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探析電視相親節目的社會認知價值【3】--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探析電視相親節目的社會認知價值【3】

——以《非誠勿擾》為例

顏 歡   征 鵬

2012年11月12日15:58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第三章 電視相親節目對青年社會化的影響

社會化是指使自己融入到某個社會規范之中,認知這個社會並且被它的規范所接受。社會化對於一個社會人來講,在其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移情宣泄

移情是指不僅對外界的刺激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通過多種方式表現,而且將自己置身於外界特定環境形成的情緒氛圍中,設身處地感受這種氣氛[2]。電視媒介提供各種形式的節目,為受眾營造不同媒介環境,隨著節目深入,觀眾跟隨節目人物身臨其境地感受。

相親節目作為一檔娛樂節目,因為把普通人搬上了熒幕拉近了和觀眾的心理距離,通過表達、宣泄、抒發情感或寄托,滿足大眾的精神需求。青年把喜怒哀樂的情感寄托在關注的嘉賓身上,以娛樂的心態觀看表演,隨節目釋放情緒,使自己的內心得到安慰。

二、青年社會化的重要影響因素

在觀看節目的時候,青年通過傳媒滿足其社會化需求:一是獲得判斷的標准﹔二是通過大眾傳媒獲得消息、知識及娛樂﹔三是學習和扮演社會角色。

青年重要的學習來源之一就是大眾媒介,它及時、迅捷地向受眾傳遞社會事件的信息展示社會角色模式和流行的價值觀,為青少年提供了大量可以學習觀察的參照物,加速了青年的社會化進程。作為大眾媒介的主要代表,電視已成為影響青年社會化的重要因素。

電視參與了對青年思想和行為的塑造,電視內容的表現,為青年提供了現實生活的圖畫,為其提供了各種生活方式、語言、道德標准等等。青年在電視構建的世界裡,通過觀察喜愛的電視節目,學習社會規范、角色行為模式等,了解自我和應遵循的行為准則,建立關於現實的概念,為今后的行為提供導向。

三、青年學習示范的行為過程

班杜拉認為,人的行為,特別是人的復雜行為都是后天習得的。青年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對感興趣的對象,通過以下四個步驟獲得其行為概念進而模仿實施。

注意過程:注意是觀察學習的第一步,注意過程決定了青年選擇什麼來進行觀察。通常那些能普遍引起興趣的方面例如外貌出眾、具有個人魅力、性格張揚的嘉賓,更容易受到效仿。

保持過程:對某個時刻模仿的活動的維持,強調的是在大腦裡的信息持續過程。很多青年雖然自身缺乏條件去參加相親節目,但他們持續的關注節目裡的嘉賓,在腦海裡重復回憶示范行為,把示范經驗轉換成符號保持在記憶中,以后將指導行為。

再現過程:將符號的表象轉換成合適的行動,是由內到外、由概念到行動的過程,把原有的行為組合成新的反應模式。

動機過程:動機是推動人行動的內部動力。人們大多接受示范行為產生的他們認為有價值的結果,而不大接受沒有獎賞的行為 [1]。青年觀看相親節目,節目的娛樂性帶給他們感官刺激,放鬆心情,讓他們更傾向收看這類節目。

四、青年參與相親節目,並推動節目發展

青少年推動相親節目的蓬勃發展,具體表現為:首先,青少年廣泛觀看節目,推動節目收視率高漲,作為觀看的主力軍,青少年的收看行為無形中推動了相親節目的生存發展。其次,青少年踴躍參與到節目中來,使節目保持新鮮的活力,更加精彩。電視相親這類選秀節目為受眾主導,觀眾對節目的收看程度決定了節目的命運,青少年在觀看、受其影響的過程中,客觀上也推動了相親節目的發展。

結 論

大眾傳播是社會認知形成的主要途徑,它大大拓寬了受眾社會認知的渠道。電視相親節目展示了當代青年價值觀多元與沖突的社會現實,為價值觀的沖突和碰撞提供了一個平台。《非誠勿擾》等相親節目以現實的生活話題、新穎的節目定位、精心的制作策劃和堅持反映大眾文化的傾向等因素取得了觀眾認可,並經久不衰,它的火爆正代表著在社會轉型期各種思潮、議論的交集,也是電視媒介對民意反饋的匯合。

但是這些以收視率為第一追求的相親節目,也不乏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價值觀,可能對節目受眾尤其是青少年產生不良影響。誠然,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中國傳媒市場,媒體不可能不追求經濟效益和市場影響,但在一個價值多元化、利益多樣化的時代,我們仍需要一種主流價值觀,幫助觀眾認識社會、思考人生。媒體要找到利益與道德的平衡點,發揮它引導正確的社會價值觀的作用,通過它來調整觸碰道德底線的社會價值取向,推動社會認知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

大眾傳媒承擔著維護主流價值觀的重要責任,對青年價值觀的構建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相親類電視節目需要重塑正確的傳播價值取向,主管部門應強化對電視節目的監管,社會各界應加強對青少年人生價值觀的教育引導,青年自身也要學會利用媒介,樹立正確健康的價值觀。(作者系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學生)

參考文獻

[1] 王曉雷,賈舉.略論大眾傳媒提升輿論引導力的三個維度.東南傳播[J],2009(11).

[2] 班杜拉.思想和行動的社會基礎——社會認知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 王玉全.從《非誠勿擾》看電視相親節目對社會之影響.劇作家[J],2011(6):147-148.

[4] 鄭全全.社會認知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5] S.T.菲斯克,S.E.泰勒.社會認知:人怎樣認識自己和他人[M].張慶林,陳興強譯.貴陽: 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

[6] 張靜民.電視節目策劃與編導[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1

[7] 張聯.電視節目策劃技巧[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

[8] 盧立凱.當代青年價值觀沖突及教育對策研究[M].東北師范大學,2008:3-5

[9] 許天穎.從(非誠勿擾>看電視交友節目的創新[J].新聞愛好者,2010,(11):180-18

[10] 李藝.后情感時代電視相親節目的困境與突圍[J].當代傳播,2010,(6):65—66

[11] 劉濟良.價值觀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45

[12] 趙潔.相親類電視節目傳播取向的失位與重塑[J].今傳媒,2010(10):81.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