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電視新聞出鏡記者語言傳播行為研究【3】--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電視新聞出鏡記者語言傳播行為研究【3】

王楠 

2012年11月12日16:30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1)開門見山式——明確新聞構成要素

出鏡記者的敘述是電視新聞敘述的形式之一,電視新聞節目都由一個個的情節組合而成,顯然,電視新聞中的“故事”不是虛構的情節,而是指到目前為止時間發生發展的大體脈絡和基本過程。在傳統的新聞學研究中,對於新聞構成要素的說法總是離不開5個“W”,1個“H”的理論,即:時間(when)、地點(where)、人物(who)、事件(what)、原因(why)及影響(how)。這些要素涵蓋了觀眾想要知道的新聞的基本信息,要求出鏡記者在出鏡的第一時間傳播給受眾,而且是開門見山式的直接托出。缺少新聞構成要素的出鏡報道,即使語言多麼的華麗,對於新聞節目來說也是無效傳播。

(2)一針見血式——緊緊圍繞報道目的展開

新聞報道有特定的傳播目的,每條新聞的報道都要緊緊圍繞之前設定的報道目的展開,因此出鏡語言的組織設計要遵循傳播目的和傳播者的傳播意圖。2011年3月10日,雲南盈江發生5.8級地震,中央電視台記者趕赴災區送來第一時間的報道。演播室主播歐陽夏丹直接連線現場記者,詢問災區物資供應等情況,記者沒有直接回答主播的問題,而是談及當地各級部門領導組織搶險救災的情況,在進行了長達近兩分鐘的報道后依然沒有涉及觀眾急切想了解的關於災區的有效信息,最后被主播打斷了他的現場報道。出鏡記者的報道語言必須圍繞與目的和意圖相關的新聞事實來組織設計,並且以最能體現傳播者意圖的方式和質量來表達,這樣才能達到傳播效果。

(3)承上啟下式——注意上下材料的邏輯關系

注意事實之間的邏輯關系,是保証出鏡記者有條理敘述新聞的重要因素。在一段出鏡報道中,所要報道的可能包括許多信息點,怎樣將這些信息點有機的串聯起來,需要出鏡記者在語言的邏輯關系上下功夫。央視新聞頻道為報道2011年兩會,推出了特別直播節目《見証履職》,用多視窗和與出鏡記者連線的方式呈現人大代表參政議政、履行職責的真實過程。在最后一期節目中,節目出鏡記者李小萌就今年《見証履職》報道的多項問題進行梳理和總結,語言條理清晰、干淨利落,精彩地回顧了十多期節目中的報道瞬間和成果。出鏡記者的現場報道可能作為新聞的導語、結尾、串場等各種形式穿插到一條新聞當中去,它充當的只是電視新聞節目中某一條新聞的一部分。所以,出鏡記者還要注意與演播室主播新聞播報信息的銜接,做到信息不重復,信息不缺失,讓觀眾順利無障礙地接受新聞信息。

綜上所述,在電視新聞出鏡記者的現場報道中,語言傳播承載著主要的新聞敘事功能,隻有不斷從傳播學和語義學的角度規范它,才能實現報道過程中的語義共享,從而保証新聞信息的有效傳播。 (作者系:西華師范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