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期紙質《新聞周刊》的封面
從此,電子版取而代之
美國著名時事刊物《新聞周刊》昨發布了創刊80年的最后一本紙質雜志,封面採用前《新聞周刊》在紐約大廈的黑白老照片,並用醒目大字告訴讀者,那是其“最后一期紙質發行”。
其實早在10月,《新聞周刊》就已宣布告別紙質版本轉向全數字發行。這也是美國老牌刊物中較早完成全數字化的一家。
“我們正在改造《新聞周刊》,而非和它告別,”其主編網站上發表聲明說,“此決定與該品牌或新聞業無關,它仍像以往那樣強大。這和紙質出版及發行所面臨的經濟挑戰有關。”
據悉,《新聞周刊》將與網絡雜志《每日野獸》合並,推出電子版本《全球新聞周刊》,並對部分內容採取收費方式,野獸日報網站將定期上傳電子版節選內容。其主編稱,全數字化版本“將針對流動性強兼具輿論導向影響力的讀者,他們希望在復雜的背景下了解世界時事。”
《新聞周刊》創刊於1933年,與《時代》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並稱“美國三大時事周刊”,1961年被美國華盛頓郵報公司買入。進入新世紀,《新聞周刊》的發行量和廣告收入雙雙下降,2007年至2009年持續虧損。華盛頓郵報公司於2010年把《新聞周刊》以1美元的價格出售給音響大亨悉尼·哈曼。2011年哈曼去世后,其家人決定放棄資助《新聞周刊》。
短短數年間,該雜志經歷了接連虧損—轉型失敗—低價出售—終結紙質版的跌宕歷程。無獨有偶,今年上半年,走過244年的《大英百科全書》宣布告別紙版,一心經營電子版“全書”。
折騰數年收效甚微
身負巨虧難以為繼
記者劉功虎
《新聞周刊》為何走到告別紙版的今天?業內專家指出,“去紙化”固然是在網絡沖擊背景之下不得已而為之的媒體戰略,更重要的原因恐怕還在於周刊內容不佳、吸引力喪失。
新老媒體夾擊,讀者迅速流失
美國有著巨大而高效的電視網絡,其快捷的資訊傳播和深度時政評論一直是雜志的強力競爭對手。電視新聞節目生產的周期不斷縮短,在公共議程設置方面頗具影響力的《新聞周刊》、《時代》等新聞類周刊受到嚴峻挑戰。《新聞周刊》曾以“短新聞、淺顯化”來迎合年輕人,銷量一度反彈,2003年全球發行量超過400萬份。
然而,電視壓力尚未完全解除,網絡新媒體又迅速崛起,讀者越來越沒有耐心等待一周一刊的紙質報道,讀者群急劇流失。紙質媒體根本無法與內容開放、淺顯化、短平快的網絡信息服務相競爭,2007年其廣告和發行再度下滑。最終,《新聞周刊》的“幕后老板”,不論是華盛頓郵報,還是后來的“音響大亨”,對其每年兩千萬美元的虧損均感到承受乏力。
有意思的是,同樣面臨世事艱難,《時代》還在堅持“出紙”——因其背靠的集團實力強大。《時代》周刊所在的時代華納集團囊括了時代華納、特納廣播和CNN傳媒,后來更與美國在線合並,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傳媒和網絡公司,市值達數千億美元。
定位不夠准,應對少良策
近年來,由於生存危機加重,《新聞周刊》做過不少“改革”努力。例如2009年他們放棄“短平快”思路,重新定位為“有獨立觀點、發人深思的原創性報道”。在經營上,《新聞周刊》縮小讀者訂閱規模,吸引高端客戶,定價提高1倍,使得訂戶從之前的310萬縮減到190萬,希望吸引更多奢侈品牌廣告商,爭奪《經濟學人》和《紐約客》雜志的廣告客戶群。
但是,這一招無法在短期內贏得與《經濟學人》的競爭,未能彌補日漸增大的財務虧損,其廣告收入和年收入均呈兩位數下降。加之經濟危機的影響,《新聞周刊》的廣告收入在美國發行前5位的周刊中下降最為顯著。
在應對策略的靈活性上,《新聞周刊》較之《時代》周刊也較為遲鈍。2007年,《時代》將出刊日期從周一改為周五,除了網上可瀏覽所有內容外,還可以直接通過網絡參加評選類似“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人物”的活動,還實現了與CNN合作,推出了iPad版。但是,《新聞周刊》的動作一直隻在局部進行嘗試,未能進行大刀闊斧改革。
【專家點評】
是否“去紙”不重要
“內容為王”是關鍵
記者劉功虎
“內容!關鍵還是內容。”華師大現代傳媒專業教授陸連平昨接受記者採訪認為,隻要內容夠好,與眾不同,不管做紙版還是網絡版,雜志都有其鐵杆讀者群體。
他認為,傳統新聞周刊應該積極通過新媒體技術拓展傳播渠道,促進數字技術與傳統媒體的融合。傳統媒體數字化轉型可從受眾的數字化行為入手,尋找可能的用戶接口,滲透到目標用戶群中。比如,一家周刊可以建立自己的網站、開發手機客戶端和APP,參與視頻生產、與搜索引擎和社交媒體合作,以此強化受眾主體地位,增強互動性,多平台聯動共同為受眾服務。
雜志能否轉型成功,取決於受眾能否隨著刊物轉到電子閱讀。《新聞周刊》有沒有相關措施促進這一轉型還是未知數。據公開的信息,《新聞周刊》轉型后將不再依賴廣告收入,而是通過訂閱盈利,數字化后的《全球新聞周刊》將保持零售價4.99美元不變,但是年訂閱費從印刷版的39美元降低到24.99美元。
“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是,在同樣數字化的閱讀方式下,受眾為什麼願意付費購買《新聞周刊》而不免費瀏覽大型新聞網站?”
陸連平認為,《新聞周刊》的核心競爭力迄今仍未顯現。在轉型中,傳統新聞周刊不能偏離“內容為王”的邏輯和“內容創新”的主旨。傳播渠道去紙化了,但是內容不能去周刊化,專業和深度優勢仍是新聞周刊競爭力的最終依托。(記者劉功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