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劇的改編與“出走”--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2年第5期

神話劇的改編與“出走”

李芳 邵成武

2012年11月13日16:20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上世紀80年代,電視劇《西游記》的出現讓中國神話劇達到了一個頂峰,隨后,使得這類遵循原著精神的神話劇如《封神榜》、《聊齋》接連出現,受到研究者的關注。隨著社會大語境的變化,神話劇慢慢淡出了。《春光燦爛豬八戒》改變了這種狀況,它開啟了新神話劇的大門,此后,一系列突破傳統概念的神話劇蜂擁而至,形成一股高潮。

中國神話傳說是一個非常豐富的文化寶礦,資源豐富,如何凸顯出神話故事的獨特魅力,也許《春光燦爛豬八戒》系列神話劇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

顛覆與創造——新神話劇的改編內核

一直以來,在神話劇的改編問題上存在爭議,《春光燦爛豬八戒》剛出來時,某報評論說:第一,觀眾對豬八戒的造型不認可。幾百年流傳至今的“大肚子、大耳朵、長嘴褐臉、拙嘴笨腮、有點私心”的樣子已經深入人心,而《春光燦爛豬八戒》中的八戒則是圓頭圓腦、目光呆滯、兩眼間距過寬,完全沒有可笑、可愛的感覺。有觀眾說:就沖豬八戒長的模樣就不想看這部劇了。第二,觀眾感覺劇情粗俗。故事簡單、無聊,雖說是重新演繹豬八戒,但圍繞八戒的“緋聞”非但沒有出新,反而破壞了傳統名著《西游記》中豬八戒的“痴情”形象。第三,簡單模仿“豬”的聲音說人話很難聽,讓人難以忍受。

撇開這些論爭,就神話劇的創造而言,《春光燦爛豬八戒》系列中的豬八戒走出了關鍵的一步。對神話傳說的演繹古已有之,比如《山海經》中關於“夔”的傳說,原本猙獰,卻被孔子解釋成了一個樂師。《西游記》中的取經故事在元代已經定型,但一直在不斷地完善中。時過境遷,神話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在保持傳統內核不變的前提下進行有效而合理的改編。

很多中國古典神話隻有隻言片語,其中存在很大的可以填補的空白,《春光燦爛豬八戒》就是抓住了“嫦娥奔月”“后羿射日”以及毛澤東的“寂寞嫦娥舒廣袖”等語句段落,衍生出了一系列故事。現在看來,大家已經慢慢接受《春光燦爛豬八戒》系列中豬八戒的形象,甚至在網絡票選最佳擇偶對象時,豬八戒高居榜首。這說明,適度改編不僅可以將神話發揚光大,還可以傳播主流意識形態文化,讓觀眾在神話故事裡體會到世間的真善美。

傳統與現代——新神話的“出走”之路

對新神話劇來說,調和傳統與現代的矛盾,是“走出去”的必由之路。

神話劇因極富民族特色內涵而可以獲得國際認同,在2011年法國戛納電視節上,走訪了一些制作機構后,我們了解到,國內電視劇海外發行的最好題材就是神話劇,蘇州福納公司的《豬八戒》系列、《傳奇幻想殷商》以及華策的《天師鐘馗》都受到了很多海外媒體的關注。

“走出去”的關鍵是處理好傳統與現代的矛盾關系,神話經歷了幾千年的積澱,精華與糟粕並存,在改編成電視劇時,必須注意到神話中一些不合時宜的成分,對傳統神話的現代化改編是不可或缺的一步。在《春光燦爛豬八戒》系列神話劇中就添加了一些現代元素,如環保、人類與動植物之間的關系等。

新神話劇的發展,不能拋棄傳統的、民族的東西,但可以對這些元素進行改造,以吸引更多觀眾的喜愛。

(作者單位:蘇州福納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幸福藍海影視文化集團)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