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鼠標敲擊聲裡的中國--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人民日報:鼠標敲擊聲裡的中國

德鄰

2012年11月14日08: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國務院公報”微博近日開通,3天內粉絲數量超過30萬﹔在人民日報法人微博推出的“聽政”欄目中,一些省區市黨委書記簡短、務實的話語受到關注,最多的被轉發7000多次,好評如潮。從官方發聲到公眾關注,“網絡問政”成為黨與群眾、政府與公眾互動的紐帶。

  近幾年,新興媒體迅猛發展,特別是以微博為代表的自媒體異軍突起。有人說,這是“微博時代”的第一次黨代會。鼠標在手中輕輕滑過,你就能足不出戶而與十八大親密接觸。

  通過網絡暢通十八大的民意通道,只是十年來網絡改變政治生態的一個縮影。前網絡時代金字塔形的傳播方式被網絡沖擊得日趨扁平,昔日的信息接受者成為今日的信息發布者,人人都有麥克風,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留言、轉發、評論甚至“拍磚”發出自己的聲音,這是互聯網給個人的饋贈,也給執政方式帶來了新的變化。

  互聯網締造了一個需要表達而且能夠表達的時代。表達是一種參與,表達也是一種影響。北京大雨沖刷下,人們在微博互動中抱團取暖,成為社會力量的重要補充。個稅起征點網絡征求意見收到來自社會的25萬條建議。“三元免費午餐”從一個質朴的善念開始,通過140個字傳遞愛心,更上升為國家行動。這一切顯示出民意對國家決策的推動,成為社會進步的“正能量”。

  順應網絡時代的輿論生態,政府也更加開放透明,政聲與民聲愈加同頻共振。“公開”成為一項基本原則,“回應”正由選擇題變為必答題,“互動”成為衡量執政能力的重要標尺。

  不過,也要看到,網絡既可以傳遞理性聲音、積極價值,也可能傳播虛假消息、極端情緒。“搶鹽風波”中的網絡傳言制造恐懼心理,“人肉搜索”在窺私的迷狂中把個人隱私碾得粉碎,傷害了網絡的機體健康。維護這種健康,不獨需要每個網民的道德自律,也需要政府扎緊“他律”的籬笆,如同十八大報告中提到的那樣:“加強網絡社會管理,推進網絡規范有序運行。”

  網絡時代,公共空間不在遙遠的天際,就在你的身邊。憑借一個移動終端和一顆跳動的心,你的聲音就能夠從指尖流出,匯入中國前行的時代潮流中。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