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國觀眾早已習慣同一檔期各路大片爭奇斗艷的景象,但今年的賀歲檔還是吸引了不少的眼球。
毫無疑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簡稱《少年派》)、《一九四二》、《王的盛宴》三部大片,是今年賀歲檔的主角。人們關注它們,不僅在於其對票房的激烈爭奪,更在於這場爭奪還被賦予了中外影片巔峰對決的含義。
《少年派》是由華人導演李安執導的一部好萊塢魔幻大片,《一九四二》是由馮小剛導演的一部國產現實主義題材電影,而《王的盛宴》則是由陸川執導的一部歷史題材古裝劇。三部影片題材不同,風格各異。這些無疑增加了賀歲檔票房大戰的“看點”。
國產片稍遜風騷
《少年派》11月22日在內地正式上映,開始時票房並不被看好,且IMAX版本上映一周后就從影院下線。但憑借口口相傳的良好口碑,《少年派》熱度力壓遲一周上映的《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在同檔期的所有電影中上座率最高,票房也一路高歌猛進,截至12月9日,《少年派》在內地的票房已經達4.3億元,而《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內地票房則分別為2.8億元和7000萬元。
如果說票房並不能說明一切,那麼觀眾的口碑則應是影片質量好壞的另一個參考指標。雖然有媒體日前爆料,有影片雇水軍在網上“刷分”,或洗白自己,或?黑對手,但網評在某種程度上仍可代表一些網友的傾向。豆瓣網上,《少年派》的觀眾評分是9.2分,《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則分別得到6.9分和5.5分。而在另一個電影專業網站時光網上,《少年派》收獲了9.0分,《一九四二》得了7.2分,而《王的盛宴》僅得6.4分。
連日來,記者隨機調查了北京幾大影院的上映情況后發現,盡管《少年派》早上映一周,但觀眾的觀影熱度絲毫不減,《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則未顯現出應有的后發優勢。以12月9日為例,北京橫店影視電影城《少年派》排片16場次,《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則分別隻有10場次和5場次﹔北京博納影城朝陽門旗艦店《少年派》排片14場次,《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則分別隻有11場次和7場次﹔UME國際影城(華星店)《少年派》排片25場次,《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則分別隻有15場次和7場次。
講好故事是關鍵
“《少年派》令人稱奇的視覺奇觀,身臨其境的3D效果和精彩的主題故事讓我感嘆不已,而《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則沒有帶給我那樣的感覺。”看完三部影片,影迷任珊珊告訴記者。
《一九四二》頗具歷史感和人文氣息,但也有觀眾反映,感覺戲劇張力不夠、節奏感缺失。電影歸根結底是一門敘事的藝術。發掘一個好故事並且講好一個故事,是電影創作中的首要目標。北京師范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黃會林認為,目前國內影視創作領域普遍存在的現象是,從業者的心態過於浮躁與急功近利。“現在缺乏能夠撥動觀眾心弦的、引發觀眾內心共鳴與激蕩的好故事。跟拍成風,克隆的很多,缺乏原創力與想象力。沒有深入的生活體驗,拿出來的東西就會蒼白無力。”黃會林說。
關於《王的盛宴》,不少網友指出,電影前半截情節進展太慢,大量閃回和獨白、晃動的鏡頭以及散亂的視角都是這部電影的不足。而導演過於個人的藝術追求使得全片理性思辨激蕩,卻徹底丟掉了觀眾最喜聞樂見的東西——感性的力量。中國電影家協會理論與評論工作委員會委員石川指出:“國產電影或者拍得太俗套了,沒有新意﹔要不就是太過於個性化了,個人化的生活經驗沒法得到觀眾的共鳴。”石川說,“拍得太俗套就唯商業是圖,拍得太個人化就會違背商業規律,這兩者共同造成了觀眾主觀上的難以接受。久而久之,觀眾就會產生排斥的情緒。”
文化追求不可廢
面對好萊塢大片對國產電影的沖擊,導演寧浩曾感慨:“他們(好萊塢)拍電影太知道是給哪些觀眾看了。他們對文化並不負有責任,隻對市場負責。”
好萊塢大片對文化並不負有責任嗎?恐怕未必。不論是劇情簡單、特效一流的《復仇者聯盟》,還是14年后修修補補的3D版《泰坦尼克號》﹔不論是改編自名著的《三個火槍手》,還是宣揚個人英雄主義的《人狼大戰》,好萊塢大片所宣揚的所謂美國價值觀念,始終貫穿於影片始終。
有業內人士指出,國產片不抵好萊塢大片的沖擊,不是因為承載的文化太多,而是太少。針對當前賀歲檔的票房大戰,電影發行人、廣東省電影公司總經理趙軍,12月8日在網上發布了名為《〈少年派〉成為黑馬對產業的啟示》的文章,就直呼“國產片呈現出靈魂枯竭的狀態”。此話雖然極端,卻多少道出了國產影片存在的問題。
影片承載文化很重要,如何承載也是一門學問。李安此前接受採訪時說,考慮到並非每一位觀眾都能理解哲學思想,因此在《少年派》中他採用的手法是簡單而魔幻的。
在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周星看來,電影作為主要面向年輕人的大眾文化產品,最重要的是要找好角度,找到契合當下人心理特征的東西。“中國電影的投資、視覺感官與好萊塢有極大差別,所以並不意味著一定要去做那樣的電影,而是要找到自己獨特的東西並且堅持。”周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