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年俗”少了點什麼--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數字化年俗”少了點什麼

袁躍興

2013年02月25日13:38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新年裡,拜年是一項必不可少的重頭戲,相比走親訪友上門拜年,通過網絡社交平台送祝福,如今似乎更加流行。

  在微博上寫一條祝福語,然后一口氣“@”一群好友,好友就能在微博上收到你發出的拜年消息。微信則可以通過聲音、文字、表情、圖片傳遞新春祝福。不少手機應用軟件也瞅准了“數字化年俗”,推出拜年產品。有一款賀卡軟件,可以按照設定的時間,在新年鐘聲敲響時,一秒不差地自動向親朋好友的信箱和社交網站發送電子賀年片。一些購物網站則推出多款“買年貨”軟件,集合了各省市的特色年貨,扮演起網絡導購的角色。如果覺得放鞭炮會影響環境,虛擬鞭炮或許是不錯的替代品,安裝了“鞭炮軟件”的手機,隻要上下搖晃,就能點燃爆竹和煙花,據說搖得越用力,煙花越好看。

  有人打趣說,再過幾年或許春聯也不用寫在紙上,而是在門的兩邊挂兩塊顯示屏,時刻“刷新”春聯。

  這種“數字化年俗”的到來,使人感受到正處在一個技術的時代。這個技術的時代,不僅影響到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生活方式,更影響到我們的精神,乃至我們的情感。

  這讓人想起一位文化學者的話:如今是一個高科技、低人文的時代。我們精神的、情感的東西,在高科技的迅猛發展中,或被顛覆解構,或被拋棄遺失,或被遺忘、邊緣化,或變質異化,我們常常容易陷於生命的困惑、情感的迷惘之中。

  春節期間,很多人就或多或少產生這樣的糾結:“短信、微博、微信,收到群發的拜年祝福,回還是不回?總覺得這一聲‘春節好’,似乎缺了點什麼。”各種“年俗軟件”雖然很方便,卻失去了實地買年貨、拜年的許多樂趣,鍵盤鼠標的啪啪聲,無法取代記憶中春節“熱氣騰騰”的嘈雜喧嘩。

  科技力量給人們提供了復制的功能,人們利用這種技術無數次你來我往無節制地復制、群發,但這些短信、微博、微信的內容,卻大都同質化,枯竭的拜年創意,貧乏的祝福語言,沖淡了祝福的真情,少了心靈和心靈的交流,更缺乏精神情感的溝通,我們的思想、情感,正在被技術化、物質化、工具化。

  語言是心靈裡生長的東西。但我們的語言現實卻是,高科技制造語言,網絡流行語成為我們文化中的核心。高科技力量的強大,人文精神、文化心智的衰退,這是技術的時代取代美學的時代。

  很多人之所以被“數字化年俗”所左右,甚至糾結於是否要回復群發問候,正是由於技術突破了空間限制,卻制造了情感隔膜。“春節的年味來自面對面地情感交流,拜年的‘儀式感’並非一句問候語,而是小到一家人吃團圓飯,大到一個國家集體看春晚的心態和氛圍”,“傳統節日,尤其是春節期間,人們更需要多見見面多說說話。技術可以模擬交流的形式,卻無法取代情感互動和對傳統文化的認同。”

  今天,層出不窮的科技進步給人類生活以深刻影響,我們並不是不需要高科技,相反人類有許多領域需要科技的力量,科技的力量會塑造我們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我們應該謀求科技和我們精神、情感的平衡發展,或讓科技成為文化創造的條件和源泉,讓科技為我們的文化服務,為我們的精神、心智、情感服務,而不是讓它們扼殺我們的文化沖動,禁錮我們的激情,讓我們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萎縮,使我們不再是豐富的、自由的和富有創造性的。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