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天明,1939年生於陝西三原,1960年考入西影演員培訓班,1976年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進修班。1979年與滕文驥聯合執導《生活的顫音》崛起影壇,接著因獨立執導《沒有航標的河流》而受到矚目。 |
生活中的吳天明,性情豪爽、霸氣,胸懷坦蕩、說話耿直,但又不失細膩和內心的柔軟仁慈,頗有一腔悲憫情懷。 提起中國電影,導演吳天明,是一個響亮的名字。
從電影《人生》開始,吳天明的人生,就一路縈繞著美麗的光環,而后的《老井》、《變臉》、《非常愛情》、《首席執行官》使光環更加璀璨。《變臉》把一個鰥寡老人、一個孤兒和一隻猴子的故事,演繹得催人淚下,先后囊括了國內外19項電影大獎,是有史以來中國電影單部片子獲獎數量之最,而整部片子闡述的主題,歸納起來只是很簡單的一句話——人間自有真情在。《首席執行官》在日本放映時,日本人驚呼:“這電影說的是海爾,表現的是一種中國精神。這精神,太‘可怕’了!”
用慈善表達大愛
1987年,吳天明在山西左權縣石玉?村拍攝《老井》,在一片反對聲中果斷選用當時從未演過戲的攝影師張藝謀做男主角,結果,《老井》榮獲國內國際多項電影大獎,吳天明用所獲獎金為村民挖了一口井。為了表達對吳天明由衷的感謝,村民們從此把“石玉?村”改名為“老井村”。
2005年底,中國電影百年盛會在北京舉行。吳天明成為中國電影界最高殊榮“終身成就獎”的首位獲得者,獎金10萬元。拿到獎金,他首先想到的是因為交通不便依然貧困的“老井村”,於是,把10萬元又捐給了准備修路的“老井村”。
吳天明不僅讓自己成為優秀的導演,更重要的是,他用識才惜才的胸懷和敏銳的眼光識別出了一匹匹卓越的千裡馬,被業界喻為“中國第五代導演的教父”。他就任西影廠廠長期間,大膽啟用張藝謀、陳凱歌、周曉文、黃建新、田壯壯、顧長衛、何平等一批有藝術造詣的新人,並把他們推上了輝煌的頂點,使他們一個個成為享譽國內外的電影人品牌。
第一次當演員
2011年9月,73歲的吳天明應邀主演了張楊執導的電影《飛越老人院》,這是他第一次當演員。
他樂哈哈地表示:一是對第六代導演張楊本人的認可,張楊真誠、認真、勤奮,參與演出,是對張楊的一種支持﹔二是對這部電影關懷老年人的現實題材感興趣,每個導演都應該關心你的時代和社會,隻可惜關注現實的導演越來越少,張楊是個例外,所以願意跟張楊玩﹔三是跟電影夢有關,老了老了,演演電影,好玩,也算在電影夢裡過把癮。
2012年5月8日,《飛越老人院》全線公映,吳天明親自買了十幾張電影票,邀請家人、鄰居及朋友們一起觀看。吳天明的表演非常出色──沒有表演痕跡,給人感覺真誠、本色。看了電影的人,無不稱贊他比職業演員都演得好。
我好奇地問:“您第一次演電影,怎麼就會演呢?”他聽了很自信地回答說:“表演是導演的必修課。”
近日,2012年第6屆亞太國際電影節獲獎提名名單在澳大利亞揭曉,來自亞洲18個國家和地區的34部電影獲得提名。吳天明因在《飛越老人院》中的精彩表演而入圍了最佳男演員獎,並有望成為影帝。
第一次當演員,就靠近了影帝,這是吳天明的福音,也是中國電影人的驕傲。
心靈的堅守
吳天明不是一位高產導演。但他的每一部電影都蘊含著悲天憫人的情懷和深刻的思想內涵,看時令人感動,看后讓人深思。他說:“我始終認為,導演跟作家一樣,不是比你的作品有多花哨,而是比你對社會和人生的理解,比你用良知去表現人生的理想。”
2012年5月底,他再執導筒,拍攝《百鳥朝鳳》,“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吹嗩吶人的故事,表現藝人對藝術的信念和堅守,非常感人。”但他又補充一句說:“我拍的電影基本都不賺錢。”
世俗的人們常把欲望和理想混為一談,其實,二者的終極相去甚遠:欲望是金錢物質的陷阱,理想是精神靈魂的歸宿。而吳天明,正是一位致力於尋求精神歸宿和靈魂飛翔的智者。
他拍片,從來都是跟劇組成員一起吃食堂飯或盒飯,住普通的招待所。對那種想上他的戲又張口就要幾百萬、要求住五星級飯店、帶多位助理、要求劇組租賃自己開的豪華車的演員,吳天明一概拒絕,他表示:“絕不慣他們,不能助長影視圈的這種歪風邪氣。”當下的影視劇組,賭博的習氣很盛行。一次看到劇組的幾個人在打麻將,他二話沒說,進去就把麻將桌給踹了。
面對當下影視圈的種種亂象,吳天明有他自己十分清醒的人生哲學和獨善其身的做人原則,用他的話說就是“三不”政策,即:不拍馬屁,不說假話,不同流合污。
這,也許是他的另一種堅守吧。
![]() |

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