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省會及副省級城市建設水平(2012)研究報告(簡本)【2】--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學者專欄>>蔡尚偉>>學術研究

“美麗中國”省會及副省級城市建設水平(2012)研究報告(簡本)【2】

四川大學“美麗中國”評價課題組

2012年12月25日16:39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二、指導原則和指標體系設計

“美麗中國”省會及副省級城市建設水平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根據“美麗中國”包涵的生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五位一體”綜合發展、融合發展的理念,客觀科學地測評相關城市的建設水平,促進各地深入、有效建設“美麗中國”。

(一) 指標設計的指導原則

衡量指標的選擇要求既要充分反應出各個城市“美麗中國”的建設現狀,也要呈現“美麗中國”的城市建設力度和潛力。在參考國內外相關評價指標體系和學術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課題組遵循導向性、合理性、客觀性、開放性等指導原則選取了評價指標。

導向性原則。指標體系要充分發揮導向、引領作用,激勵各地區進一步增強科學發展意識和發展能力,創新體制機制,切實有效地加快科學發展進程。指標設置要與黨的十八大報告、習近平同志講話和中央“十二五”規劃建議等相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指標銜接一致,以增強指標體系的政策導向與實踐意義。

合理性原則。指標選取符合邏輯,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和論証性。測算方法基於學界現有的研究基礎。在堅實的學理基礎上,征求相關領域專家意見,選取充分反映“美麗中國”三個基本方面建設水平的指標。

客觀性原則。指標選擇具有客觀性,同時兼顧統計數據的權威性、可獲得性,使指標可採集、可量化、可對比。

開放性原則。指標體系具有動態性和開放性,根據國家和地區發展的階段性以及評價對象的差異性對指標體系進行補充、完善和修訂。

(二) 指標體系

根據以上指導原則,“美麗中國”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包含生態之美、發展之美、治理之美、文化之美與和諧之美五個維度(圖2)53項指標,涵蓋生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領域,體現“五位一體”和生態文明融入的基本要求,推動城市的“美麗中國”建設發展,從而最終實現人民“美好生活”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兩個宏偉奮斗目標。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