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全媒體環境下突發公共事件輿論研究【3】--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全媒體環境下突發公共事件輿論研究【3】

——以廣東佛山“小悅悅”事件為例

李佳麗

2012年11月12日13:59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第四階段:10月25日后,新媒體為傳統媒體設置議題,輿論對傳統媒體的反作用

全媒體環境下,網民也發揮著傳播者的角色。網民通過微博發表個人意見,發掘新議題,當新的議題形成合意,就形成了傳統媒體新聞的素材,新媒體也為傳統媒體設置議題,輿論對傳統媒體具有反作用。

既10月31日小悅悅的父親王持昌向一位白血病患者捐助六萬元后,輿論開始質疑剩余善款去向。論壇中有網友表示“強烈要求小悅悅父母交出所有善款,澄清捐款賬目”,並有人質疑這對父母想獨吞善款,用孩子的死為自己斂財。這一輿論引起了傳統媒體的關注,隨后,東方衛視《東方直播室》、央視《新聞1+1》、《深圳商報》、鳳凰網、中國廣播網等媒體報道了輿論的質疑並採訪了相關的當事人。

第五階段:輿論回歸理性,質疑傳統媒體的報道失實

對“小悅悅”事件的反思中,學術界開始質疑媒體素養,指責媒體對於小悅悅事件的報道缺乏人文關懷。10月25日,在華聲論壇中, 網友鄭軍發表文章《小悅悅事件不可以法律取代道德 在美國會如何判》中寫道,媒體為了吸引公眾眼球,沒有事先客觀地了解一下18名路人的行為,就直接將“小悅悅”事件定義為道德事件,批判路人的冷漠,這有悖於媒體的職業道德。12月份,山西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教授趙文國在《傳媒觀察》雜志上發表《對“小悅悅”事件報道的反思》,總結了傳統媒體在報道“小悅悅”事件中的存在的三個問題,譴責媒體沒有追求事實真相。2012年2月《新聞記者》雜志發表文章《“小悅悅事件”電視報道中人文關懷的缺失》,質疑電視台的媒介素養,沒有在報道中尊重“小悅悅”父母、陳賢妹和18路人的隱私。

1974年諾依曼在《傳播學刊上》發表的論文中最早提出“沉默的螺旋”概念,1980年以德文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輿論—我們的社會皮膚》一書,最早見於對這個理論進行了全面的概括。她提出,輿論的形成是大眾傳播、人際傳播和人們對“意見環境”的認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結果。經大眾傳媒強調提示的意見由於具有公開性和傳播的廣泛性,容易被當做“多數”或“優勢”意見所認知,這種環境認知所帶來的壓力或安全感,會引起人際接觸中的“劣勢意見的沉默”和“優勢意見的大聲疾呼”的螺旋式擴展過程,並導致社會生活中佔壓倒優勢的“多數意見”——輿論的誕生。⑨

該假說存在一個問題,由於它在說明輿論的形成過程之際極力強調“多數”或“優勢”意見的壓力,以至於忽略了輿論的變化過程和“少數派”的作用。S.莫斯考維西考察少數意見的“中堅分子”的作用時發現,當這些“中堅分子”表現出意志的堅定性、主張的一貫性和表明態度的強烈性之際,可以對“多數派”產生有利的影響,甚至可以改變群體已有的合意並推動新的合意的形成。⑩

學術界指責傳統媒體在“小悅悅”事件報道中媒體素養的缺失,是在大眾傳媒對於小悅悅事件的報道告一段落之后,少數有素養的學者思考新聞的源頭,質疑媒體對“小悅悅”事件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客觀性原則。在15日-25日,傳媒鋪天蓋地的報道中,輿論符合“沉默的螺旋”理論,少數人的意見妥協於多數人的意見。25日之后,當大眾傳媒的報道削減之后,少數意見的“中堅分子”的作用發揮出來,形成新的個人意見,促進新輿論的誕生。

7、小結

自2006年彭宇案開始,公眾見死不救現象日益增多,社會各界對於公眾傳統道德滑坡的批判也愈演愈烈。廣州佛山“小悅悅事件”引發了國內外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連續報道,輿論的發展呈現出多樣化的階段,從中我們看到了公眾意識在覺醒,公民責任感在加強,公民日趨理性和成熟。(作者系遼寧大學文學院新聞與傳播專業)

注釋:

①余室猛.政府在突發事件中的媒體應對策略[J].人民論壇.2010(302)

?陳力丹.輿論學—輿論導向研究[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11頁

③陳力丹.新聞理論十講[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311頁

④羅鑫.什麼是“全媒體”[J].中國記者.2010 (03)

⑤陳力丹.輿論學—輿論導向研究[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59頁

⑥劉建明.當代輿論學[M ].陝西人民出版社,1990:104頁

⑦陳力丹.新聞理論十講[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311頁

⑧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214頁

⑨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219-221頁

⑩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222頁

參考文獻:

余室猛.政府在突發事件中的媒體應對策略[J].人民論壇.2010(302)

陳力丹.輿論學—輿論導向研究[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11頁

陳力丹.新聞理論十講[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311頁

羅鑫.什麼是“全媒體”[J].中國記者.2010 (03)

陳力丹.輿論學—輿論導向研究[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

陳力丹.輿論學—輿論導向研究[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59頁

劉建明.當代輿論學[M ].陝西人民出版社,1990:104頁

陳力丹.新聞理論十講[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311頁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214頁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219-221頁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222頁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