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龍繪 |
1月14日晨,北京市通州區通朝大街323號世紀星城,一起針對非法利用公民個人信息進行電信詐騙犯罪的警方抓捕行動即將實施。
“我們盯這裡很久了。”據辦案民警介紹,該犯罪團伙自稱沃爾瑞克商務咨詢有限公司,長期利用電話、網絡聊天工具等,實施詐騙行為。
上午9時30分,估計犯罪團伙已經上班,抓捕時機成熟。10多名民警一擁而入,迅速將犯罪嫌疑人控制。
記者隨警作戰,看到現場,卻“傻了眼”:房間不大,約摸40平方米,分為裡外兩間,外間擺放著五六台電腦,五六部電話,每個工位上都有一本厚厚的通訊簿,裡屋設備稍微高檔點,案頭多了幾份賬本,像是個老板辦公室。整個房間裡隻有六七個二十來歲的小姑娘,儼然就是一處用來住宿的合租房。但實際上,這裡卻是一個家庭式的皮包公司。
作案地點之普通,工具之簡陋,讓記者不禁追問:電信詐騙,是如何得逞的?
犯罪分子借助通信線路和銀行網絡兩個渠道,無需走出房門,坐在電腦前就可以實施詐騙
“先生您好,這邊是北京某銀行的現××號話務員。”
“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現在為了回饋老客戶,我們將免費贈送您一份價值1680元的三件套大禮包,是否還按照原來的地址給您送過去?”
“主辦方還一起給您送去一張面值300元的手機充值卡,您隻需要支付這個300元就可以了。”
“我們有中國速遞給您送過去,跟您之前購買我們產品的程序一樣,貨到付款,這個您清楚吧?”
……
1月12日,記者隨公安部採訪一起案件,發現了這份“話術”,它讓受害人浙江杭州市民駱某唏噓不已。“什麼時間辦了什麼會員卡、什麼時候有什麼樣的消費,業務員都能夠准確說出,你不得不信。”駱某介紹,“業務員也不問我的地址,禮品也是免費饋贈的,並且話費充值卡又是貨到付款,難免就會動心。”
“‘話術’只是電信詐騙的一個環節。電信詐騙是伴隨著現代通信技術和銀行支付業等科技手段的變革創新而隨之產生的新型智能犯罪。”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刑偵大隊大隊長郭立峰說,此類犯罪主要借助通信線路和銀行網絡兩個渠道,犯罪分子無需和受害人面對面地接觸,甚至無需走出房門,坐在電腦前就可以實施詐騙。
值得注意的是,電信詐騙在呈現“家庭化”特點的同時,也在朝著產業化的方向發展。
據辦案民警介紹,電信詐騙的基本流程是:犯罪分子通過電話與事主聯系,進行誘騙﹔事主受蠱惑上當后,按照騙子的要求把錢存入所謂的“安全賬號”,騙子隨即通過銀行網絡快速將錢提走。
“每實施一起詐騙案件都需要3個犯罪主體合作完成。”公安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一方負責設置窩點,撥打電話誘騙群眾上當﹔另一方負責租賃服務器,在網上搭建與傳統通訊網對接的詐騙平台,同時提供任意改號、群呼群叫等服務的技術支持﹔還有一方負責地下錢庄,替詐騙窩點轉取贓款。
利用網絡電話群撥、轉接、改號功能,利用手機號實名制不完全落地的漏洞,犯罪分子輕鬆得逞
如果說打電話、耍伎倆,只是犯罪活動的終端,那麼電信線路“供應商”和地下錢庄就是整個詐騙活動中的關鍵環節。
“來電顯示的是北京某銀行客服中心的電話,難免就信以為真了。”駱某告訴記者。沒想到的是,這個電話其實就來自他所在城市的某個角落,隻不過是經軟件改號后的重新“包裝”而已。
“90%以上的電信詐騙都存在改號。”浙江省公安廳刑偵總隊有組織犯罪偵查科科長章宏慶說,詐騙犯罪分子利用網絡電話群撥、群呼、轉接、任意改號功能,將電話號碼改為政府、銀行的號碼,暢通無阻地經過電信企業的網絡平台,顯示到百姓的電話上進行詐騙。
據了解,除了改號,詐騙犯罪分子“以假亂真”的手段還有不少。利用手機號實名制不完全落地的漏洞,大量購買手機卡,用於撥打詐騙電話,作案得逞后迅速銷毀,再購買新卡繼續作案,使公安機關難以偵查犯罪窩點、鎖定犯罪嫌疑人。
再如,電信企業開發使用的一號通、400等智能電話業務,具有呼叫、接聽轉移、捆綁多個電話及隱藏主叫號碼等功能,購買人無需出具身份証件。這一點也被詐騙犯罪分子充分利用,設置多重轉接、頻繁更換捆綁手機,使公安機關偵查時,發現的往往只是電信企業一號通、400等號碼,無法落地抓人。
實名制的不完全落地,給了詐騙犯罪分子“自我掩飾”的空間。同時,實名制在銀行網絡的漏洞,給詐騙犯罪分子的“成功銷贓”又帶來了可能。
“銀行發卡泛濫,給偵查工作增加了難度。”公安部相關負責人介紹,2010年以來,公安部組織偵辦多起電信詐騙專案,共查明電信詐騙涉案銀行卡2萬余張,涉及國內各大銀行,開戶地遍及全國各地,但沒有一張涉案銀行卡是犯罪嫌疑人實名辦理的。
同時,各家銀行推行的手機銀行、網上銀行轉賬均沒有金額限制、次數限制和境外網上分解資金限制。這讓不法分子能夠短時間內將騙取的大額贓款快速分解、層層轉賬,最后從銀行ATM機提走現金。
假冒公檢法機關人員、社保工作人員、快遞公司投遞員、有線電視收費員……詐騙手法不斷翻新
1月17日16時,一架從柬埔寨起飛的民航包機降落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至此,“12·3”特大跨國跨兩岸電信詐騙案成功告破,23名大陸犯罪嫌疑人被中國警方押解回國。
據了解,2010年以來,公安部組織偵辦了“10·11”、“8·10”、“11·30”等多起電信詐騙專案。但是,電信詐騙仍然呈現多發、高發態勢,每年電信詐騙案件發案10萬余起,經濟損失40多億元。
電信詐騙,防不勝防。刮刮卡詐騙、手機短信中獎詐騙、制售假証詐騙、汽車退稅詐騙、銀聯卡異地消費詐騙……花樣繁多、層出不窮的騙術讓老百姓防不勝防。
“打擊電信詐騙犯罪,是公安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公安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也希望電信、銀行部門加強監管、堵塞漏洞,盡快建立起公安、電信、銀行等部門合作打擊和防范電信詐騙犯罪聯動機制。”
“從近期的發案情況看,詐騙手法仍以假冒公檢法機關身份,以証件被盜用、賬戶涉嫌洗錢等為由,實施詐騙行為。也出現了假冒快遞公司收取快遞包裹、有線電視欠費、社保卡被盜用等為由的新型詐騙手段。”公安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不論詐騙手法如何翻新,實質都是要把老百姓的存款轉入到犯罪嫌疑人的指定賬戶。因此,大家不要輕信陌生電話,不要理睬電話中的誘惑,不要把銀行賬號和密碼透露給陌生人,更不要把錢打到陌生人指定的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