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淺析消費文化語境下主旋律電視劇的突圍【2】--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淺析消費文化語境下主旋律電視劇的突圍【2】

——以編劇趙冬苓的創作為例

徐大文

2012年11月12日16:41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三位一體”式藝術審美追求

法國哲學家福柯說過:“歷史的敘述,重要的不是話語講述的年代,而是講述話語的年代。”④主旋律電視劇要實現突圍,必須本著歷史真實的基礎上,結合時下話語的修辭性,從當下審美的日常化出發,實現作品的歷史真實、藝術真實和生活真實的統一。

第一,歷史真實主要體現在時代、種族和環境的真實。米蘭•昆德拉指出,“歷史背景是人活動的舞台,但所敘述的歷史須有利於揭示人物的存在境況,同時歷史本身也應作為存在境況而被理解和分析。”⑤,因此,在主旋律電視劇創作中,對歷史真實情況的理解和分析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從宏觀層面來講,歷史的真實性要對作品時代性進行細微的解讀,即人物的言談舉止、人物的服裝、道具的選取要符合時代面貌﹔其次,從中觀層面來說,創作要切合種族性的特征,種族性是在歷史沿革過程中產生的民族性情結。主旋律劇中,要真實還原民族性的本質,人物所表現出來的精神面貌要折射出中華民族所獨具的集體無意識情感和品格,如愛國主義、勤勞奮進、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等,它要始終堅持以一種向上的力量來指引觀眾﹔再次,從微觀層面來分析,環境塑造也要力求達到真實性的還原。這裡的環境包括社會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社會環境致力於對社會思潮和社會現象的真實再現,人文環境重點表現大眾的內在普泛化心理狀態。主旋律劇中要通過社會自然環境的動態來引導人文環境的變化。如《沂蒙》中,共產黨員李繼長打破過去家庭式婚姻的約束,敢於追求自己的幸福,本著男女平等的原則和羅寧結婚,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其妹妹李陽剪掉辮子,敢於與家庭包辦式婚姻作斗爭。此處,男女平等觀念這一社會思潮,對人們保守的傳統心理產生了巨大影響。總之,在歷史真實這一層面,主旋律電視劇要想實現突圍,必須結合時代、種族和環境真實來展現真實性的歷史面貌。

第二,藝術真實是在尊重歷史真實的基礎上,對劇中人物的“丑”形象、敘事單元中戲劇沖突的設置和隱喻場景的設計進行藝術化的表達。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文藝作品中反映出來的生活卻可以而且應該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帶普遍性”。

首先,藝術崇尚真實,但是不能回避生活中丑的對象和美丑雜陳的現實,主旋律創作者的審美創造要實現化丑為美,使原先生活中丑的對象變為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形象。《霧都》中對秦必成的塑造,通過描述他與周芷蘭、月紅間的關系,把人物的憤世嫉俗、攀附權貴、利用他人、覬覦權利與地位表現的淋漓盡致。這裡就實現了藝術丑的合理化轉變,從而達到了審美的效果,實現了創作者自己對現實生活的審美感悟與評價。因此,主旋律電視劇的創作要通過對藝術丑的把握,把生活的真實轉換成藝術的真實,藝術地表達出人物的真實情感。

其次,對敘事單元中矛盾沖突的設置,要合情合理,真實符合人物的性格。主旋律電視劇的創作,由於受題材的影響,它的核心原則要設置人物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沖突,矛盾要時刻圍繞著人物的思想層面展開,這樣既可以使人物形成二元對立,沖突的最后結果是使觀眾獲得一種情感上的認同。

再次,場景的布局和設計,要映射人物的心理,起到隱喻的作用。如《沂蒙》中,李繼長帶羅寧回家,父親李忠厚把其叫道自己屋的場景,母親坐在父親旁邊,三者之間形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構圖,凸顯了封建婚姻觀的穩固性。然后,逆光拍攝李忠厚和於寶珍坐在炕旁邊,順光拍攝李繼長坐小凳,對場景中光線的使用,隱喻的傳達出封建家庭禮教婚姻的沒落。

第三,生活真實要秉持生活中人物情感的真實性,與歷史真實不同,它更具有當下性。

英國學者邁克•費瑟斯通在《消費文化與后現代主義》中指出:“在強調電視具有大眾文化的世俗化特性同時,還必須承認電視並沒有遮蔽所有的神聖性,電視播送的內容都將使“常規性日常世界轉變成了一個非同尋常的神聖世界,人們暫時地生活在團結一致的空間中,幾達理想之境。”⑥傳統的主旋律電視劇創作,為了獲得高額的市場份額,大規模的進行后期特效技術的制作,對觀眾的感受僅停留在單純的感官刺激層面,缺乏了理智的思辨。因此,主旋律作品的創作,要在掌握時代主流價值文化脈搏的前提下,結合自己對時代感的理解來創作作品。如趙冬苓的作品基於自己的實地調查採風,在掌握時代主流價值文化脈搏的前提下,結合自己對時代感的理解創作作品。如《沂蒙》中大嫂心愛照顧羅寧的孩子,並積極救助八路軍干部的孩子,把中國傳統婦女的任勞任怨、辛勤付出表現出來,這也是時下人們急需呼喚的人性品格。

綜而述之,主旋律電視劇要把握住特定時代、特定人物的內在精神實質,在遵循歷史事件的前提下,合理的進行藝術虛構和想象,在宏大的歷史敘事中,把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和國家意識形態相結合,讓中國觀眾潛意識中形成對中國民族文化的認同期待,最終實現主旋律電視劇的成功突圍。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