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楊佳
放暑假,各大電影院裡隨處可見孩子們的身影:他們或跟在父母身后享受“合家歡”,或獨自與同學結伴而來。在很多孩子心中,看電影的刺激程度不比游樂場低:跟著灰太狼穿越南極、帶著3D眼鏡感受賽車的極速漂移、觀看真人立體版的機器人打怪獸……陰暗的燈光、逼真的畫面、震撼的音效,更把不少孩子嚇得哇哇大哭。
於是,社會上出現了質疑的聲音:各大影院為何對兒童觀影不設門檻?對“兒童不宜”的電影為何沒有觀影提示?
現場 怪獸吃人畫面嚇哭小孩
看到有關機器人題材的電影《環太平洋》備受好評,廣州的梁先生上周帶著5歲的兒子走進了電影院。
不久,畫面上出現了驚悚的一幕:在一片廢墟裡,小女孩獨自一人無助地大哭奔跑,面目憎獰的怪獸張牙舞爪緊隨其后,眼看就要被追上……“哇!”劇場裡突然冒出了孩子的哭聲,梁先生的兒子也跟著哇哇大哭。梁先生為孩子摘下了3D眼鏡,又給孩子遞去一包糖,才把孩子哄安靜。
不過當屏幕出現怪獸胎兒突然把人吃掉一幕,梁先生的兒子又猛地尖叫一聲……無奈之下,梁先生隻好領著兒子中途離場。
其實,當天帶孩子進場觀影的家長遠不止梁先生。劇終時記者粗略統計,近200個座位的影廳裡,孩子佔了1/4以上。還有不少小學生是結伴而來,並沒有家長陪同。散場后,兩個七八歲的小男孩更在劇場外追逐打鬧,演繹著真人版的“機器人打怪獸”……
“這類片子也能讓孩子看?為什麼影片介紹或電影票上不提醒?”正當步出影院的觀眾議論紛紛之時,仍有不少家長帶著小孩進場觀看,其中還有部分更是觀看標有“犯罪、驚悚”標簽的《速度與激情6》。
記者走訪了廣州市內多家電影院發現,各家影院對兒童購票均不“設防”。“帶小朋友來可以,身高1.2米以上買票,1.2米以下抱進去就行,但是沒有座位。”電影院的工作人員說。
當記者問到像《筆仙二》、《速度與激情6》這樣的電影小朋友能不能觀看時,工作人員則稱“沒有硬性標准不行,隻要按照影院的售票規定買票即可”。
記者走訪廣州市內多家影院看到,工作人員在售票時除了半價票需要出示學生証外,均不用出示身份証,也不會詢問購票者是否帶有未成年人入場觀看。
“國家目前對電影分級沒有硬性規定,院線如果單方面對兒童觀看進行限制和提醒,這樣片方會認為我們故意不放映這部片子,而且院線對於這個尺度也把握不准。”廣州珠江金逸電影院線負責人表示,在電影類型劃分上其實是混雜的,而且有很大的主觀性。
“對於一些十分激烈的影片,院線也會有統一指示,讓旗下影院都打出相關警告,如一些恐怖片,影院會在入口打出‘孕婦、高血壓、心臟病患者謹慎觀看’等相關提示。”廣州中影南方新干線負責人邱晴說。
兩位負責人均表示,因為沒有相關法規,影院能做到的也只是警告而已,如果家長要買票,是不能不賣的。“很多家長帶孩子去看驚悚片,我們也沒有辦法。”
探因 國內未有電影分級制度
記者了解到,由於沒有實行電影分級制度,目前國內各大院線和視頻網站會對上映的影片進行分類,以便提示觀眾。如在某知名電影網站上,暑期熱播的《環太平洋》、《超人:鋼鐵之軀》被貼上“動作/冒險/科幻”標簽,而《鋼鐵俠3》則被標為“動作/冒險/驚悚”。
但是由於這一分類並非由官方統一規范,不同的視頻網站和院線對同一部電影的分類標簽也不盡相同。因此,這些標簽分類變得不那麼權威,有時甚至會成為一種誤導。
多名觀眾在某知名電影網站的影評中反映,暑期新上映的《我愛灰太狼2》的分類標簽是“動畫/劇情”,對“真人”二字更是隻字未提。但事實上,影片中有不少真人戲份。而年初因有凶殺、妖魔等恐怖畫面而備受爭議的《西游降魔篇》,也僅被分為“冒險/喜劇/科幻”,並未歸為“驚悚”類別,讓一些期待觀影“合家歡”的家長大呼“上當”。
同樣的電影,在國外和港台地區則大不相同。在美國,《環太平洋》、《超人:鋼鐵之軀》都被評為PG—13級,即13歲以下兒童要有父母陪同觀看﹔而在香港則被列為第ⅡA級,也就是“少兒不宜”。
“從理論上講,電影的分級可以保証不同年齡、不同層次觀眾的需求。但在實踐中還沒有看到非常成功的經驗,包括國外一些電影發達的國家,在管理的過程中,市場還存在很多難以有效控制青少年觀眾等進入市場、進入影院、進入網絡、進入網吧看電影的情況。”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分析。
在他看來,電影分級制之所以在中國難以實施的根本原因在於,在現行中國電影審查體制下,即便實施,后果也極有可能是給電影工作者銬上審查加分級的雙重枷鎖,讓創作環境變得更糟。
與此同時,因為沒有強制性的標准,在商業利益面前,片方和院線亦不可能做這方面的引導和提醒,甚至在前期大規模的宣傳營銷中,這部分恰恰被淡化或一筆帶過。
尷尬 兒童成人化偏愛“重口味”
多名院線負責人和影迷提到,即便沒有分級制度,將小孩拉進電影院的最后“把關人”還是家長自己。
對此,家長也有一肚子苦水:“現在很多動畫電影和兒童題材的電影都跟我們那個年代很不一樣,故事情節的復雜、主題的深度早就超出孩子所理解的范圍,這種片子卻挂著類似兒童劇的片名,連分類標簽都指向適合兒童看。”
不僅如此,那些以低齡受眾為主的兒童動畫片,也加入了不少成人情節。“有一天聽兒子念叨‘愛情是魔鬼,讓人流口水’,一問才知道是從一部叫《果寶特攻》的動畫片裡學來的。”@齊齊老貓的留言引起了眾多家長的共鳴。
記者查看發現,這部動畫片的台詞中確實有不少相當成人化,如“我不是隨便的人,可我隨便起來不是人”,“女人如衣服,定期換一件”以及“不還錢我就砍死你”等。
有業內人士指出,兒童電影的“變味”,原因顯而易見:成人化的兒童劇市場更大。“要想在暑期票房大戰中有所作為,僅僅把觀眾群分為成人和兒童那樣的涇渭分明,很有可能會弄得灰頭土臉。”另一方面,如今的孩子相比以往幾代更為早熟,以往簡單低齡化的動畫片已經難以引起他們的興趣,而加入成人口吻的影片更對他們的胃口。
為此,記者隨機作了一個小調查,受訪的10位孩子中,過半沒有選擇兒童動畫劇,而是觀看了《環太平洋》等動作片。“《喜洋洋與灰太狼》那種動畫片沒有機器人打怪獸刺激!”有5名6歲—12歲的孩子表達了同樣的理由。
《喜洋洋與灰太狼》出品人之一、原創動力公司宣傳總監吳惇回應,《喜洋洋與灰太狼》動畫片公映至今已有8年,市場調研顯示,越來越多的成年人會看這部動畫片,“一部作品是否受歡迎最重要的是主題,隻要堅持健康的,能打動人的普世價值觀,成人和孩子都會喜歡,作品中並不需要刻意加入一些成分來吸引某一類觀眾”。
不過,他同時指出,現在的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環境裡,總能受到各種傳媒的影響。“再健康的作品都需要對反面有所表現,家長最好陪伴孩子一起看。沒有做好價值觀的引導,我認為是家長的失職。”
建議 家長充當好“審片人”
“有關數據顯示,看多了帶有暴力畫面的電影和相關產品的孩子,在現實中的攻擊性更強,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並不是所有的電影帶來的都是負面影響,像《鋼鐵俠》、《蜘蛛俠》這類科幻電影,能夠讓孩子們的想象力更豐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應用心理學副教授陳新葵認為,對待兒童電影成人化這一現象不應片面看待。
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專家陳祁則認為,影院裡陰暗的環境和逼真的音效會使恐怖情節更加真實,在孩子心裡留下較深的印象。因此,在電影分級制度沒有建立起來之前,家長應充當起“審片人”:家長在帶領兒童觀看影片前,可以先通過報紙、微博、網絡等渠道了解劇情內容、影評等信息﹔此外,家長還應先了解影片在國外的分級標准,再決定是否帶孩子觀看。
另一方面,家長應與孩子共同觀看,遇到暴力、色情等“少兒不宜”的鏡頭要隨時引導,把劇中人作為案例來解說。“如能做好解釋分析工作,這也未嘗不是一節生動的教育課,給了親子間更多的交流機會。”陳祁說。
專家們均希望,片方和院線也能夠擔起責任,通過電影片花、海報、宣傳介紹中為兒童觀眾和家長提供觀影提示,提示觀眾片中是否存在“少兒不宜”的鏡頭﹔售票員也應該承擔推薦導購的責任,遇到有孩子購買擁有成人情節的電影,給予其家長一些介紹和建議。
此外,“隨著影視作品對學生影響的增大,學校也應該開設專題輔導課程,教會孩子如何正確觀影。”陳祁說,當下廣州的學校裡除了部分高中擁有電影賞析選修課外,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此塊教育幾乎處於空白。記者 畢嘉琪 實習生 趙茹 趙莞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