領域優秀的作品對其做出分析和歸納,從場景、有效細節、線索、故事的結構等方面入手,尋找其中存在的普遍性文學技巧。
詳細 >>

李碩

境外記者如何問總理——基於1993—2016年兩會總理答記者問的內容分析
  每年中國“兩會”,是中外記者集合、競爭、展現各自風格的舞台,兩會總理答記者問又是這個舞台的重中之重。本文選取1993-2016年間總理答記者問發布會文本為研究樣本,對境外記者的提問進行內容分析。研究發現,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記者提問呈現出不同的特性,且不同時期境外記者的提問也有著不同的特征。借助境外記者的提問,可以觀測外交關系對記者表現的影響、考察中外媒體、西方媒體內部具有的一致性和差異性。
詳細 >>

成倩

“羅一笑事件”的輿論反轉與演變研究:基於新浪微博數據的考察
  輿論反轉事件近年來發生的越來越頻繁,對社會和諧造成很多不利影響。本文採用量化的內容分析方法和質化的文本分析方法,基於新浪微博的數據,研究了“羅一笑事件”的輿論反轉和演變,具體內容包括該事件輿論反轉現象的呈現及不同階段的輿論特點和不同類型微博在該事件中呈現出來的特點。研究發現微博主帖與回帖的態度傾向一般情況下呈正相關,甚至是高度正相關﹔輿論反轉事件發生的關鍵因素是事件本身的震撼性以及描述事件的方式﹔傳統微博、新聞網站微博和個人微博在輿論的生成與演變中呈現出不同的話語策略及角色,例如自媒體微博負責爆料,傳統媒體微博負責引導等。
詳細 >>

葉瓊

抵抗、回應與收編:新媒體環境下《人民日報》對雷鋒敘事的再建構
  《人民日報》等黨報一直是雷鋒形象塑造的主力軍。然而,新媒體環境下,網絡亞文化對傳統主流文化中的雷鋒形象進行解構。從2005年到2011年,《人民日報》對網絡話語置之不理,消極回應。2012年開始,採取了正面抵抗、側面迂回、收編網絡話語等策略,積極回應。運用最多的是迂回策略,另起爐灶代替原來被質疑、解構的雷鋒形象,強調“根據史料”、“實地考察”。少量收編網絡話語,承認“非主流”雷鋒形象,並進行合法性解釋。最后達到“還原一個真實的雷鋒”、續寫雷鋒敘事的目的。
詳細 >>

優秀論文三等獎(6)

楊晨欣

電視明星真人秀的微博營銷策略分析——以《真正男子漢》為例
  電視明星真人秀利用新穎的內容吸引越來越多觀眾的注意,成功的電視明星真人秀節目離不開成功的營銷策略。電視明星真人秀節目不僅可以通過電視宣傳獲得高收視率,同時充分利用新媒體營銷中的微博營銷來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具體說來,其微博營銷策略主要包括圖文微直播的內容營銷、引爆全民討論的話題營銷和基於輿論領袖的圈子營銷。由此,節目官方微博通過運用多種營銷策略,拓寬電視真人秀節目的話題空間,促進明星效應下的裂變傳播和粉絲互動的多層級傳播,從而促成節目熱播。
詳細 >>

鄒文雪

新浪微博中新聞傳播效果評估的創新研究——基於測量指標與操作方法的可行性討論
  在微博平台中,新聞消息的擴散速度較往日而言呈現出飛躍的態勢,但具體的傳播效果卻難以簡單地評估。根據“SIPS Model”評估模型對效果層級的劃分,微博中的點贊、評論和轉發則分別處於“認同”、“識別”或“參與”、“分享與擴散”的不同階段,傳播效力也由低到高。此外,微指數作為考量傳播效果周期變化的指標也成為了效果評估的重要依據。從具體的操作層面看,應該根據各指標不同的功能屬性和價值承載選擇不一樣的量化方法。其一,評估微博的評論,通過評論規則庫系統和空間向量模型對內容進行排查與聚類,掌握用戶關注和討論的核心問題,以“杭州保姆縱火案”為例﹔其二,評估微博的轉發,用社會網絡分析法構建出轉發配文的語義矩陣,從而分析用戶的總體態度傾向,以“文章周一見事件”為例。本研究通過分析新浪微博中不同測量指標與操作方法的可行性,嘗試為傳播效果評估提供新思路。
詳細 >>

萬襄甜

公共災難事件在互聯網傳播中的框架建構與互動——以“上海外灘踩踏”、“天津爆炸”、“東方之星”三個事件為例
  本文選取了“上海外灘踩踏”、“天津爆炸”、“東方之星”這三個典型的公共災難性事件,使用內容分析方法並結合框架理論,對官方和公眾兩個場域在互聯網傳播過程與框架建構中使用的8個通用框架進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發現,官方與公眾場域在對框架的使用上存在多層次的差異,雙方對事實的認定具有統一性,而公共災難報道的信源向多元化發展。官方與公眾在公共災難性事件的歸因問題在時間上體現出錯位。公眾在網絡意見表達上有明顯的情緒化特征。文章的最后提到了研究的不足。
詳細 >>

李陽雪

“表情包大戰”下,兩岸跨文化傳播的問題與可能性——基於“文化代碼”理論的案例研究
  “帝吧出征Facebook”起源於由娛樂節目引發的兩岸的民族國家認同沖突。本文將結合文化代碼理論,以“帝吧出征Facebook”為案例,透視作為虛擬社區文化代碼表征的表情包,在網絡跨文化傳播中造成的問題,與提供交流空間的可能性。研究發現,在這場“出征”中,“表情包”具有改變台灣媒體塑造的“大陸落后”的可能,表情包的元敘事功能還為跨文化溝通創造了空間。“表情包”是“帝吧”社區文化代碼的表征,在這次出征中也是“大陸民族國家認同”這一意義體系的表征,“表情包大戰”的狂歡遮蔽了文化認同的差異與大陸網民的“民族中心主義”,跨文化溝通的破冰依舊是想象性的。
詳細 >>

石麗

虛擬現實(VR)技術對傳播媒介的影響研究
  新技術對傳播媒介的發展方向往往起著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這已經在傳播媒介的發展史中得到充分體現。隨著虛擬現實(VR)技術的不斷發展,它已儼然成為一種新的傳播方式和交流工具,VR顛覆了用戶的感官體驗,塑造了一種全新的“沉浸式傳播”的交互模式。作為一種極有潛力的、可實現跨時空在場交流的新型傳播媒介,VR技術將對傳播媒介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目前傳播媒介業界已利用VR技術做出許多嘗試,且取得較好的傳播效果。本文對目前炙手可熱的VR技術的相關概念、特性、發展歷程及其傳播學應用和對傳播媒介發展的影響進行梳理,同時在緊跟傳播媒介發展趨勢的同時也對VR技術進行反思,批判性地看待VR技術對傳播媒介發展的影響,以期從傳播媒介的視角探討VR技術,彌補目前學界過多從技術角度研究VR的不足。
詳細 >>

聶迪

人民網與紐約時報網的國際新聞報道比較研究——以3.15-4.15兩家媒體涉及對方國家的新聞報道為例
  在世界體系中處於核心國家的美國和處於半邊緣地區的中國之間的關系備受國際社會矚目,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當下兩國的主流媒體如何報道和呈現對方國家形象成為了本文想要探究的主要問題。本文以人民網和紐約時報網的報道為例,用內容分析法分析對比兩家媒體在報道對方國家時的報道頻率、發稿地點、新聞議題、新聞類型、新聞體裁、流露態度、有無配圖等情況,再用框架分析法分析面對具體的重大議題——“朝核”問題時,人民網和紐約時報網是如何呈現報道框架的。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