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行業近幾年的變化很大,處處可見娛樂節目的歡聲笑語。在眾聲喧嘩的時代,求真的紀錄片更能打動人心。一個節目是否耐人尋味,要看做片子的人是否細心和細膩。師旭平,中國體育電視專題節目制作大師,他的每一個片子都是用心在做,沒有刻意的夸張、渲染,而是用最平實的手法記錄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在師旭平制作的片子中觀眾看到的是一個個感人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都是生活的細節,想要捕捉這些細節,一定要有敏銳的捕捉能力和善於探索的好奇心。
師旭平制作的專題片不論選題,還是立意、撰稿以及拍攝都能讓人耳目一新。以美國鹽湖城冬季奧運會IBC新聞中心的專題節目為例。大多數記者的新聞制作手法是簡單的就事論事,主要介紹IBC在奧運會中起的功能以及現在有多少國家的媒體已經駐扎等。而師旭平將視角從面落到了點上,將每個參與報道奧運會的國家在IBC布置的媒體間作為觀察點,生動鮮活地將IBC新聞中心的功能以及各個國家的民族特色、奪金熱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同樣的事,同樣的物,關注不一樣,節目效果就不一樣,這就是做電視的感覺和理念,不是刻意模仿就能學會的。這也印証著他的一句話:體育是一個窗口,是一座橋梁,是培養一個優秀公民最有效、最適當、最有趣的手段。在大家都關注競技體育的時候,實際上我覺得更應該想到的是普通人的體育應該是什麼樣子。
師旭平平時說的最多的一個詞就是“觀察”,這是一部好的紀錄片的制作基礎。在他看來,紀錄片應該略高於普通觀眾的欣賞水平,太高了不行,完全迎合觀眾的普遍水平也不行,要想辦法吸引觀眾,讓觀眾能夠看下去,這是一個挑戰。對於觀眾來說,寧願去看一場體育比賽,也不願去看一部體育紀錄片,但是紀錄片通過娓娓道來的深層次的剖析,給人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不是一場體育比賽能夠帶來的。
師旭平採訪國際足聯主席阿維蘭熱的片子非常注意對一些即興發生的事件的記錄,這些內容能夠起到妙筆生花的作用。在他看來,細節應該是最能表現你所要拍攝的人物、事件的。他對攝像就一個要求——不要停機,寧願放棄鏡頭的所謂美感,但一定要把那些生動的細節抓住。如果停機,就會把很有趣的東西放棄了。比如,阿維蘭熱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正好有電話響,他拿起來時不經意間把電話拿倒了,用話筒對著耳朵,聽筒對著嘴,他自己發現之后說:哦,對不起。這些畫面都是不停機才拍到的。再則,阿維蘭熱帶記者去參觀他的汽車公司,當攝像機正瞄准車身的時候,阿維蘭熱走過去和一個剛剛擦洗完汽車的工人握手,記者趕緊抓住這個畫面。如果這時停機了,或者沒有及時發現,再告訴攝像趕緊追這個鏡頭的話,就有可能錯過這個細節畫面。
這就是節目制作的理念。在專業學習中,正常的新聞專題節目制作模式應該是一個鏡頭接一個鏡頭,單個鏡頭不多於10秒,也不會出現大篇幅的長鏡頭。但是實踐証明大篇幅的長鏡頭是切實可行的,而且是觀眾能夠接受的。
“一個片子,隻要自己願意堅持看下去,才可能滿足大眾的要求。一個素材,首先要能感動拍攝它的記者,隻有他們先被感動了,才能感動更多人。”師旭平的話雖朴實,卻一針見血。將別處看到的好的東西借鑒過來,這並不是一個長久之計,在學的同時如果沒有好的理念去引導,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時甚至會桎梏自己的思想和發揮。敏而好學,學而思變,這才是破除現有瓶頸狀態的好辦法。
(作者單位: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體育休閑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