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丹遭轟引發文化大討論 細數於丹一次次爭議事件--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於丹遭轟引發文化大討論 細數於丹一次次爭議事件

2012年11月19日07:54    來源:揚子晚報    手機看新聞

於丹頻頻惹爭議。

於丹在北大發言被嗆離場的消息一經發布,便在網上引發了一場關於學術明星與傳統文化、道德建設與文化涵養的大討論。

學者觀點不一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認為,狂熱地捧一個人和粗暴地轟一個人一樣,都是一種非理性的發泄行為。大學是一個可以說不,但需要尊重的地方。

新農學派聯合創始人馬達飛認為:其實所謂文化,貴在“兼容並包”。李澤厚曾說:“於丹是精英和平民之間的橋梁”。於丹北大遭轟隻能說,文化復興,文人素質,還需假以時日。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鄭成新認為,北大學子一般絕對不會無端地對一位大師無理的﹔如果大師真有出格的言行,遭受一次清純學子的洗禮也是值得慶幸的事﹔太順當且不知道天外有天的時候,正是需要旁人的警醒時分。我們恰恰要為北大學子的舉動喝彩。

微博發聲種種

網友@Warrenwei認為於丹不談制度隻講道德。道德的確說得很好,和我們80后的教科書上說的基本一樣。但是在社會實踐中大家發現很多時候教科書騙了我們。所以不喜歡也很正常。

網友魏開忠:北大已經斯文不在。於丹固然淺薄,但來者是客,北大人文百年,至今居然不懂起碼的尊重,令人不安。

網友@SummerBlossom認為,於丹以娛樂明星的包裝兜售披著文化外衣的“心靈雞湯”,的確讓人反感。

網友@喑籬認為,北大精神不是哈腰被妥協,而是不苟同。正因此種精神的倒退,如今的北大常成千夫所指。

網友雁門愚人:在網上看到題為“於丹北大談昆曲被轟下台觀眾稱其褻瀆藝術”,覺得此舉雖有些過分,卻也是“得體”的表達,因為我也早覺得於丹該醒醒了。年初她在央視講古詩詞,就那麼忸怩作態,晦澀難懂。演藝界的丹丹都懂得急流勇退,願教育界的丹丹也能知趣收手,別讓此“不得體”的一幕再上演了。該干嘛干嘛去吧!

一次次的爭議事件

●2010年,於丹的新書《於丹〈庄子〉心得》3月3日在北京首發,當天就售出1.5萬冊。但是同時,反對她的聲音也很強烈,3月3日她在簽售新書當天就遭遇到一位男子現場抗議。隨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等知名大學的10名博士聯名,稱要“將反對於丹之流進行到底”,甚至要求她從《百家講壇》下課,並向觀眾道歉。

●2010年,於丹有望代替余秋雨入主青歌賽的消息一經在網絡上傳播,便引起網友們的強烈反饋。網友“飛翔的梧桐子”發帖說道:“這個綜合素質評委的位置不好坐的。余秋雨已經把這個評委弄成了典范,下一屆無論換誰來,都會被人拿來和余秋雨相比。但是目前中國,在博學+口才+名氣+威信上,綜合起來能和余秋雨媲美的學者,我看恐怕除了於丹莫出其右者。”但也有網友旗幟鮮明地舉了反對牌:“於丹文化底子跟別的百家講壇老師比,薄的太多,百家講壇中硬傷一堆,自己先補補課。事實上,真正做學問的人是不會來當評委的,隻有那些浮華的所謂文人熱衷於這類活動。”而網絡上諸如此類的“丹蜜”和“丹黑”的針鋒相對屢見不鮮。

●2012年5月,《於丹:重溫最美古詩詞》根據於丹在央視三套《丹韻詞音》節目的講稿整理出書,內容延續了於丹一貫的通俗易懂、風趣抒情,以妙語連珠激起讀者共鳴。於丹講述的“古典”不是最准確的,細節闡釋上甚至存在不少爭議之處,依舊是對“古典中國”進行了簡單化的過濾與溫情化的處理。不過,比起喚醒讀者的閱讀興趣,這些都不那麼重要。

●2012年6月,有人在中國作家協會公布的2012年擬發展會員的公示名單中,發現了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於丹的名字,由此引發了爭議。有人質疑,於丹是學術明星不能算作家。中國作協新聞發言人陳崎嶸回應稱於丹完全符合加入作協的條件。於丹本人的解釋是為了更好地維權:“過去我出書后,涉及維權方面的事情,一般都是新聞出版總署在和我聯系,我就以為我是歸這個系統管。后來有一次在做文化活動,正好見到中國作協的人,對方說‘對啊,你應該加入作協的’。然后我就給作協提供了材料。”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