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秀"從臨危上陣到收視冠軍 模仿秀讓明星瘋魔--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大咖秀"從臨危上陣到收視冠軍 模仿秀讓明星瘋魔

駱俊澎

2013年02月28日10:07    來源:東方早報    手機看新聞

  ■ 從臨危上陣到成為每周四晚十點檔收視冠軍

  湖南衛視在每周四晚上播出的綜藝節目《百變大咖秀》自去年夏天開播以來,憑借著明星們逼真的模仿、搞笑的表演以及不斷挑戰觀眾心理承受能力的造型吸引了諸多關注,至今已連續創造了三季的超高收視,成為每周四最熱門的綜藝節目。有觀眾說這個節目把周四變成了周末,連天后王菲都對節目將如何模仿她充滿期待。

  節目也成功讓來自香港的王祖藍紅遍大江南北,其模仿的葫蘆娃惟妙惟肖,網上點擊率屢創新高。而大張偉、瞿穎也憑借《百變大咖秀》迎來事業第二高峰。昨天早報記者採訪了《百變大咖秀》的幕后“大咖”(大牌明星),談談節目成功背后的故事。

  最初並不被看好

  《百變大咖秀》去年推出時正值湖南衛視的多事之秋,當時湖南衛視“龍頭老大”的地位受到沖擊,收視慘遭滑鐵盧。為了改變現狀,湖南衛視先后推出了《向上吧,少年》《全力以赴》《完美釋放》等7檔新欄目。明星模仿類節目《百變大咖秀》也是臨危受命的新節目之一,但當時並不被看好,不過負責節目制作的是曾多次擔任湖南衛視跨年晚會直播和“快男快女”總導演的洪濤團隊,他們成功“逆襲”,幫湖南衛視收復了失去的江山。

  據洪濤透露:“《百變大咖秀》的節目模式源自一個叫《你的臉‘聽’起來很熟悉》的荷蘭節目,西班牙成功推廣,主要是藝人經過訓練和練習,在短期內挑戰巨星的經典曲目,通過神似、形似要求完成模仿任務。”參與藝人每周都有一個模仿任務,以三周為一個周期,“每一階段的最高分將直接進入最后決賽。”

  為了讓節目更加多元化,《百變大咖秀》節目組邀請了不同領域的明星參賽。在藝人挑選方面,洪濤說注重雙向選擇,“我們會對藝人發出邀請,但首先得要藝人對模仿挑戰有興趣,其次就是藝人有檔期。”這樣一個臨危受命的節目,開播以后穩居每周四晚十點檔收視冠軍,掀起了新一輪的全民“模仿”熱潮。

  制作規模好比影視劇

  從張國榮、梅艷芳、鄧麗君、邁克爾·杰克遜等已故巨星,到白雪公主、藍精靈、濟公、甄嬛、葫蘆娃、吉祥三寶、越南“洗剪吹”、鳥叔等各種形象。《百變大咖秀》呈現給觀眾的“模仿”並不僅僅拘泥於外貌的相像,而是別開生面的模仿秀。明星們“極致瘋魔”的表演,也讓大家看到了藝人的另一面。

  節目前期確定藝人名單需要5至7天,確定藝人模仿的角色需要3至5天,確定造型需要1至2天,准備道具、頭發、服裝等需要5至7天,藝人上課需要1至2天,走台彩排需要2天,最后才能進入正式錄制環節,這涵蓋了導演、表演、化妝、造型、聲樂等多個方面的統籌制作,相當於在制作一部影視作品。

  單是確定藝人部分,就有很大的難度。在節目播出之初,很多藝人比較排斥上那麼濃的妝,也不怎麼放得開。“因為之前沒有這類形式出現過,所以大多數藝人都會有心理障礙。”執行導演安德勝說,“我們會主動聯系他們,但藝人或者擔心被模仿者太丑有損自己的形象,或者擔心模仿得不好會影響形象……總之,直到第一季第四五期的時候,藝人們才開始慢慢接受邀請。”但在第一季熱播之后,很多藝人自薦參加。

  藝人問題解決后,就是關鍵的造型問題了。負責節目造型的是湖南衛視負責“特殊造型”的元老級人物羅紅濤和幫助台灣老牌模仿節目《全民最大黨》等做造型的千緯。據了解,接手《百變大咖秀》后,羅紅濤四處找人組建造型團隊,甚至找到了電影《建國大業》的造型團隊,因為效果不理想,所以最終她還是決定起用湖南衛視的團隊。羅紅濤說:“每次為了想一個造型要花很長時間,想完還要想辦法實現,每天都要開會到凌晨三四點。都不好意思說,我壓力大得都尿血了。”

  羅紅濤印象最深的是大張偉,“他已經模仿得走火入魔了,沒事兒就會在家上網買假頭發和假眉毛,自己化好妝然后拍照片發郵件給節目組,並且會記筆記說自己還能演哪些角色,哪些地方還需要老師們的幫助,與大家記憶中他‘玩世不恭’的鬧騰勁兒完全不同。”

  來自台灣的千緯是第一次長期加盟一檔內地綜藝節目。她說:“在台灣做‘大咖秀’這樣的節目,從服裝到化妝再到道具和塑形,頂多也隻有5個工作人員。這裡相對比較輕鬆,第一季節目的10個明星,我基本一個人一天就完成了。”

  節目中歌唱佔了很大比例,負責藝人聲樂部分的是知名歌手魏雪漫。她昨天在接受早報記者採訪時說:“我們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幫助模仿嘉賓找到被模仿者的特點,並幫助他們在最大程度上接近被模仿的‘大咖’。在接到每一個藝人的模仿指令之后,我是需要備課的。要總結被模仿的大咖的特點,並結合模仿者本身的特點,找出能讓雙方聲音更為接近的培訓方法。畢竟顫音、高音或者特別低的聲音,都不是普通人能隨便模仿的。而外面的設備也不能幫助模仿者迅速模仿本尊的聲線,需要藝人從聲音、身體及意識去體會和認知才會模仿得好。”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