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力量——電影《藝術家》的啟示--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2年第4期

沉默的力量——電影《藝術家》的啟示

孔昭巍    付少武

2012年11月13日13:58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有聲電影雄霸天下80多年來,技術飛速發展,特效奇觀層出不窮,光影聲色引人矚目,無聲影片還有閃光的可能嗎?——黑白默片《藝術家》以“無聲勝有聲”的鮮明姿態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它橫掃第37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戛納電影節最佳男主角、英國電影學院獎、金球獎等各大獎項,在第84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奪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配樂、最佳服裝設計5項大獎,成為奧斯卡有史以來首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非英語國家影片。《藝術家》是一部有關電影的電影,它在電影技術日益發達的當今年代,發出了突破外在形式束縛、提升電影藝術品質的聲音。

用最簡單的方式 穿越到往昔的光影世界

電影是一種借助於攝制、放映技術和電影器材來承載思想、傳達情感的藝術載體,電影技術的每一次創新與發展,都凝聚著不同時期最新科學技術成果的結晶,近年來,飛速發展的數字技術更使電影的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但隨著技術越來越成為電影的重要支撐,電影有過分依賴技術之嫌,藝術家們跟風迷戀3D、4D技術,追求特效制作,重視視聽享受,反而忽略了對電影藝術內涵的追求。

默片《藝術家》用最簡單的方式帶著觀眾穿越到了純粹的光影世界,回到電影發展史的源頭,像早期的無聲電影一樣,它完全靠黑白畫面,靠人物的動作、姿態以及插入的字幕來傳情達意,沒有台詞和彩色畫面,甚至連變焦鏡頭都沒有出現。沉默是金。這給時下盛行的技術至上傾向提出了警醒:電影的出路在哪裡?是走向技術的極致,還是走向藝術的深處?形式的革新固然對電影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過猶不及,一味崇尚形式追求技術而丟掉電影最本質的東西,是不是舍本逐末?

其實,《藝術家》隻不過用極簡約、極復古的手法還原並論証了愛因漢姆在《電影作為藝術》中所論証的一個永恆命題,即電影作為一門藝術在社會中存在的意義,不在於過分炫耀技術、追求外在形式的包裝,而應在流暢的故事敘述中專注於藝術品質的提升、思想情感的表達。

向藝術家致敬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沉落起伏不僅是個人的宿命,也是藝術家在瞬息萬變的舞台上不可避免的命運。正因如此,每個沉浮起落的命運都需要愛的觀照和牽引,需要愛的溫暖和感動。《藝術家》正是通過默片時代的逝去、有聲影片的到來,講述了電影明星喬治•瓦倫丁和佩皮•米勒藝術事業沉浮落寞交替而行、彼此關愛的故事,傳遞了愛的力量,詮釋了愛的真諦。

個體命運的更迭是時代變遷的風聲,喬治和佩皮的命運沉浮表征著電影從無聲到有聲歷程中裡程碑式的變革。無聲影片的輝煌在1927年達到高峰,此后隨著有聲影片的到來無可奈何地走向衰落。無聲影片給世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一個國家的誕生》、《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和《戰艦波將金號》等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默片的巨大貢獻不僅吸引著后來者不斷返回到它的源頭,從中汲取經驗和財富,而且無聲電影時代藝術家虔誠執著的精神品格也深深地激勵著后來者不懈前行。作為無聲電影和有聲電影的象征性人物,喬治和佩皮歷經坎坷和挫折,最后在相知、相愛、相戀中圓滿牽手,共同開創新的歌舞片表演事業,既意味著無聲電影匯入有聲電影的滔滔洪流,也昭示著后者的發展離不開對前者的借鑒,隻有在那兒它才能獲取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拂去喧囂直抵心底

思想的呈現、情懷的抒發離不開藝術手法的精彩運用。《藝術家》在視覺語言上精心採用格裡菲斯的平行蒙太奇手法,將男主角喬治人生的起落與女主角佩皮的沉浮這兩條情節並行敘述,兩個人事業上的巨大反差相互穿插表現,有力地揭示了時代嬗變的主題。

影片最出彩的兩個段落是採用格裡菲斯開創的“最后一分鐘營救”的剪輯手法。一個是“小狗救主”這場戲。在影片中,心灰意冷的喬治來到自己家,瘋狂破壞屋內的一切,將所有自己出演過的默片電影的膠片像垃圾一樣扔在地上,點燃了一根火柴,釀成了一場火災,眼看喬治就要被燒死了。在這緊急時刻,機警的小狗逃了出來,找來警察,與大伙一起把喬治救活。在處理這些場景時,導演將幾個場景快速交叉剪輯在一起,展現了一系列鏡頭:從特寫(喬治臉部的細節)到遠景(小狗找到街頭警察求助),使影片增強了表現力,一方面是喬治身陷火情,一方面是小狗積極營救。主人公危在旦夕的命運令觀眾心急如焚。

另一場極富張力的段落在影片的結尾部分。喬治回到已被燒成灰燼的家,萬念俱灰,拿槍准備自殺,佩皮正駕車在去他家的路上。這場由女方營救男方的戲,利用有聲片和默片的差異制造出強烈的戲劇效果。電影最后那聲“BANG”,讓觀眾誤以為是男主角最后開槍自殺,其實是女主角撞車的這個“聲音”救了男主角一命。平行蒙太奇和聲音蒙太奇把情節推向高潮。

在有聲電影的當代,默片《藝術家》並不是號召電影重回無聲時代,這也是不可能的,但它警醒人們,電影技術越是發達越不應嘩眾取寵,電影視聽聲效越是奇幻逼真越不應假冒偽劣,畢竟再先進的技術也會過時,再新穎的語言也總是言不盡意,最根本的還是要返朴歸真,提升電影自身的藝術品質,自覺追求思想情感的永恆承載和擔當。隻有思想的光芒歷經滄桑還會在我們的心中閃耀,隻有情感的魅力穿越喧囂還會直抵我們柔軟的心底。

(孔昭巍:北京師范大學博士后,江蘇廣播電視總台宣傳管理部高級主管﹔付少武:江蘇省文聯創作研究部副主任)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