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期准備
訪談前做充足的准備,盡可能找到與之相關的資料,這是節目成功的要素之一。人物類訪談,必須准備好人物背景等資料,對採訪對象有大致的了解,使提問、交流有的放矢﹔話題類訪談,必須熟記與話題相關的資料。財經節目經常會涉及到政策條款,要預先學習。比如今年4月《新@財經》做的一檔春季房展會的訪談,說到“國五條”對二手房市場的影響,主持人應該知道“國五條”的內容是什麼,並延展到之前出台的“國八條”的內容,為什麼現在要推出這個政策,隻有把這些都弄清了,才能與嘉賓站在同一平台,繼而深入地交流。在錄制之前,主持人要熟悉策劃方案,與編導探討腳本,將訪談大綱爛熟於心。不過,熟記大綱不能機械,否則,嘉賓侃侃而談,主持人卻隻顧著考慮下面的問題,訪談就變成呆板的問答,節目缺乏生氣。
2.進入話題
進入訪談的方式不能千篇一律,應根據訪談對象、訪談話題的不同而匠心獨運,設計好開題。話題輕鬆的訪談,可以以閑聊方式進入主題﹔主題性較強的,可以近期引人注目的新聞進入話題。切入的點越小,越好控制。有位嘉賓第一次進演播室,非常緊張,說話結巴,導播在耳機裡怒吼,讓嘉賓怎樣怎樣……這時候再把更大的壓力傳遞給嘉賓,隻會使其更加緊張。於是,筆者以他口音的一個善意的玩笑開場,轉移他的注意力,讓他放鬆下來,節目才得以順利進行。
3.提問方式
訪談節目時間有限,主持人必須在有限的採訪時間內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常見的提問方式有:開門見山型,這是比較直白也比較穩妥的方式,主持人控場比較容易﹔設問型,假設話題,深入挖掘,讓被採訪者提出真實的感受﹔在涉及比較尖銳、敏感的話題時,可採取追問、反問的方式,往往會得到真實的回答,但也可能會引起被訪對象的不快,最好是適時適量地追問,不給對方以咄咄逼問的感覺﹔潛問型,從被訪人的興趣點出發,讓其主動接話,按著主持人的思路走。
4.學會傾聽
真誠的傾聽是對人的尊重。嘉賓感覺到主持人在傾聽,會講出自己想說的話。被訪對象在接受採訪時,會反饋給主持人各種信息,主持人隻有認真傾聽才能在最快的時間辨別出哪些是重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哪些是無效信息。這樣,才能對傾聽到的“素材”進行現場“編輯”,思考話題的銜接、貫穿,以及結束和切斷嘉賓的話語。
5.控制能力
主持人、嘉賓面對面交談,許多話是即興的,主持人必須要有談話進程的引導能力,對嘉賓的回答做出反饋和即興點評。在交流的過程中,主持人對語言的把握尤為重要,語言有感情和感染力,用詞准確、生動、富有表現力、真誠、質朴,能讓整個訪談節目生動形象,加深觀眾對節目的印象。
生動的細節是表現人物、事物和主題的重要組成部分,主持人在訪談要做有心人,談到重要的內容或事件時要向深挖,向細挖,細節往往最真實,也最打動人。
一個話題如何結束,是主持人能力與水平的一個綜合體現。訪談節目結束話題有多種方式:或呼應節目開題內容,或重復嘉賓的觀點結束,或總結歸納整個訪談內容,或以點評嘉賓的觀點結束。收題應升華話題的意義,讓話題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得到強化。
(作者單位: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