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節目的魅力--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2年第4期

懷舊節目的魅力

顧麗

2012年11月13日13:37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在選秀節目、相親節目火遍熒屏后,2012年的電視熒屏刮起了一股“懷舊風”。像深圳衛視的《年代秀》、央視的《回聲嘹亮》、安徽衛視的《黃金年代》、山東衛視的《歌聲傳奇》、北京衛視的《榮耀唱響》,有的注重游戲互動,有的注重舞台效果,有的注重歌曲背后鮮為人知的往事,雖然它們在情節設置上各有側重,但大都充滿了濃濃的懷舊氣息。

以《年代秀》和《黃金年代》為例。《年代秀》邀請不同年代的明星講述他們鮮為人知的有趣往事,讓老中青三代偶像同場競技。該節目引進國外大熱綜藝節目《Generation show》的模式,不僅包含游戲競賽,並且結合影像、實物、音樂表演、時尚秀等元素,尋找當年情懷。節目由五代人組成年代小組,小組組長均由特邀而來的各界明星大腕領銜擔綱。《黃金年代》則是一檔以年代之間的比拼為主的大型舞台秀節目。節目按“季”呈現,每季決出一個“觀眾心中真正的黃金年代”,過程是5個年代淘汰晉級賽,通過年代間不同主題的展示,由觀眾投票產生勝負,每期節目主題涵蓋影視、歌舞、體育、時裝、曲藝、生活等各領域。

值得關注的是,懷舊節目在短時間內均獲得了很高的收視率,深圳衛視的《年代秀》自開播以來,平均收視保持在全國綜藝節目前三名,同時段的《黃金年代》和《歌聲傳奇》的收視排名也相當靠前。其實,熒屏上的懷舊節目遠不止這些,像《我愛記歌詞》、《天聲一隊》、《歡樂英雄》、《中國夢想秀》等綜藝節目,懷舊元素也成為吸引收視的一張王牌。

一、 懷舊型節目熱的原因

1.特定的社會環境。從宏觀層面而言,龐雜的社會精神取向在過度消費的漩渦中,出現了明顯的失重感和眩暈感,物質與精神的天平一旦失衡,人就會本能地試圖借助過往的精神理想和價值積澱,去彌補當下的迷惘與困惑,觸摸和呼吸曾經熟悉的精神氧氣,於是,反思風和懷舊潮就會油然而生。就微觀視野而言,許多個體在經歷了消費文化的虛無和狂歡文化的刺激之后,回到過去尋求精神撫慰和文化庇佑,成了偶然中的必然選擇。

2.特定的心理原因。懷舊給人們提供了一種安全感和心理調適,人們在自己熟悉的情景中,或者沉浸在對熟悉情景的回憶中時,會感到安全、溫馨,一般不會有危機感。為了緩解現實帶來的心理壓力,尋求心理平衡,懷舊自然成為一種常用的心理自衛方法。懷舊節目就像壓力井需要的那一盆水一樣,勾起心底無數記憶。

3.特定的“家庭觀看場”。懷舊電視節目提供了一家老小共同觀看的可能,更容易引發共鳴。懷舊綜藝節目,刻意規避了泛娛樂化的節目形式,抓住了適合全家老小一起觀看、能讓不同年齡層都感興趣的節點。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父輩人重溫往昔,重見故人﹔小輩人聽老歌新唱,老調新彈,新生代明星嘉賓用他們時尚的演繹和超高的人氣抓住年輕人的眼球。

二、懷舊型節目的主要特征

懷舊同綜藝相融,使得回憶成了一件快樂的事,娛樂也不再是簡單的歡笑。電視制作者借鑒西方經典懷舊節目《Generation Show》等的成功經驗,大膽注入本土特色和精神訴求,調配出新奇的節目形式和新鮮的節目內容,吸引了大批觀眾的注意,也使得懷舊型節目具有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

1.懷舊綜藝節目用健康的文化趣味傳播主流價值觀

電視節目理當傳播先進、健康和有益的文化。娛樂節目也應在一定的價值內涵基礎之上,表現時代主流和時代精神、民族精神。健全的文化應當是既有閑適、娛樂和消費,也有理想、激情和擔當,我們從懷舊節目的影響力和傳播力中看到了這樣的文化精神。

以《年代秀》為例,它在每期節目中邀請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及00年代五個不同時期的10位明星嘉賓組成年代小組,回答與這個時代息息相關的問題,或結合影視片段,或涉及當時流行的音樂和社會衣食住行方面的情況。節目設置的問題呈現了不同年代大眾文化的一個個縮影,輔以影像、實物、音樂和時尚秀的展示,反映出了我國社會風貌和百姓生活的變遷,尤其透射出社會主流價值觀念和社會文化特征的流變——從60年代理想主義的純淨、70年代勤勞奮斗的質朴,到80年代自我意識的覺醒、90年代個性表達的率真,再到00年代人人都可成為明星偶像的信念。《年代秀》,表面上秀的是風尚,是樂趣,實際上秀的是價值觀,是文化。

2.懷舊節目緊扣集體記憶的節點,深化節目內涵,拓展節目外延

每個年代都有屬於自己的、打上自我烙印的集體記憶節點,如上世紀70年代的露天電影院,樣板戲《智取威虎山》、《紅色娘子軍》、《紅燈記》﹔80年代的唱流行歌與跳交誼舞、雙卡錄音機、鄧麗君、《霍元甲》、《上海灘》﹔90年代的游戲機、卡拉OK,“小霸王”、超級瑪麗……這是一代人共同擁有的記憶,伴隨著每代人難以忘懷的青蔥歲月。一個電視節目抓住這樣的節點,怎能不撥動觀眾的心弦呢?

《年代秀》有一期節目的問題是“一封家書從中山站寄出要多久才能收到回信”。信件,是上世紀80年代人們很熟悉、很流行的一個文化符號,但“來自南極的信”,對觀眾而言又是陌生的內容。這個問題最后由第一任南極中山站的站長揭曉答案,他還帶來了當時在南極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並講述了一段上世紀80年代中山站建站過程中不為人知的艱辛故事,感動了在場的嘉賓和觀眾。這種既巧妙又簡潔的方式,彰顯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和對傳統文化的懷舊情思,用信件抓住了80 年代人們的集體記憶。

3.用明星效應和經典名曲(名作)兩大綜藝法寶,引發共鳴

懷舊型節目中,明星嘉賓是節目的表演主體,但區別於其他娛樂節目的是,明星嘉賓不是“單打獨斗”,節目也不僅僅是明星展現個體魅力的舞台。不同年代的明星集合成一個明星組,作為不同時代的群像符號,對觀眾形成了一種集體的文化認知。不同年代的明星嘉賓成為各自時代大眾流行文化的最有感召力的標簽,從而凝成了整體的合力,給節目增添了厚重的內生力量,更產生了多重多倍的集體效應、連環效應。

經典名曲、名作本身就是不斷發酵且歷久彌新的陳年佳釀,它的迷人魅力不只是廣為傳頌和婦孺皆知,更重要的是鐫刻著人們的過往記憶。比如,經典名曲《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冬天裡的一把火》、《我的中國心》就唱出了物質匱乏年代裡熊熊燃燒的激情和理想。86年版的《射雕英雄傳》在人們心目中已成為無可替代的經典,當昔日的“靖哥哥”黃日華出現在舞台,演繹“降龍十八掌”時,可想而知,觀眾的心會怎樣被溫柔牽動。在這種情境下,明星嘉賓和經典名作相得益彰,相映生輝,一方面,老明星讓中老年觀眾有久別重逢的期待感,另一方面,新生代明星對年輕觀眾有著改換口味的新奇感。正是期待感和新奇感交織而產生的欣賞欲望,彌合了代際之間的趣味鴻溝,使得不同年代的人產生了難得的共鳴。

4.懷舊節目創新地將多種綜藝元素有機融合

懷舊是情,創新是金。深圳衛視的《年代秀》節目,舞台、燈光、聲效嚴格按照國際一流標准搭建,囊括各種潮流元素,展現時代魅力。它還改變了以往娛樂節目單一的娛樂形式,融合了游戲競賽、模仿表演等多種娛樂元素,集結了不同方式的娛樂環節,通過多種娛樂形式如唱歌、跳舞、朗誦、模仿角色、跳皮筋、轉呼啦圈、做廣播體操等等,來追憶不同時代的文化亮色,同時加以幽默、喜劇色彩的因子,讓觀眾在時空交錯中體會到懷舊的歡樂。

(作者單位:江蘇廣播電視總台衛視頻道項目部)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