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新聞傳播學視角下的“走轉改”活動及其長效機制構建【2】--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新聞傳播學視角下的“走轉改”活動及其長效機制構建【2】

朱劍虹 吳世文

2012年11月12日14:39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二)改革媒體管理制度,確保改作風的常態化

要形成改變作風的長效機制,媒體應該建立多元化發展的格局。這主要是解決媒體的發展定位,以及靠什麼來維持媒體生存發展的問題,決不能靠低俗來迎合少數讀者心態求得廣告投入,要用自己的多元化的健康發展,壯大媒體自身的經驗實力,從而支撐媒體唱響時代主旋律,扎扎實實沉下去,反映民生、反映大眾、反映真實的時代。筆者認為,要實現這種多元化的格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

1.新聞採訪用稿機制的改變

媒體用稿、編稿、刊發的標准是指引新聞從業人員的行動指南和方向標,直接關系到“走轉改”活動能否持久開展下去。一篇稿件它蘊含著記者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經濟成本和腦力成本,而媒體對稿件的採用與否、採用后強弱處理、發表的評價等等,直接引導記者採寫新聞的方式方法和工作努力的方向,直接影響和促進“走轉改”活動常態化、制度化的形成。

我國新聞生產主要有兩種採編制度:採編分離與採編合一。採編分離即將記者隊伍與編輯隊伍分開,記者分戰線“跑口”寫稿,編輯則依據各自負責的不同內容劃分相應部室分類編排。採編合一,即在編委會下設相應部室,每個部室既有編輯也有記者,除重大採訪外,各部門獨立完成採編。在“走轉改”活動中,要靈活把握現行機制,適時根據工作內容及重要性調整採編機制,實現機制為人所用、為事服務,同時要完善新聞選題策劃機制,拓寬思路、擴大范圍,改變非此即彼的兩分思維,以更好地發揮新聞工作者的創造性。

2.記者的薪酬評價機制的改變強化實績考評

作為媒體對新聞記者和編輯的管理部門,應建立和完善對記者深入基層、深入社會、深入行業進行採訪報道的考核激勵機制,應建立和完善編輯多編、精編、快編來自基層、來自一線、能激發社會大眾激情和興趣的報道,並在版面和時段上得到強化處理,從而從媒體內部政策層面上保障“走轉改”活動持久開展下去。媒體的薪酬體系應偏向並側重於記者的深入基層的採訪活動,而不是過去那種單純的見報數量。全新的薪酬體系既要有對採訪工作量和工作難度的薪酬體現,又要有對投入大量時間採訪而得到相應的成果體現。把採編人員“走轉改”常態化情況列入採編業務考核、年度考核和年終評優評先的重要內容,並將其作為職稱晉升的前置條件。對走基層採訪符合清新朴實文風要求的稿件,優先採用並較同類型一般稿件高兩倍以上的分值計分﹔每月視情況評出作風漂浮、文風老套的適量差稿,取消其月度計分﹔每季度安排一次專題業務研討,剖析好稿之優、差稿之劣﹔年度評獎增設深入基層獎,對表現優異者予以精神和物質獎勵。對聯系點採寫任務完成較好或較差的人員(或部門),視情況給予“總編輯特別獎”或警告性質的“書面提醒”。

3.建立有效監督機制

監督媒體是近幾年新興的術語,起因於目前的傳媒生態並不健康,不少媒體還存在追求轟動效應、放棄媒體操守和職業原則的做法,因此對媒體的監督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監督媒體是非常復雜的工程,因為媒體要實現有效的輿論監督、踐行對社會的承諾,必然需要較為自由、寬鬆的環境。但是,過於自由會導致權利濫用,引發監督甚至控制的要求。在“走轉改”活動中,我們應該建立科學有效的監督機制,以改變媒體的不良作法、改善媒體形象、更好地發揮媒體價值。對媒體的監督首先要發揮管理部門的職能,加強宣傳部門、政府部門對媒體及其從業者的監管,其次要通過權力機構建立相關的社會管理制度,如有學者稱可建立新聞評議會制度,把媒體義務監督員設計成為仲裁機制的一個部分,在媒體與受眾之間形成互動。

(三)改變新聞評價制度,確保改文風的常態化

1.按照新聞價值的原則來選擇新聞

新聞價值著眼的不僅是新聞事實,更主要是指受眾從新聞中獲益的客觀效果。也就是說,新聞價值是以受眾為評價主體的,構成滿足受眾需要的一種關系范疇。正如馬克思對價值作出的定義那樣“‘價值’這個普遍的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是人們所利用的並表現了對人的需要的關系的物的屬性”,“表示物對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等的屬性”。 新聞價值含有接受者所追求的“獲益性”,從嚴格意義上講,是新聞滿足受眾和社會需要的效用。

由於受眾需要及需要的取向不同,存在著善與惡、美與丑、好與壞的區別。新聞價值當然是指受眾健康的、合理的,而不是惡的和丑的需要,這就不能單一地以受眾需要來確定,還必須從整個社會需要, 即以社會政治的、經濟的和文化的進步需要來考慮。這三種需要表現為社會的積極效用,同受眾的需要相統一,才能體現出新聞的真正價值。可見,新聞價值決不是報道者的主觀價值,而是接受者的客觀價值,表現為滿足受眾和社會需要的雙重效用。多數接受者對新聞廣泛作出的評價,是新聞價值的真實體現,所以,對新聞價值隻有在其傳播后才能作出判斷。評選好新聞既要重視其價值,更要重視它的社會效果,這是“好新聞”與“大新聞”的基本素質。

2.秉持客觀性原則來制作新聞

長期以來,我們的新聞媒體都是以宣傳為主要任務,這對新聞理念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陳力丹教授曾直言,“新聞是發現的藝術,但我們卻把它變成了証明的藝術,在狹窄的政治功利范圍內掂量它。”“這種思維方式是要求記者把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作為唯一使命而帶來的結果。長此以往,我們不少記者雖然有多年的新聞工齡,實際上除了証實中心工作外,不知道什麼是新聞。” 也就是說,在我們的新聞工作中,往往是先有觀點,然后再找事實以証實該觀點,當前正在中國新聞界開展的“走轉改”活動,實質就是一個走向和深入“事實世界”的活動,走向和深入“中國事實”的活動,走向和深入“新聞本源”的活動。事實在先,首先要以中國事實為先﹔事實第一,首先要以中國事實為第一,這是中國新聞界、中國新聞人應該有的基本觀念。對於中國新聞來說,應該確立的基本觀念是:發展新聞專業主義,其中,發展新聞主義是基礎,專業新聞主義是追求。創制優秀新聞,需要用新聞觀念寫新聞,用新聞結構寫新聞,用新聞語言寫新聞。職業新聞人隻有首先把新聞當作新聞,首先以新聞為本位,才有可能真誠地尊重新聞特征、按照新聞規律辦事。

當然,我們所要提倡的新聞專業主義並不是簡單照搬西方的新聞思想,也不是跨國媒體集團所期待的所謂“從黨派主義到專業主義”的“美國式”轉型,而是形成有自身特點的專業主義。信奉新聞專業主義的西方記者試圖把自己與所處的政治、社會和文化語境剝離開來,做到與社會現實的“疏離”,而中國新聞專業主義的規定性則始終強調參與性,在始終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的原則下,涵蓋這些方面的內容:以公共利益為中心﹔專業的操作和行為准則﹔客觀、真實、准確、及時、公正的報道手法﹔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等。也就是說,正在形成中的中國的新聞專業主義是有著黨派主義特色的專業主義,它並沒有從根本上削弱媒體承擔政治教化功能的正當性,隻不過讓這種功能的實現變得更為隱晦。專業主義在我國被強調的只是操作技能和表現手段上的專業水准以及實踐中的專業倫理,專業主義話語被局限在新聞業務領域,而沒有作為整合專業社區的意識形態和確立獨立專業人格的社會控制模式而發生作用。專業主義的普適性內涵被賦予了“中國特色”,因為它在新聞從業者的實踐中,被滲入了中國知識分子入世、啟迪民智的傳統和新聞改革的現實矛盾。 所以,與西方國家比較,中國的新聞專業主義之發展有自己的特征,我國新聞媒介和新聞從業人員遵循的專業主義,是一種在保証以黨和人民利益為中心的前提下按照新聞專業主義的理念進行行業操作的從業原則和信念。

3.適度量化好新聞的評價標准

我國的新聞事業,是國家權力系統的一部分,傳媒的主要功能是灌輸主導意識形態,執行政治指令﹔新聞從業者不僅是文人和信息流通的“把關人”,更重要的是黨的宣傳工作者。 這種現象有社會與文化方面的發生機制,正如斯圖亞特•霍爾研究電視話語的編碼解碼時所揭示的那樣,在電視話語“意義”生產時,媒介總是以一種預設的“代碼”來將制作者的觀念、概念、利益及需要輸入到“制碼”過程中,並形成對大眾日常生活、行為規范和行為需要的控制力量。這種“代碼”在解讀符號話語之前已預設,並存在於媒介加工者的頭腦中,因而人們常視其為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好新聞的評選過程中,這種特定的“代碼”也在發揮著作用。我們評選好新聞,習慣運用定性的方法,請來若干專家或名記者分析新聞的內容,多數贊成的新聞就評為一等或二、三等。評選者既缺乏可靠的材料,又忽視必要的量化數據,往往以自己的觀點論是非。評選者有時依據一兩個“典型反響”作為投票的理由,卻忽略了價值低的新聞也可能擁有產生“反響”的少量受眾,把一般新聞誤認為好新聞。

報道者可以對新聞價值事先作出估量,越是優秀、成熟的記者對新聞預期價值的判斷也越准確,越貼近它的實際效果,並以最好的表現形式提高其傳播效果。而評選好新聞與大新聞則是在新聞報道之后,由新聞產生的社會效果提供判斷的依據,廣大受眾最有作出判斷的資格。因此,筆者認為,評選好新聞的標准應該有新的嘗試。確定好新聞的第一個標准,應該是給受眾提供值得知悉的東西。許多人知道的消息,似曾相識事件的報道,都遠離好新聞的品質,好新聞應該包含全新的內容,是公眾未知的個性化事件。引起受眾的沉思是好新聞的第二個標准,表現為新聞的啟迪性、激勵性價值。政策報道、經濟報道、民生新聞、經驗報道都可能使全民或多數受眾的生活發生變化,獲得實際好處。這種實益價值引起受眾對許多新聞的期待。當公眾在廣播電視聯播前等待有關政府重大政策的報道,最能說明新聞對受眾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力往往來自新聞的獲益價值,這是判斷好新聞的第三個標准。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