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為何追捧夢想類節目--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3年第3期

觀眾為何追捧夢想類節目

徐燕

2013年07月24日08:11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夢想”成了很多電視媒體的招牌,《中國好聲音》、《中國達人秀》、《中國夢想秀》、《星光大道》、《快樂女聲》,不管節目名稱如何,本質內容是為普通人創造一個實現夢想的舞台。以“夢想”為核心賣點的電視節目,觀眾為什麼會追捧?未來還能走多遠?

1.凡人的“夢想”舞台

電視媒體以敏銳的嗅覺,感受到了一種強大的被壓抑的社會需求,這種需求一旦釋放,將產生源源不斷的能量。對普通人來說,夢想的實現需要另辟蹊徑。電視節目不但是他們的蹊徑,可能還會是他們的捷徑。

2.語境更真實,議題設置更親民

從《中國達人秀》到《中國好聲音》,主持人被弱化了,評委可以直接和選手對話。這個變化太重要了,這是一個語境的問題。一直以來,主持人和觀眾的關系,始終是一個告之和被告之的關系,碰到一些拿腔拿調的主持人,觀眾心裡各種難受不說,還沒有選擇。主持人被弱化后,評委和選手直接對話,所帶出的信息更為自然,那種語境是一種生活的常態。

語境的真實,帶來議題設置的真實。記得很多年前,央視的青年歌手大獎賽紅極一時。被青歌賽推出的名人如毛阿敏、韋唯,都有著很高的社會地位。當時的舞台上,主要的議題是回答一些聲樂常識,好像把藝考的部分搬到屏幕來呈現。如此議題設置拿到今天來看,無異於八股文般怪異。老百姓不想知道你考試得了幾分,更想知道你的父母在你考試不好的時候做了什麼,這就是還原真實。

3.社會需要平民榜樣

電視作為主流媒體,有責任和義務去研究社會心理。2000年之后的省級衛視,有一段時間在忙活各自頻道定位的問題,情感頻道、政法頻道、旅游頻道、女性頻道,看似百花爭放,可沒過幾年大家發現,頻道專業化並不能帶來利益最大化,因為產業鏈的不成熟,使得觀眾對專業化並不買賬。於是,大家再次回到同一個戰場?殺,娛樂節目一哄而上。電視台不約而同的走娛樂化道路,是市場的反饋所致,老百姓也覺得電視是他們最大的娛樂方式,而不僅僅是接受思想教育的平台。

當然娛樂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插科打諢是娛樂,秀才藝是娛樂,挖掘隱私也是娛樂,肥皂劇更是不變的娛樂。電視娛樂有惡俗的,也有高雅的。《中國好聲音》是高雅的。勵志類真人秀節目在悄悄改變電視惡俗的形象,以培養平民偶像為己任,偶像清一色的是“勵志姐”“勵志哥”。社會需要在娛樂裡找到生活的信念,這就是夢想類節目傳遞的正能量。

電視和時尚的共同點在於,隔一兩年換一個流行元素。《超級女聲》帶來了選秀熱、《非誠勿擾》帶來了相親熱,《中國好聲音》帶來了唱歌熱,這些節目的流行元素裡都有夢想的概念,夢想會不會成為時尚裡面永恆的經典——黑與白呢?

從理論上應該可以,但實際上或會毀於一旦。夢想是神聖的,誰把夢想當成了賺錢的工具,誰就是在毀滅它。

節目紅火了,負面新聞也紛至沓來。《非誠勿擾》火了,有人指責相親類節目其實是一場賺取眼球的自我營銷,沒有人蠢到要在相親節目中找到真愛﹔《中國達人秀》火了,有人揭穿選手的故事是導演組的精心策劃,其實沒有那麼多的悲悲切切﹔《中國好聲音》火了,選手的台上台下的身份成了人們追問的謎點。

於是我們要問,是追求夢想,還是演繹夢想。

圓夢,並不是表現煽情的故事,撼動人心的是,圓夢者無論走了多遠,多艱辛,仍然有一種近乎於病態的固執。很多時候,人們距離目標隻有一步之遙,這個時候,電視節目成就了追夢者的夢想。

媒體很善於塑造形象,願意干這樣畫龍點睛的事情,只是要留心,別觸及道德底線。

真,是真人秀節目的核心,如果缺失了真,此類節目生命力將不復存在。

(作者單位:江蘇衛視)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