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台時政新聞的新視角--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3年第2期

城市台時政新聞的新視角

高 宏

2013年07月23日09:41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長期以來,在城市台的時政新聞節目中,普遍存在著重宣傳不重信息量、重領導排名不重新聞價值等現象。如果說,之前時政報道不貼地氣、創新力不夠與指令性要求多有關,那麼,隨著新一屆黨中央帶頭提出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輿論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在嚴格控制會議新聞和領導人活動的報道之后,時政節目如何回歸新聞的本真,主流新聞節目如何既體現高度又吸引觀眾?

一、求精煉,重解讀,提升政務報道的傳播力

城市台時政節目要放下身段、吸納地氣、創新報道思維,這既是新的輿論環境的倒逼,也是面對媒體競爭的內在要求。在激烈的節目競爭中,時政節目要吸引受眾,必須改變原來的報道模式,在信息的有效傳播、政策的權威解讀、熱點事件的落地報道以及焦點話題的權威評述方面,發揮特色,彰顯優勢。

縮減程序性的政務報道是時政新聞改革的一個趨勢。無錫廣電新聞中心《無錫新聞》欄目,對領導參加的一般會議和活動,是否報道以及時長多少,都會按照新聞價值的大小予以嚴格控制,鼓勵記者挖掘會議中有新聞價值的內容,跳出活動報亮點。頭條的選擇也更多地考慮新聞價值。

同時,欄目嘗試用更多時段來傳遞信息、解讀新政。欄目關注的焦點並不局限在一個城市,隻要是本地觀眾關注的重要事件,不管“第一落點”在哪裡,我們都會予以關注。

在黨的十八大召開之際,為了使中央精神更接地氣,我們推出了創新專欄《十八大熱詞解讀》。在對“生態文明”的解讀中,節目聯系了2007年太湖水危機之后無錫市對太湖水的治理經驗以及未來無錫生態文明建設的藍圖,加入了市民們的期盼和微博上的吐槽,輔以新聞觀察員的點評。通過這種方式的解讀,抽象的概念和政策被具象化。

“圖”解政策也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時政節目之中,圖文、雙視窗、二維或三維動畫被大量運用,改變了長期以來“聲畫兩張皮”的狀況,枯燥的文字、數據變得直觀生動了。

二、創新輿論監督機制,提升時政節目的公信力

開展輿論監督,是推進黨風行風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面對眾多同質化的投訴幫忙類電視節目,時政節目如何在輿論監督方面獨樹一幟,體現節目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做批評報道,曝光不是目的,而是力促職能部門為群眾實實在在解決問題。

從去年12月開始,《無錫新聞》欄目與無錫市行政服務中心合作,推出《熱線12345》專欄,集中反映市民的各類投訴。在採制這類投訴報道中,我們設計了一個固定環節,即由無錫市行政服務中心牽頭,把相關職能部門一起請到投訴現場,通過集中辦公的形式找出問題症結,當場拍板限期解決。節目開辦以來,已現場解決了窨井糞水外溢久拖不決、菜場違章建筑長期拒拆等十多個老大難問題。一些公職人員在現場相互推諉的表現也被真實反映到節目中。這類監督報道有呼有應、有求有答,體現了負責任的政府形象和媒體形象。

欄目還依托無錫廣電新聞資源全媒體運作的獨特優勢,在電視、廣播以及新媒體之間實現輿論監督的媒體互動。如與無錫電台《政風行風》談話節目聯手,通過場內場外、廣播電視微博的同步採訪,把市民與行業一把手的交流、質詢,原生態地展現出來,使得輿論監督的影響力實現了最大化。

三、下基層,看身邊,提升主流價值的感染力

放下身段貼地氣是做好時政節目的前提。近期,《無錫新聞》圍繞民生主題,精心策劃,推出了《在基層》、《身邊》、《我與中國夢》等特色欄目。《身邊》更多展現平凡人的“平凡感動”﹔《在基層》倡導記者在一線體驗生活,與受訪者“同行同止、同樂同悲”﹔《我與中國夢》更多地傾聽小人物的大理想,及為之奮斗的點點滴滴。

為了真實反映蛇年春節之后外來務工人員找工作的艱辛,記者連續多日跟隨一位陝西小伙子輾轉於多家公司的應聘、面試現場,在一路轉場地、坐公交的過程中,主人公敞開心扉與記者攀談,述說小人物的大理想﹔記者在跟隨外地菜販韓師傅走基層時,發現韓師傅夫妻倆為了省下房租錢,十多年來一直睡在店鋪裡一個離地面2米多高的吊腳床上,通過這一感人的細節,這對普通夫妻樂觀豁達、勤勉打拼的精神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圖為韓師傅在2米多高的吊腳床上

在發掘人物心靈的過程中,節目組倡導記者善於創新表達方式,如借鑒紀錄片的表現手法,講好故事,展示細節,注重音效。注意用好后導、記者札記等形式,體現節目深度,提煉主題。

四、發出聲音,表達觀點

觀點是節目的靈魂,時政節目更要對真善美、假惡丑有鮮明的觀點。《無錫新聞》結合本土特點,在欄目中增加了評論類節目的比例。針對今年1、2月份霧霾天突出的情況,欄目及時推出新聞評論《走出十面“霾伏”》,提出治理霧霾,每一位公民應該從少開一天汽車、少放一次爆竹做起。我們還主動與新媒體上的“微觀點”實現互動,注意把新媒體中體現正能量的觀點引入節目,增加觀點的分量。另外,一些專家和資深媒體人被常年邀請擔任評論員,增加了節目的政論色彩。

(作者單位:無錫廣電新聞中心)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