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優與評優之“憂”--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3年第3期

創優與評優之“憂”

田方

2013年07月24日08:06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一、對參評作品和評委的置疑

每到年底和下一年4月之間的一段時間,都是廣播電視系統創優、評優的旺季。通過對創優節目的策劃運作以及審視,對獲獎節目的研討,各台受益匪淺,由此產生了一批內容、形式、質量等都突出的創優節目,涌現出了一批創優骨干,形成了示范,帶動了一批批新的採編播人員的成長,也帶動了節目整體質量提高。而創優成績突出者,在職稱的評定以及各種榮譽等方面也得到了肯定。毋庸置疑,創優和評優工作促進了廣播電視節目的創新和質量的提升,促進了隊伍專業素質的提高,促進了廣播電視事業發展。

但是,隨著近年來廣播電視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和深入,創優和評優工作漸漸發生了變化,一些現象令人憂慮。

1.臨時突擊造假

近年來,各台節目的設置原則在發生變化。一些利於創收的節目在所有節目中所佔比例大幅提升。並不是說,這些“伴隨性”、“接地氣”、“類型化”的創收類節目就不能創優,但實際情況是大量的創收節目平時缺乏或者較難設置創優選題。如一些介紹車的節目,整天就是發布贊助商的各種信息、評價車的優劣、回答各種疑難問題等,這類節目很難獲得評委們的認可。

有的台在評獎截止日期前幾天才“臨時抱佛腳”,突擊“創優”——以造假的方式應對“評優”。例如,一些“創優節目”從沒有在節目時間表上出現過,也沒播出過,只是根據臨時選定的創優內容起一個節目名稱,然后申報﹔一些送評的專題、對象類節目,甚至是新聞節目當中的採訪錄音選擇“演員”臨時錄制﹔一些長篇評書、廣播小說等隻錄制一兩集作為評獎之用••••••雖然這種“造假”送評節目所選擇的角度、題材、創新特色以及質量仍不失為“精品”,可以“當之無愧”地獲得大獎,但此種“創優”過程本身已經徹底背離了創優與評優的初衷。

除了創優、評優之外,許多有節目聽評和審片制度的台,其聽評和審看的一些節目,也同樣存在“造假”現象。例如,事先為了應付聽評而專門制作,將幾檔節目通過剪輯合為一檔“好聽、好看”的節目等,這樣的聽評、審片隻能是流於形式。

2.利益的驅使

市場化后的廣播電視,考核主要是兩大項:創優和創收。雖說各台“桌面”上都是將宣傳放在第一的位置,但“抽屜”中是將宣傳和創收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桌下”,許多台其實是將創收放在第一位的。職工需要工資、獎金,設備需要更新,事業需要發展,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許多台是沒有財政撥款的),在當前各媒體競爭“白熱化”的狀態下,重視創收並沒有錯。實際情況也正是這樣,一些台每年競爭上崗的一些部門負責人在考核創優和創收時,並不會因為創優沒完成而被替換,但是創收完不成,則肯定會被撤換。

雖說創優和創收並不矛盾,而且一些創優節目還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許多台、特別是實行領導聘任制隻有一兩年的台,有利於創收的節目就上,不利於創收的節目就下。當創優和創收發生沖突必須選擇其一時,往往是選擇創收,這在醫藥講座類、商品售賣類節目上體現得尤為突出。例如有些電台的節目,每個小時都被砍掉一大半用來賣藥,醫藥類節目創收佔到全台創收一半以上,年終完成了創收指標,個人和領導都會受到表彰﹔而節目較完整播出卻沒完成創收任務的台,則不僅全台沒獎金,而且領導都要被換班。有些台由於醫藥類節目太多,被戲稱為“賣藥台”。一些有識之士認為,恰恰是這類節目更應該靠創優推動出新,通過出新促進發展。但實際情況是,由於各種復雜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這類節目很難創優和出新,因為利益最大化已經成為追求的終極目標。

此外,由於一些台有創收和創優的具體指標,如在聘任期期間必須完成幾個省級獎項等,完成的獎項不同,其年終獎金就會有差異﹔一些台的人員需要獲獎節目來評職稱。所以,一些採用各台領導組成的評委會評獎時,有些台的評委往往在評獎期間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台上台下各展解數,“瓜分”最高獎項,最終依然是利益壓倒學術和公正。

3.學術特質弱化

創優和評優是一項以學術探討研究和示范為特質的系統工程。然而,近年來從各台的創優節目初選,到更高一級的最終評委會定評,學術特質明顯弱化。

其一是選擇評委的隨意性。過去各評委會成員都具有相應資格,由具有資格的評委組成評委庫,在組建應屆評委會時按一定程序抽取組成,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評委會的權威性、公正性、學術性和廣泛性。但是,現在一些地區的評委會的組成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組成非常隨意。例如,有些地區,基本上是在評委會召開前組織一些“靠近”的評委或直接通知各台派出評委,這些評委基本是各台的分管或行政領導等。在一些台,一些分管領導具有多年廣播電視宣傳經驗,具有相應專業職稱,也符合評委資格,由他們擔任評委當之無愧﹔可有些台分管領導來自非新聞專業單位,他們具有一定的領導才能,但是非專業領導作為學術評委會的評委,甚至是由沒有專業經歷的工會主席、書記等擔任評委,其學術性理應受到質疑,其所評選出的“優秀”節目也就缺失了公正性。

其二是評優標准和方式不完善。創優和評優已經進行了多年,但是大獎的產生評判的標准是什麼?許多評委會完全是依靠評委的經驗和感覺來鑒別。即便是評委會有些原則化的標准,但是節目發展了幾十年,這些方法和標准是否適用?由於缺乏科學的評判標准和方法,就出現了真正的優秀節目評不上獎,評上獎的節目沒有價值的情況。如有些台的節目在一些地區非常受歡迎,收視、收聽率非常高,創收收益率也非常高,可這些節目卻評不上獎﹔評出的優秀精品節目應該具有推廣價值,可有些獲獎節目並不為大家認可,更談不上廣告的負載率。為什麼會發生這種“脫節”的現象?其根本原因就出在評優的標准和方法上。

其三是創優的后續研討缺失。過去,一些地區的廣播電視學會每當一年的創優節目評定結果確定后,往往會通過一些方式將優秀節目介紹給各台,並在一些學術會議上、學術刊物上予以點評,以起到推廣提高的作用,現在這一方式依然在有些地區沿用。但在有些地區,創優和評優已經成為形式,成為走過場。各台隻知道自己的哪些節目獲了獎,卻不知道為什麼獲獎,更不知道其他台獲獎的節目是什麼,也就談不上借鑒和提高。

二、變革沿襲了幾十年的評優辦法

解除創優、評優之憂,應與時俱進,改變幾十年一貫不變的創優、評優標准及方式方法,借鑒其他行業和學科的先進科學的評定標准及方法,融入具有時代特色的元素,使創優、評優起到促進創新、促進發展的作用。

1.建立准入機制和審查監督機制

建立和完善評獎的准入機制以及審查、監督機制,非常必要。

評獎節目在送達評委手中之前,相關部門對本屆評委的資格、編輯記者資格、播音員主持人資格、參評的節目資格等應進行詳細審查,對不符合條件的節目進行先期篩選。

審查完成后,按公示制度要求對參評作品和評獎結果通過文件、相關網站等進行公示,接受監督。一旦接到投訴,要按程序對被投訴人員及節目進行核實,確定造假的,按規定做出相應的處罰,通報取消獲獎資格,對造假者或送評部門採取取消下一年度或數年的評獎資格等處罰措施。

2.建立科學的評委產生程序

嚴格評委的產生程序。除了對評委的資格進行審查以保証評委專業性、廣泛性不受質疑外,對每屆評委的組成和抽取程序也要形成制度。不是根據一些人的“隨意選擇”產生評委,而是依靠制度產生評委。

3.建立完善的評優標准、方法和細則

機制和程序建立完善后,還要有完善的評優標准、方法和細則。一方面,使評委有據可依,另一方面,也是對評委的一種約束。

首先,將一組評委“一評定獎”改為多組評委評出的量化結果相加定獎。將評委分為不同組別,例如一組可負責導向等打分,一組負責創新新穎度等打分,一組負責專業水准打分﹔也可按節目的社會角度、經濟角度、行業角度、文化角度等分成不同組別打分等。每一組評委都對評獎起重要作用,但又都無法通過本組一次打分確定和知曉獎項最終得分。

其次,量化標准。評委的資歷、學識對評獎是非常重要的,但評獎結果最終要通過量化來體現,變評委憑經驗評獎為與量化相結合評獎。如將獲獎節目的輿論導向性、獲獎節目的創新以及特色、獲獎節目的選材、獲獎節目的藝術特色、獲獎節目的感染力、獲獎節目的播音主持水准、獲獎節目的制作技術高低、獲獎節目的經濟效益、獲獎節目的推廣價值等量化為不同的標准分值,通過對最后分值的匯總,得出獲獎節目獎項的高低。

此外,還要考慮將常態節目創優與年度節目評優相結合,形成一套完整制度﹔將節目創優、評優與市場收益相結合,變短期評優為長期效應,讓那些受歡迎的、既有社會效益又有經濟效益的節目獲獎。

(田方:連雲港廣播電視台高級編輯)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