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屏新時尚美女從軍記 女兵題材成職場后又一熱點--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熒屏新時尚美女從軍記 女兵題材成職場后又一熱點

吳立湘

2012年11月29日09:04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雖然《戰旗》不是一部純女性題材的抗戰劇,但王媛可飾演的女兵卻在劇中非常搶眼。

  《麻辣女兵》的演員幾乎都是“90后”,這也吸引了更多年輕觀眾。

  百步穿楊射擊高手、大氣豪爽大口吃肉、調皮搗蛋挑事不吝……以上這些一直用來形容男生的特點,卻被最近熒屏上熱播的《麻辣女兵》《戰旗》《狂飆支隊》等軍旅劇、抗戰戲中的女性角色發揚光大——這些女生不再是職場劇裡嬌滴滴的白領,沒有時尚的裝扮、復雜的人際關系,卻大多有另類堅強的性格。繼《杜拉拉升職記》《浮沉》等女性職場劇走紅后,熒屏女性的“戰場”又從職場走向了軍營。據悉,《麻辣女兵》目前收視率已破3%,《戰旗》收視率近2%,無不說明這一電視劇新生現象得到觀眾一定的認可。

  題材對兩性都有吸引力

  女性為主角的軍旅題材劇為何會走紅?實際上,佔電視劇觀眾60%的女性群體一直都是軍旅抗戰劇的主體觀眾。《麻辣女兵》總制片人何靜表示,“女人往往對軍人生活有一個獵奇的情緒”。猶記得在2007年的中國,《士兵突擊》火遍大江南北后,不少女孩迅速組建了“許三多后援團”。

  另一方面,女兵題材也一樣能吸引男性,“湯小米她們這些女孩不但能力強,而且年輕漂亮正處於豆蔻年華,毫無疑問對男性觀眾的吸引力也很大”,《麻辣女兵》的出品方相關負責人吳玉江也表示自己在前期策劃時就已經考慮了該劇對兩性的吸引力。而最終數據也恰如他所估計的一樣,“我們男女觀眾的比例是46%和54%,可以說達到了我們的預期”。

  ■ 制勝原因

  女兵為女性觀眾勵志

  而當軍旅題材劇裡的主角換成女性后,更能拉近劇集和部分女性觀眾的距離,並讓她們在主角的身上看到一些勵志的力量。比如,不少女網友就在《麻辣女兵》的湯小米、《戰旗》的戴金花身上找到了正能量。

  依照吳玉江的說法,“女性作為外來者闖進從來都是男人世界的軍營,還能在裡面建功立業,這恰恰彌補了很多女性在心理上的缺失”。無論是戴金花帶著一幫大老爺們屢次狙擊日軍侵略村庄的行動,以及《狂飆支隊》裡小夫人打日軍、截軍火、美人救英雄的情節,都讓很多觀眾感同身受。

  社會學家李銀河也表示:“人性是很豐富的,誰規定了女性一定要溫柔呢?這些劇就能抒發女觀眾內心一部分豪邁的情緒。”

  加入青春元素吸引年輕人

  《麻辣女兵》等女性軍事劇另一個很重要的觀眾團體就是“90后”,這也改變了軍事劇觀眾群年紀偏大的現狀,吸引了更多的觀眾群體。作為湖南衛視總編室副主任,肖寧曾經和何靜探討過軍事劇的年齡層的模式,“老年人看歷史、中年人看戰爭場面、女性看男性颯爽英姿,而年輕人應該是要看裡面的青春”。於是在《麻辣女兵》裡,湯小米會街舞、會跑酷,林木子擅長破解密碼等“黑客技術”……

  劇中“我勒個去”、“給力”等新新詞匯層出不窮。最重要的是,裡面六大主演都是“90后”少男少女,雖顯稚嫩但足夠原生態的演技也有強烈的“90后”烙印。

  ■ 演員自白

  ●王媛可(《戰旗》中飾戴金花)

  女人溫柔又堅強是最美的

  這個角色我非常喜歡,我之前演的都是小家碧玉的類型,而且我的體型比較瘦弱,很多觀眾都以為我也是那種性格,隻有毛衛寧導演看出了我“爺們”的一面。你知道我是軍藝畢業的,我們的軍訓時間比一般的藝術院校要長很多,這也鍛煉了我的吃苦能力。我原來也演了不少男性為主的抗戰戲,看著他們那麼威武,我當時就想如果能反串演一個剛強的有英雄氣概的男人該多好,其實我心中住了一個男人。

  從全社會的角度看,我也覺得一個女孩子既溫柔又堅強是最美的,她要有女孩子那種含蓄,但內心一定要堅強。現在很多女孩子既不能提重物又不能獨自坐火車,其實是沒有長大的表現。在微博上,很多女孩子都給我留言說很喜歡“戴金花”這樣的性格,因為她不但有潑辣強勢的一面,又有細膩溫柔的時候。

  ●王洋(《麻辣女兵》中飾湯小米)

  女兵形象給我精氣神兒

  我之前在上戲其實是國標舞專業的,所以在拍《麻辣女兵》之前,我沒有想過自己會是這樣一個形象,結果演了以后發現,原來自己是有這樣的潛質的。可以說女兵的形象,給我帶來一種精氣神兒,對我自己來說也是另外一種突破。

  當然拍軍旅戲的時候,我們都感覺挺苦的,要知道普通女孩去部隊體驗學習的就比較少,我們為了這個戲還專門強化訓練了幾個月,結果到了現場發現戲份還那麼多,我就覺得更苦了。而且在片場我有好幾次支持不住了,總覺得要生病了,晚上回去我就想我不能倒,我一倒,大家都要停工了。所以也很神奇,我那三個月有四五次要感冒、發燒的跡象,結果第二天都神奇地好了,我覺得信念特別強大。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