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隨著法國紀錄片導演雅克•貝漢的《海洋》在國內各大電影院線與觀眾接觸,以及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在國內甚至海外的熱播,紀錄片成為電視業內人士和觀眾的熱門話題。城市台曾經是這一影像藝術熱衷的生產者和創作者。十多年前的城市台,幾乎每一家都有專題部或國際部之類的部門,專事各類紀錄片的制作和播出。但隨著電視收視市場的急速變化,城市台黃金時段的熒屏上,逐漸被本土新聞、電視劇和少量的綜藝節目填滿。偶爾還保持紀錄片生產的一些電視台,也只是零星地有一些作品問世。城市台幾乎都取消了定期播出的自制類的紀錄片欄目。紀錄片能否擺脫長期以來給人“高投入、低產出”的固有看法?城市台開設紀錄片欄目的可行性到底怎樣?本文從城市台開設紀錄片欄目的優勢和可操作性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紀錄片應成為城市台競爭的重要內容
1.豐富城市台的節目類型
經過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定型,城市台在中國電視收視市場逐漸形成了優勢品種:本土新聞、電視劇和少量的自制綜藝類節目。很多城市台將其主頻道黃金時段的電視劇場作為欄目來進行品牌塑造和推廣,得到了本地觀眾的認可。通過這三類節目,城市台本土化的落地優勢得以很好體現,形成了穩定的收視市場份額。隨著競爭的進一步加劇,本土新聞的同質化和瑣碎化弊端限制其在外延上的擴張,城市台的電視劇更是被衛視的“獨播劇”、“自制劇”以及重金哄抬的“大劇”所壓倒,綜藝類節目在衛視動輒數千萬甚至上億元投入的綜藝節目的擠壓下也隻能是小打小鬧。面對強敵,城市台隻能高舉本土化大旗,把這一獨家優勢發揮到極致。在內容和題材上本土化優勢都很突出的紀錄片,無疑是可以重點打造的節目類型。
2.吸引本地的高端受眾
本地高端受眾對民生新聞和電視劇不太感興趣,他們往往更關注有關這個城市的文化、歷史以及時代變遷等深度解說題材的節目,以真實記錄和深度描述見長的紀錄片,往往能和他們的興奮點產生共振,滿足他們的收視需求。而且,城市台紀錄片的採制過程,往往也能把本地相關領域的精英納入進來,邀請他們參與創作,形成口口相傳的傳播效應,產生影響力和美譽度。
3.培養精良的節目團隊
很多城市台的節目制作人員都在參與“短、平、快”的新聞節目採制,這對從業者迅速熟悉業務、融入欄目團隊是很好的鍛煉機會。但長此以往,如果僅僅滿足於每天完成一兩條快餐式電視作品,從業者的業務水平提升會受到限制。短的電視新聞片注重“拍得到,說得清”,對畫面質量、謀篇布局以及內容深度等往往無暇顧及。如果有一個常年固定播出的紀錄片欄目平台,電視新聞從業人員可以去這個平台進行一定時間的輪訓和磨練,他們在題材把握、畫面要求、細節捕捉以及深度挖掘等方面的專業水准將會得到明顯提升。
4.助推城市外宣
城市台承擔著為本地進行電視外宣的任務,除了向省台、央視發送電視新聞片外,精心制作的城市紀錄片也是外宣的重要手段。城市台紀錄片可以從容表現城市獨特而豐富的文化歷史資源,往往受到央視甚或海外電視媒體的青睞。三年來,蘇州台精心擇取了蘇州虎丘、各大古鎮以及蘇幫菜等題材別拍攝、制作了六集《話說虎丘》、三集《蘇州古鎮系列》以及《蘇式菜肴》等紀錄片,在央視四套和鳳凰衛視播放,取得了較好的城市外宣效應。
5.打造穩定的廣告經營承載平台
紀錄片欄目的收視率一般不會很高,但由於其觀眾的高端化和穩定性,以及節目的美譽度和影響力,其廣告價值不容小覷。廣告商近年來對紀錄片欄目青睞有加。去年央視的廣告招標會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承納了8000多萬元的廣告,上海紀實頻道早幾年就實現了近兩億元的廣告收入。紀錄片的內容之廣,使之能夠在精心選擇后巧妙實現植入式廣告。紀錄片不像電視新聞片那樣大多隻能一次性播出,它可以實現節目內容的再銷售,國內日漸成熟的紀錄片市場說明了優秀的紀錄片大受歡迎。
二、城市台紀錄片欄目的可操作性
許多城市台擔心紀錄片欄目投入大、產出小,偶爾組建臨時團隊拍個幾集還能應付,一旦實現欄目化播出后,就會非常困難。其實,按照目前紀錄片的廣泛定義和生產周期,城市台可以在人手、物力投入和產出效益等方面取得平衡,實現欄目化播出,滿足周播一次或兩次的定期播出需求。
1.本土題材的廣泛性和豐富性
中國的城市大都歷史悠久,本土的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名人往事、歷史風雲、自然形勝、地方美食乃至現代生活中的時代風採和社會、經濟大事等,都可作為紀錄片取之不盡的題材。十年來,蘇州台拍攝了《蘇園六記》、《蘇州水》、《水天堂》、《煙波太湖》和《話說虎丘》等表現本地園林文化、水文化、古城文化等悠久歷史和獨特文化的優秀紀錄片﹔杭州台反映改革開放后城市巨變和心路歷程的十集紀錄片《跨越1978——2008》,播后好評如潮。紀錄片題材本無所謂古今先后或不同領域之分,隻要緊扣所在城市,去發現、再現、記錄,就會有源源不斷的題材。蘇州台曾在民生新聞欄目《新聞夜班車》裡連續六年開設小型紀錄型子欄目《故事連載》,每天以5、6分鐘的時長,長則5、6天,短則3、4天,真實記錄並講述一個故事或一個事件,收視率很高,原來擔心的題材枯竭問題從未出現。
2.與新聞欄目在人力、技術及播出上實現統一管理
城市台新聞欄目是採編人才和各類資源投入最多的生產單元。很多城市台的民生新聞長達一個小時甚至一個半小時,這樣大容量的新聞欄目,其中的部分子欄目已經不純粹是新聞性的內容,而是小型的人物或事件紀錄片。如果一時還不能直接開設固定播出的紀錄片欄目,城市台可以利用這些大新聞欄目的採制力量,進行統一管理和安排。既能定期生產一定數量的紀錄片,又能滿足這類雜志型新聞欄目的高質量片源要求。蘇州台在《新聞夜班車》、《前沿930》等新聞欄目中,開設了《故事連載》、《社會能見度》和《解碼》等固定子欄目,幾年來採制了一批可看性強、收視率高的紀錄片,這些片子還成為各類獎項評選的重要片源。
3.與同行尤其是全國城市台的交流與合作
全國城市台面臨共同的競爭環境和突破難題,播出區域上又互不覆蓋,可以聯合起來,有效整合各自優勢共抗“強敵”。由廣州台作為理事長台的全國城市台聯盟已經吸引各大城市台的參與,但目前它的主要功能還是集中在電視新聞短片的互相傳送和使用上。如果能把這個平台利用起來,各城市台制作的紀錄片也能互相傳送和播出,可以有效解決紀錄片欄目片源不足的問題。不同城市不同題材的紀錄片,可以滿足觀眾差異化的欣賞需求。各大城市台還可以利用這一聯盟,事先策劃一些熱門主題(如環境、旅游、美食及各類達人等),拍攝這類主題在不同城市的體現,交換后播出能豐富城市台的節目內容。
4.充分利用社會力量
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各類“拍客”和影像愛好者層出不窮。他們有創作熱情和深入不同類型生活的“在場”優勢,電視台隻要通過合適方式把他們充分利用起來,給予適當指導和后期加工,其作品會成為難得的紀實類電視精品。城市台也可以與一些制作公司合作。據不完全統計,僅蘇州地區有影像作品制作能力的社會公司就不下200家。電視台隻要在題材內容、導向觀點及后期質量等方面把好關,在紀錄片採制上可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夏欣才:蘇州廣播電視總台副台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