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地服務:放大城市台的終端價值--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2年第4期

貼地服務:放大城市台的終端價值

陳接峰

2012年11月13日13:25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今年以來傳統廣告市場同比下滑的數據,讓傳統媒體的老總們有些揪心,尤其是在網絡的沖擊下,城市台本來就不樂觀的收視,被進一步碎片化。過去,有線電視網在自己手中,尚可保護低得可憐的收視份額,現在有線電視網被拿走了,觀眾可看的頻道多了,這些都讓眾多城市台的台長高興不起來。

實際上,具體到了某些城市台,情況並沒有那麼嚴重:

其一,城市更多承擔的是宣傳功能,難以完全承載城市經濟的助推作用,隻有在很少的經濟發達地區,城市台受益於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拉動,成為對市場比較敏感的晴雨表,而更多的城市台一直處於吃不飽也餓不死的狀態,沒有多少危機感。

其二,對一些電視台台長來說,廣告進多進少,也就是個數字問題,更何況某些城市台的廣告全部進了財政簍子,由市財政管理和支配,錢進得再多也用不了,或者用起來不方便,台長們也就不會在這個問題上過於糾結。廣告做得多了,反而讓市裡覺得你日子好過,財政扶持力度會減少,那會很被動,還不如“老馬拖車”到處哭窮慢慢晃悠自在。

客觀地說,市場是平的,需求一直存在,經濟形勢一片大好時,奢侈品、過度消費品或許會加大廣告投放,但那不是常規量,不足挂齒,隻要市場的同質化產品旺盛,廣告需求就會一直旺盛,有些產品受不住經濟趨勢的影響退出市場,很快會有新的產品取而代之,隻要社會的需求總量在不斷擴大,企業廣告投量和投入總量就不會減少,隻不過會出現一種可能----過去市場集中在那麼幾個大戶手中,現在碎片化了,要多個廣告客戶才能支撐過去一個客戶的量。

所以,廣告主廣告投放理念的變化是問題的核心。由於社會文化的日趨多元,廣告到達越來越難以控制,廣告主更傾向於點對點的精准營銷和整合營銷。即使這樣,也不是大家都認為的,廣告預算更多地向數字媒體轉移,這是誤讀誤解。是什麼媒體不重要,媒體只是手段只是媒介方式不同而已,不是問題所在,重要的是是否有效。廣告主需要的是精准到達,有效鎖定目標客戶,與什麼媒介無關,隻要這個媒介可以做到有效傳播,一切就變得簡單。比如,我們曾經操作一個商業樓盤開盤廣告,之前本地的商業樓盤開盤都是通過戶外和車載媒體,自己路演來實現傳播,我們參與后,讓老板告訴我們目標是什麼?老板說就是要有人氣,我們問老板預期目標是多少人氣,他們說現場要有個2000人來就足矣,我們告訴老板2萬人來,你給多少費用,老板說來2萬人給你們20萬。三天時間我們實現了老板的目標。老板不是怕花錢,是怕錢花下去了沒有效果。隻要你可以保証效果,老板就不會有錢不想掙的,再蕭條的市場都會有做得好的產品。隻有不好的產品,沒有不好的市場,這句話具有一定的相對真理性。

流行觀點一:觀眾規模逐年下降,收視總量減少,收視人群結構老化。

觀點解析:這是誰的分析和統計?統計一下每年賣掉的電視機數量,統計一下10年前家中有一台以上電視機的家庭戶數,與現在做個對比,你會發現:我們的學界也好,業界也好,做基礎工作的人太少,都喜歡拿二手的數據和分析來研究來說話。以訛傳訛的時候也沒有人出來較真,反正都是說說而已。最近5年來電視機的銷量逐年上升,保留和增量都相當可觀,這些顧客不會把電視機買回家作裝飾品吧?

流行觀點二,新媒體分流了大量年輕觀眾,這是電視媒體面臨的整體困境。

觀點解析:任何時候都不要指望某一種媒介通吃所有傳播市場,那樣的時代一去不返了。隻能說新媒體讓大量年輕觀眾有了新的選擇,各取所需。當然,說新媒體把觀眾都拉走了,這也是無稽之談。傳統媒體隻要找到新媒介環境下的生存方式,也會具有很好的聚眾價值。新媒體的分眾屬性,不具有長久的市場拉動效應,反而隻會加劇到達的分化,從本質上說,與廣告主需要的聚眾要求越行越遠,廣告主會發現到達成本遠遠高於傳統媒介。

所以,對城市電視台來說,有收視才有話語權,才有終端市場的聚眾價值,才會讓廣告的到達更有效,這是城市台的出路所在。

業內普遍認為,城市台遇到的問題是:先天條件不足,沒有政策的傾斜,覆蓋有限、資金匱乏、人才缺失,自辦節目類型單一,多是本土新聞,面對綜藝、體育、財經等類型的節目大多心有余而力不足。

實際上這些都不重要,因為對收視貢獻最大還是新聞,綜藝、體育、財經等節目從全國的數據來看,都是播出比例大於收視貢獻比例。因此,城市台老老實實把本地新聞做好做透,就能爭取本地份額的最大化。放大民生和服務,就足以培育和引導城市觀眾的需求。

城市台作為終端市場最便捷、到達率最高、影響力最強的地面媒體,隨著城市經濟轉型的加快和城市消費市場的活躍,將本土資源做到極致,是完全可能的。

在城市市場,電視媒介具有很強的資源整合能力,具備很強的跨界營銷的拉動作用,因此,產業鏈開發是城市電視台下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就拿我們已經做得比較成功的1890產業鏈模式(家政便民服務模式)來說,先打造一個新聞熱線平台,再在這個熱線平台的基礎上嫁接新聞調度中心,成為新聞線索與採編廚房,這只是第一道程序,搭建產業鏈的上游,為欄目為頻道服務﹔第二步,借助這個熱線中心,嫁接民生服務話務平台,完成從傳統的新聞熱線到話務平台的轉移,初步具備了產業開發的功能﹔第三步,在公益性的基礎上,打造民生服務第一平台,讓老百姓認可平台,信任平台﹔第四步,嫁接商業服務民生項目,給老百姓提供居家服務,讓老百姓感覺到,在這個城市吃喝拉撒睡都有生活頻道管,簡單方便,一旦這個理念建立起來,商業模式就成功了﹔第五步,借助在老百姓腦海中已經植入的理念,整合所有需要上門服務的民生項目,包括保險、以及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配送,尤其是人們日常需求的放心食品的配送,這些服務需求量大、附加值高,一條產業鏈通道就打通了。在電視上有節目,有跟蹤,電視下面有服務有合作。

這種跨界整合對電視媒體來說,是終端價值發現的過程,也是不斷貼近服務型媒體的過程。

(作者單位:蕪湖電視台)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