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演扮鬼子一天"死"八次 抗日劇泛濫誰最受傷害?--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群演扮鬼子一天"死"八次 抗日劇泛濫誰最受傷害?

王傳言

2013年02月05日07:40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26歲的“橫漂”史中鵬最近突然成了網絡紅人,原因是他因為扮演日本兵,一天竟然在不同劇組“死”了8次。2012年,他總共參與演出了30多部抗戰戲,演了200多次日本兵,最多的一天“死”了8次。(2月4日《錢江晚報》)

一天“死”八次,表面上看作為群眾演員的人很受傷,這種慣例式的折騰讓一個群眾演員身心疲憊。但是,這背后折射的乃是整個中國電視劇市場上的混亂。在缺乏新穎劇本和題材的時候,千篇一律的抗日劇紛紛上馬,為的只是一個爭奪眼球的過程。但這種無聊的程式化的抗日劇的上演不僅造成觀眾們視覺污染,對於中國影視業的進步也沒有絲毫益處。

據統計,從2009年起,在橫店拍攝的劇組,抗戰戲是一年多過一年,以2012年為例,橫店影視城共接待劇組150個,而其中48個劇組涉及抗戰題材,約佔30%。由此可見,抗日劇的泛濫已經成為熒屏的一大災難,可以想象,如果觀眾們天天能看到一個演員,一種抗日劇,都是八路軍英勇殺敵,鬼子們紛紛落地,如此視覺污染會導致何種結果呢?

對於一天“死”八次的群眾演員來說,他僅僅是為了混口飯吃罷了。但是,其背后的整個中國電視劇市場卻遠非如此。戰爭本身是殘酷的,將戰爭喜劇化的作風是在歪曲整個戰爭的殘酷性,讓小孩子們看過之后的直覺是戰爭很好玩。這種抗日劇將殘酷的戰爭戲劇化,將原本客觀呈現的敵我形勢偶像化,對於整個需要接受正確戰爭觀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一種錯誤的引導,會導致錯誤的戰爭觀,也會引發對於戰爭的錯誤認識和感知。

另外,對於觀眾來說,千篇一律和連篇累牘的抗日劇造成的視覺污染對於感官無疑是最大的負面效果。電視劇本身的效果除了追求收視率之外,更多的也承載了對於整個國民的教育功能,單一的雷同和同質化,抗日劇泛濫正是這種對於通過電視劇的方式進行教育和價值認同的嚴重錯位。所以說,一天“死”八次受傷的不僅是群眾演員,對於整個觀眾也是一種傷害,對於電視劇市場也是如此。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