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訂閱收入首超廣告 付費牆喚回報紙春光?--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網絡時代訂閱收入首超廣告 付費牆喚回報紙春光?

孫奇茹

2012年12月25日07:59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2012年將被報業銘記,因為這一年,報業開始充分擁抱‘付費牆’了。”美國著名傳媒雜志MediaLife如是寫道。當地時間12月23日,彭博社發布分析稱,《紐約時報》線上線下的總訂閱收入首次超過廣告收入,成為該報第一大收入來源。

  報紙發行拼不過廣告,這似乎早已成了傳統報業公認的事實。然而這一次,《紐約時報》正在向人們証明,內容可以比廣告“值錢”。

  免費午餐遭遇付費牆

  10多年前,家住甘家口的汪大爺總是買早餐時順便買兩份報紙帶回家,老伴一份自己一份。如今,汪大爺已經很少買報紙了,他早已習慣了閱讀免費電子報紙。

  “北京日報、新京報,網上都能直接看,不用買報紙了。”舉著2年前買的iPad,王大爺嫻熟地點開一個個閱讀應用程序。

  在中國,在全球,不僅是年輕人,越來越多的人正像汪大爺一樣,越來越享受互聯網帶來的免費電子閱讀福利。

  不過,在讀者享受其中的同時,不少媒體開始了抗爭,他們不再願意無限制地提供免費午餐。

  2009年4月的一次公開論壇上,新聞集團CEO默多克憤怒地譴責谷歌,指責其為讀者提供鏈入免費新聞網站的行為為“偷盜”、呼吁全行業聯手反擊,並提出了要建造一座新聞付費牆,將谷歌趕出他的新聞王國的設想。

  此后,新聞集團旗下報紙包括《泰晤士報》、《華爾街日報》、《星期日泰晤士報》、《世界新聞》等先后宣稱都將設立付費牆,即對在線內容實行付費閱讀。美國、歐洲的報紙紛紛開始建造付費牆,將隻愛吃“免費午餐”的讀者全部或者部分擋在牆外。

  有“春城”也有“鬼城”

  付費牆,即對在線內容實行付費閱讀的模式。目前,美國報紙網站普遍採取的內容付費模式是計量付費。《紐約時報》免費瀏覽量為每月10條,《洛杉磯時報》免費瀏覽量為每月15條。超過限定數量后,付費牆橫亙面前,讀者就需要為此后的閱讀買單了。傳媒雜志MediaLife的數據顯示,2012年美國已有300家報紙建立了付費牆,通過計時、計數等其他方式對在線內容收費。

  形式大同小異,付費牆帶來的效應卻截然不同。

  紐約一份名為Newsday的報紙,在建立了付費牆后的3個月裡,總共隻有35人每周花5美元訂閱了其數字內容,其網站的獨立訪問量同比下降了43%。

  與此相似,英國報業集團Johnston,曾在2009年為旗下幾個地方報紙豎起付費牆,結果試驗在幾個月之后取消,因為願意收費訂閱的隻有區區幾十人。付費牆圍起來的,不過是一座無人光顧的“鬼城”。

  就在一些人唱衰付費牆,認為其付費模式不符合網絡平等、免費獲取的精神時,百年大報《紐約時報》卻傳來了幾乎令人難以置信的喜訊:12月23日下午,彭博社分析師預計稱,今年《紐約時報》的訂閱收入將首次超過廣告收入,成為該報第一大收入來源。數據顯示,在過去四個季度裡,付費牆不僅增加了紐約時報集團旗下《紐約時報》和《國際先驅論壇報》的數字訂閱費用,還彌補了下滑3.7%的廣告收入。

  “不可替代”是收費前提

  同樣是付費閱讀,為何有人風光有人慘淡?

  “紐約時報的收費模式獲得成功,的確給傳統報業發出了鼓舞人心的信號,但並不代表這是一種具有普適性的模式,可以照搬平移。”傳媒專家、新華社中國新華新聞網總編輯陸小華認為,付費是受眾對品牌忠誠度的充分體現和報紙影響力的延伸,並不是所有報紙都具備建立付費牆的能力。

  陸小華說,以美國為例,付費牆獲得初步成功的《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一張是提供深度專業報道的財經報紙,一張是具有百年歷史、百萬讀者的大報,它們都具備了“內容不可替代”及“擁有一批忠實品牌擁躉者”的關鍵條件。以此為標的,國內的財經、深度解讀類媒體是“最有機會”借鑒《紐約時報》付費牆模式的一批媒體。

  “投資數字化產品需要資金,繼續做好新聞需要資金。”美國密蘇裡大學新聞學院高級社會研究中心主任孫志剛認為,付費的確是報紙媒體保持產品開發競爭力不得不考慮的辦法。不過對於付費的方式,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喻國明提出了獨特的視角:“付費不一定是讀者承擔,還可以是第三方付費。”

  喻國明認為,除了廣告這種最古老的第三方支付方式,門戶網站等希望通過報紙內容聚集影響力的第三方,也可以成為為讀者的“免費午餐”買單的一方。他認為,在新媒體營造的“大廣告”時代,媒體影響力本身就是一種營銷資本,媒體不僅要善於“生產”,更要懂得如何把自己的產品“賣”得更好。

  相關新聞

  《新聞周刊》停辦印刷版

  美國知名刊物《新聞周刊》宣布將於12月31日停止發行印刷版雜志,全面轉向名為“新聞周刊全球”的數字版刊物。創刊80年的《新聞周刊》,今后將隻保留在線出版的形式,包括iPad收費版及官方網站。

  昨天,新聞周刊公布了最后一期印刷版封面,採用了一張意味深長的舊照片,內容是新聞集團在曼哈頓的舊總部大樓。封面上注明“last print issue”(“最后一期印刷版”)。圖為位於紐約的《新聞周刊》總部大樓。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