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情感訪談類節目的尺度--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3年第2期

女性情感訪談類節目的尺度

惠雨燕

2013年07月23日09:54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近年來,情感訪談類節目風靡全國,如江蘇衛視的《人間》、貴州衛視的《人生》、重慶衛視的《情感龍門陣》、東方衛視的《幸福魔方》等,女性是主要觀眾。其特點:談話主題平民化、私密化,通常是普通人講述自己遭遇的情感危機、心理困惑、家庭和婚姻矛盾等,期望借助電視這個媒介平台解決個人面臨的現實危機、生活困惑﹔節目現場通常有主持人、講述嘉賓、專家(心理、法律)、當事人等多方介入,主持人及專家參與現場調解,並出謀劃策推動事件進展,幫助嘉賓緩和危機或化解矛盾。這類訪談類節目在化解嘉賓困境的同時,滿足了觀眾虛擬傾訴欲望和窺探的心理,為梳理、剖析泛商業化社會背景下的一些情感問題提供了一個平台。但是該類節目也出現了一些偏離媒介倫理軌道的問題,特別是低俗化傾向,這是需要正視和解決的。

一、存在問題

1.選題低俗化傾向明顯

女性情感訪談類節目常常以婚外情、三角戀、出軌等畸形感情故事作為選題﹔一些背信棄義、不忠不孝、家庭暴力等有悖社會道德和家庭倫理的主題成為博取收視率的常用手段﹔母子情斷義絕、兄弟形同陌路、婆媳惡語相加在節目中成為生活常態。離奇、畸形的故事雖暫時滿足了一些觀眾窺私獵奇的心理需求,但是過多呈現這些近乎病態的社會景觀,留給觀眾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失落和對人際世事的無所適從,媒介責任嚴重缺失,節目的社會價值大打折扣,加劇了社會的信任危機,難以傳遞積極健康的人生觀。

2.主持人、專家越位現象突出

女性情感訪談類節目的講述嘉賓或求助嘉賓大多是女性弱勢群體,在處理利益糾葛或情感矛盾時會有道德茫然、人格迷失的言行,主持人或專家往往對其橫加指責或無情批判:粗暴打斷當事人的表達,完全無視對方的話語權和尊嚴,甚至會口不擇言,用斥責的口吻把當事人批得一無是處﹔或者未對事件全面了解而隻根據一些片段,斷章取義,倉促定論,充當他人情感生活的裁判,以道德衛士自居,介入他人私生活﹔有些主持人出於收視效果的考慮,故意激化現場矛盾,刻意放大扭曲的倫理道德觀,誤導受眾,嚴重損害了媒體的社會形象。

3.“情感造假”使媒體公信力受損

一些節目不經遴選,主題雷同,甚至刻意造假,使觀眾對節目的真實性和媒體公信力產生質疑。國家廣電總局2008年曾經下發“整改令”,其中重點提到嚴厲制止情感節目虛假編造,歪曲事實。東方衛視的《幸福魔方》就被網友頻繁爆出節目的非真實性,有的網友還直接指出哪幾期的情感嘉賓是群眾演員扮演的,哪些故事具有相似的橋段等。湖南衛視的情感節目《8090》的一期節目《男友愛的不是我》,裡面27歲的男主人公的母親被網友指出是一名演員,而在現實中她的兒子只是一名高中生。曾經給湖南衛視帶來極高收視率的《真情》也遭遇過停播,處罰原因就是因為該欄目找演員扮演,以真實之名行表演之實。

二、改進措施

1.加強監管

節目管理部門應出台專門的規章制度,對情感類節目的內容進行嚴格界定,對於弄虛作假、粗制濫造的要堅決停播或整改。

抵制女性情感節目中出現的低俗、惡俗、畸形情感,在制度方面一個重要的措施是對節目的倫理限度做出明確的、量化的標准,讓各家電視台在制作節目時有參考依據。特別是在媒介倫理方面,應尊重當事人的隱私權利,即使迫不得已要涉及到這個領域,也應當掌握好尺度,點到為止,而不能“得寸進尺”,更不能擅自公布,或者惡意宣揚他人的隱私。

2.確立正確的選題原則

在此類節目的選題上,編導需要把握以下兩條准則:一,不是所有的情感都適宜公開。情感總是發生在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總會牽扯到雙方甚至多方,節目在展現情感的過程中,不能僅僅顧及到一方的意願,而應當盡可能地顧及到所有當事人的權益,絕不能讓情感控訴成為一種針對其他當事人的“軟暴力”。即便是當事人都同意展現的情感,也應當進一步考慮是否適宜公開。對於那些負面意義大於正面意義、陰暗面多於光明面的情感案例,在選擇時要慎之又慎。節目應充滿人文關懷,使觀眾在節目中領悟到情感的高貴與尊嚴,感受到一種向善與向上的情感力量。編導應懷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尊重每一份情感,摒棄獵奇心態,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發掘每一份情感的人文內涵。

3.提高節目參與者的素質

女性情感訪談類節目的講述嘉賓或當事人應具有更高層次的精神需要和情感訴求﹔主持人和專家應用一種悲憫的情懷和尊重的態度,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態,疏導他們的精神糾結,對於當事人的種種是非舉動和欲望傾向,給予充分的話語權和人文關懷,本著協調援助的原則,進行協助引導,不可粗暴地說教、指責,遇到紛雜的情感元素出現時應質朴地還原故事,給觀眾充分的判斷空間。專家對某類情感問題或矛盾做分析和指導時,應引導觀眾審視生活中的自己,解決更多的疑惑。針對一些弱勢女性群體,節目在為其提供免費的法律援助、心理治療的同時,可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和社團對他們進行持續關注和制度性援助,使節目成為各類專業協助組織和人士交流和溝通的平台。

(作者單位:南京廣播電視集團)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