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腕雲集的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主持人盛典,更像是一場撒貝寧的個人脫口秀﹔2013年的春晚,第二次擔任主持人的撒貝寧收放自如,HOLD住全場﹔近期的《舞出我人生》節目中,毫無舞蹈功底的他,憑著個人魅力和全情投入,過關斬將進入總決賽……如此表現讓撒貝寧獲得了“綜藝小王子”的名號。採訪當天,本以為他會再度耍寶,奉上諸如:心目中的女主持要有朱軍的聲音,白岩鬆的睿智思維,崔永元的智慧幽默﹔但不要有孟非的發型和畢福劍的長相﹔總糾結於身高,怎麼當好主持……這樣的金句時,坐在記者面前的他,卻顯得格外嚴肅,他說:我不是萬人迷,也不想當萬人迷﹔我不是綜藝咖,是央視咖……
撒貝寧 我的青春成長史
每個人都有自己生命中的重要時刻,或者說轉折點,我們的命運就取決於那些微妙的時刻。回望來時的道路,“總結帝”撒貝寧給了我們以下這些時間節點。
第一次體會到成人生活的艱辛
撒貝寧生命中的第一個轉折點來得有點早,那年他8歲。當時,撒貝寧的父母從部隊轉業回地方,這對他來說是人生當中一次重大的遷徙。從小到大在一個地方生長的孩子,和那些在四處奔波中生活的孩子,狀態完全不一樣。后者必須經受更多的磨礪。撒貝寧說:“那次變動,等於我的生活要到完全陌生的地方重新開始,當時我的小伙伴們知道我要走,都驚呆了(笑)!那是我第一次體會到成人生活的艱辛。”曾經,出生在部隊大院的撒貝寧一直很幸福,他的世界就是部隊圍牆內的社會。那時,部隊大院的孩子,在外面打架打不贏,就往部隊大院裡跑,因為門口有崗哨,外面的孩子進不來,他們就在門裡得意地扮鬼臉。跟隨父母回到地方后,沒有了那道圍牆,一直處於小集體的孩子突然要融入到一個大城市,而且武漢又是一個極度市民化的城市,這個城市不太有富有、貧窮的階層之分,是一個在市民手裡掌握著的城市。撒貝寧才發現:原來世界這麼大!環境變了,爸媽的工作變了,找工作、找房子。回武漢的頭3年,撒貝寧家搬了6次,不停換地方、租房子。當時是單位分房,父母首先要找到合適的單位,找到單位后落戶口,等分房,跟大學畢業生一樣。等於父母從部隊畢業,踏入社會,還帶著兩個孩子。撒貝寧跟妹妹發現:怎麼突然生活就從安逸變得動蕩不堪?經常是剛熟悉一個房子,連包裹都沒打開,馬上又搬家。也見不著爸媽,因為他們特別忙。中午回家,撒貝寧要給妹妹用電飯鍋熱飯菜吃。在學校,他還得面對一系列問題。撒貝寧說:“我不是那種會跟爸媽傾述的人。跟父母的溝通不會像很多家庭那樣親密,我和爸媽就跟部隊的戰士和首長的關系一樣,恨不得回家都立正報告(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