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著名的新聞工作者鄧拓長期從事黨的新聞宣傳和組織工作,在新聞的第一線,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以及對新聞有了很深的獨到認識。作為一名優秀的報人,鄧拓有許多光輝思想值得我們去研究去思考,本文予以具體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鄧拓思想﹔新聞報道﹔政治家辦報
我國著名的新聞工作者鄧拓長期從事黨的新聞宣傳和組織工作,在新聞的第一線,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以及對新聞有了很深的獨到認識。作為一名優秀的報人,鄧拓有許多光輝思想值得我們去研究去思考,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談到新聞報道時,他曾指出:“報紙上的長篇大論不是新聞。千篇一律、枯燥無味的新聞必須改革,必須用事實說話,必須選擇全國人民有共同興趣的事實,必須報道剛剛發生的事實,必須寫活的人與人的活動,必須對稿件進行認真檢查,保証事實的准確,缺乏以上條件就不叫新聞。[1]”
鄧老是我國新聞界的泰斗,也是我國新聞工作者學習的楷模。鄧老關於新聞報道工作的論述,歸納起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理解。
一、有關時效性
新聞報道,必須強調時效性。“新”是新聞主要的特征。新聞,“必須報道剛剛發生的事”。新聞,如果失去了時效性,就會變成“舊聞”,從而失去了報道的價值。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時代,新聞的時效性,也越來越明顯和重要,它甚至成為新聞的生命線。新聞的價值,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正所謂“今天的消息是金子,昨天的消息是銀子,前天的消息是廢紙。”
新聞報道必須重視時效性,牢牢抓住一個“新”字。一旦發現新聞素材,力爭在第一時間,搞到第一手材料。趕寫稿子,馬上發出去,搶佔先機。這就要求從事報道的記者,要時刻保持高度的警覺性,像雷達一樣,善於捕捉來自四面八方的各種信息。
新聞工作者要做到既“耳聰”又“目明”。“耳聰”既善於傾聽。無論外出旅游,還是上街逛市場,都要“豎起耳朵”,哪怕是道聽途說得來的東西,也極有可能成為有價值的新聞線索。“目明”,就是要擦亮眼睛,善於觀察社會,善於觀察周圍的人和事,處處留心,善於發現新聞素材,善於從別人的不經意中發現有用的東西來。
二、有關政治家辦報
所謂“‘政治家辦報’之‘政治家’,主要是指報人應具有政治家的一些重要素質,如政治頭腦、政治眼光、政治智慧等。作為新聞史現象,‘政治家辦報’所說的辦報人,除包括具有政治家素質的報人之外,還包括既從政也辦報的真正政治家,這兩類人物可以統稱為‘政治家型報人’”[2]。此處我們所討論的主要是指有政治頭腦和政治意識的新聞從業者。
新聞,還具有很強的時政性。鄧拓認為:“報紙應該經常就黨和國家的總任務和實際生活的各項問題進行馬列主義的教育。應該強調理論宣傳的文章要從實際出發,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3]”
新聞,要跟隨時代的步伐,迎合時代的節拍,和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這樣,新聞才會有生命力。新聞報道,應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關注國計,關注民生,關注社會發展,關注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如國家啟動南水北調工程,其中的移民安置問題就很值得關注。
又如2011年,國務院出台的《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了中原經濟區建設已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而建設中的“三化”協調發展問題,城鎮化建設問題仍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因為這些都關系到他們的切身利益。新聞工作者,特別是新聞記者,要經常不斷的及時認真的學習和了解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把握國家發展的大政方略,堅持用正確的理論方向,去引導人民、教育人民、鼓舞人民、團結人民,為建設由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做出應有的貢獻。這是新聞工作者的義務,也是新聞報道義不容辭的責任。
甘惜分先生認為,時至今日,“認識到鄧拓既不是書生,更不是‘死人’,而是真正的政治家辦報。‘政治家辦報’這個提法本身無疑是正確的。鄧拓本人就是黨培養出來的政治家,所以他不但辦好了《晉察冀日報》,並且比黨中央更早的出版了《毛澤東選集》。[4]”在那樣的特殊年代,能夠保持一種不變的修為和作風,努力為黨的新聞事業奔走呼號,熟悉黨的新聞理論和業務,各方面都能把握得恰到好處。他的身上,體現了一位新聞人的責任和精神,把政治家辦報這個理念發揚光大。
三、有關真實性
關於新聞採訪與調查的辦報思想。他要求新聞從業者“要深入到實際工作中去進行採訪,不能依靠浮光掠影與道聽途說,要依靠老老實實的親自動手去搜集材料,發現問題。[5]”在當今社會,很多新聞從業者工作不夠踏實,滿足於道聽途說,從而造成假新聞滿天飛,前段時間紛傳的紙餡包子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消息播出后,多家媒體未經考証就進行轉載轉播,引起國內外輿論的廣泛關注,事后經查証,該假新聞是個別人員為了追求“賣點”而可以捏造的假新聞。此事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
“必須用事實說話”,強調了新聞報道必須具有真實性。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是衡量新聞有無價值和價值高低的重要准則。新聞報道必須是對客觀事實的真實反映,與客觀事實完全吻合。用事實說話是新聞報道的基礎。新聞報道,必須依靠事實、尊重事實,已實施的依據,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有絲毫的憑空臆想或憑空捏造,哪怕是極小的細節,甚至一個小小的數據,都要去一一核實。
新聞的本源是事實,先有事實,后有新聞,事實是第一性的,新聞是第二性的,事實在先,新聞在后。新聞必須真實准確。老老實實地去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真實可信,是報紙、電台、電視台的生命所系,是取信於民的力量所在。失去了真實,不僅違背了新聞報道的基本原則,更意味著失去了讀者,失去了群眾。
此外,大量使用原生態的語言很有必要。簡•B•布魯克斯等人提出:“有時記者遇到一位人物講的話很值得引用,或了解到一些情況很有價值,因而最好是讓報道中的主人公自己出來談談。[6]”根據報道中人物自己的陳述,使得報道更具有現場感和說服力,從而增加了新聞報道的鮮活性和可讀性。尊重事實,是新聞報道最主要的要求,也是新聞學最起碼的常識,不清楚這一點,就不能當記者,也當不好記者。
四、有關趣味性
鄧老指出:“報道上的長篇大論不是新聞。”短小精悍,是新聞報道的又一個特征。新聞,不同於通訊,篇幅宜短不宜長,語言要求准確精煉,簡潔明了,事件清晰,主題突出。而長篇大論,空洞的說教,隻會增加讀者的厭惡感。
此外他還認為,“報紙的好壞,其最基本的標志就看它與群眾有無聯系和聯系標准如何。[7]”強調新聞報道“必須選擇全國人民有共同興趣的事實”,“必須寫活的人與人的活動”。這就表明了新聞報道必須具有“靈活性”和“趣味性”,要選擇廣大讀者最感興趣的人和事。什麼是最能引起人們的注意,要善於發現不同尋常的事。正所謂“狗咬人不是什麼新聞,而人咬狗則有可能成為新聞。”
他指出黨報是黨的耳目喉舌,耳目在前喉舌在后表明,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首先要學會的是傾聽,然后才是說話。認真傾聽群眾的呼聲,真實記錄每一個細節,滿足廣大人民最迫切的需求。同時也要考慮讀者的閱讀愛好,深入群眾,積極創作出符合人民喜聞樂見的新聞作品。
談到報紙上比較枯燥的社論時,他強調報紙社論要“准確地運用人民群眾的活的語言,既不要死板的八股老調,也不要標新立異的怪調”[8]。要增加文章的可讀性與含金量,寓教於樂。讓人民群眾在渴望閱讀以及期盼新鮮的心情中接觸報紙,從而提高了報紙的覆蓋率。
所以說,在信息爆炸和傳媒競爭加劇的當今時代,在讀者渴望新鮮的閱讀體驗的時代,我們的新聞寫作應該大膽借鑒吸收國內外優秀經驗,逐步走向個性化、風格化和豐富性的廣闊天地。
綜上所述,鄧老關於新聞報道工作的言論,強調了新聞報道應當堅持的時效性、真實性、簡潔性和靈活性。同時還要有政治家辦報的高度,對現實情況有准確地把握和估計,能夠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效對接。這是我們搞好新聞報道工作所應遵循的幾個基本原則。鄧老成長於戰火紛飛的年代,在建國后其思想又有了長足發展,經過時間的考驗,足以証明鄧老的新聞思想和辦報理論是科學的,是適應時代潮流的。多年過去,鄧拓的辦報思想對當下的新聞出版事業仍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
作者簡介:石慶芬,女,廣西師范學院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新聞學研究﹔陳媚媚,女,廣西師范學院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新聞學研究。
參考文獻:
[1] 鄧拓.鄧拓全集(一)[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2.
[2] 李喬.近代新聞史上的“政治家型報人”[J].前線,2001(8).
[3] 童兵,林涵.20世紀中國新聞學與傳播學——理論新聞學卷[J].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4] 甘惜分.這個老頭何所思[EB/OL].http://www.chuanmeijia.com/ 2009/0901/13765_2.htm.
[5] 李銳.從《晉察冀日報》的創刊與發展看鄧拓的新聞思想[J].採•寫•編,2005(5).
[6] (美)不賴恩•布魯克斯等.新聞寫作教程[M].北京:新華出版社,1986.
[7] 左祿.鄧拓在抗戰時期對新聞學的貢獻[J].人民新聞家鄧拓[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8] 鄧拓.鄧拓文集(一)[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