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片進口片誰能爭鋒? 觀眾對本土電影期待暴增--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國產片進口片誰能爭鋒? 觀眾對本土電影期待暴增

李婷婷

2013年07月29日08:4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暑期檔引進片海報

  暑期檔國產片海報

  今年上半年影市國產電影黑馬和奇葩迭現,如今迎來了熱浪滾滾的暑期檔,與此同時,許多引進片也來勢洶洶,由《2012》導演羅蘭·艾默裡奇執導的動作大片《驚天危機》於7月22日在全國公映,這部眾星雲集、場面火爆、劇情緊湊的反恐動作片以分賬片身份強勢入市,引爆7月暑期檔國產片與好萊塢大片的激烈交鋒。在此之前,好萊塢巨星威爾·史密斯再次與兒子賈登·史密斯聯手出演的科幻大片《重返地球》,“父子聯手”噱頭十足,兩周票房達1.89億元人民幣﹔法國喜劇加動畫《追蹤長尾豹馬修》虛擬了一個天真、美好、尾巴長達8米、全身豹紋的可愛小動物形象,兼有冒險、探奇元素,上映5天收獲400多萬元票房。而國產電影《盲探》上映至今票房已經超過兩億元,《天台愛情》這部國產“歌武片”票房已經超過1億元,《筆仙Ⅱ》6天5054萬票房,創下國產驚悚片新的首周紀錄。經過激烈拼爭,最終國產片與進口片誰將佔得暑期檔上風,的確值得關注。

  好萊塢大片能否續寫傳奇

  2012年,中國以27億美元票房收入超過了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而今年上半年,“好萊虎”似乎缺了幾顆牙。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日前發布官方數據,上半年全國電影票房達109.9億元人民幣,其中國產片佔62.33%,進口片的票房5年來首次負增長。上半年態勢呈現兩大特點,即國產片年輕導演和當代題材崛起,進口片優勢下降。票房前10名的影片中,有4部是國產片,票房佔54.4%。

  7月份有包括《赤警威龍》、《重返地球》、《驚天危機》、《速度與激情6》、《環太平洋》在內的5部好萊塢大片公映,但票房並不似想象中那般火爆。於是有人認為,在國產電影票房大“牛市”的情況下,如今好萊塢大片遭遇一場詭異的“熊市”,傳奇難續。但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認為,一些公開發表的數據確實讓人欣喜,但是它很難反映好萊塢大片在中國遭遇了審美疲勞。他認為,“進口電影與國產片無論在數量、發行、規模或上映方式上都不是處在一個完全平等的競爭狀態”,好萊塢電影的發行效果沒有“最大化”,比如電影發行時間滯后、沒有大面積推廣等。“我們一方面應該看到國產電影的形勢可喜,另一方面也不要盲目樂觀。”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李勝利也認為,“盡管近年來國產片不時有高票房者出現,但總體上來看,今年上半年好萊塢在華票房下降可能只是個案,不具普遍性,畢竟國產電影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內容、題材較單一等。”

  可以肯定的是,觀眾依然對期望通過好萊塢視效大片一飽眼福。比如《驚天危機》在時光網和豆瓣網上的評分仍然是7.9分和7.5分的較高分數。

  觀眾對本土電影的熱情與期待暴增

  從上半年票房態勢可以看出,國產電影最大優勢是題材與觀眾生活更加貼切,民營電影公司的營銷創新對國產影片的票房助推力度也很大,《泰囧》、《致青春》、《中國合伙人》的票房成功,與中國觀眾對本土電影的熱情與期待暴增互為因果。這些風生水起的國產影片,也傳遞了觀眾對描繪當下社會影片的需求。

  尹鴻認為,上半年,國產片有所改變的創作方式、創作風格以及大量比較本土化的電影推向市場,使之佔據了電影市場較大的份額。而且上半年好萊塢的優勢作品數量不多。此外,這兩年中國的影院建設導致觀眾群體發生變化。電影院建設向大量的二三線城市擴展,這樣一批觀影經驗不太豐富的新觀影者對於國產片更熟悉,在審美經驗上更接近國產片,而對於好萊塢電影有一定的接受難度,總之,是“產品的供給和整個觀眾群體規模結構的變化帶來了國產片票房的高速膨脹”。相對於觀眾規模的增長而言,進口片的增長就沒有那麼突出了。大多數外媒認為不少好萊塢大片的表現低於預期,也是進口片出現“負增長”的原因之一。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梁明認為這是必然現象,隻不過比大家預期的來得早。“雖然我們在技術上跟好萊塢大片還有差距,但在內容、人文關懷、對人性的表達開掘等方面及電影審查制度的不斷寬鬆,為我們的創作人員提供了更自由的創作空間。”梁明表示,中國電影水平的提高與影視教育也有很大關系。30年前,隻有北京電影學院培養電影人才,而現在很多學校都有影視專業,學習影視和從事影視的有幾十萬人,“這樣一個基數表明中國電影的發展和壯大是有根基的”。

  國產片目前的發展高峰能否持續

  尹鴻認為,在整個暑期檔,外國電影會佔據很重要的市場份額。“因為從長期來講,美國暑期影片的重磅作品較多,而這恰恰是中國電影的一個短板。今年由於上半年國產片的狀態很好,可能會對進口片的發行相對寬鬆,預計暑期檔的進口片尤其是大制作、高新技術的、偏娛樂的電影會佔上風。”至於接下來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態勢,尹鴻卻表達了自己的擔憂。他認為,整個市場規模肯定會不斷擴大,但這一輪國產電影的短暫高峰很難持續下去,畢竟我們的內容、題材依然比較單一,觀眾同樣容易審美疲勞。“歸根結底,我們還是要追求電影產品的多樣性,不光是中小制作的電影,也還得有大制作的電影,必須要找到新的創作手段、創作方法。”

  國產影片票房的迅速增長,讓很多人看到了中國電影未來的希望,也讓很多人躍躍欲試。有人認為,國產電影界目前充滿投機主義心態,忽視創作、重視營銷,把電影塑造成這個時代最優質的消費品的同時,也為未來的發展埋下危機。梁明表示,投機主義的心態和浮躁心理就像中國電影市場的癌細胞,必須努力抑制。創作必須要踏踏實實,深入生活。電影市場的確需要一些營銷手段,但是宣傳要適度,要克服浮躁心理,不要投機和跟風。

  尹鴻認為,危機任何時候都存在,“過去不是創作的危機,就是市場的危機﹔不是生產的危機,就是營銷的危機,這很正常。電影界應該主動判斷並積極面對市場和觀眾發生的變化,而不是跟在市場后面亦步亦趨。”中國電影業正是積極面對每個危機、解決每個危機,才從奄奄一息的行業經歷十年以后變成這樣一個全世界為之矚目的行業。“這恰恰說明,隻要給中國電影業一個健康的輿論環境和監管環境,而不是過度地干預它,它一定會自己找到解決危機的方法。”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