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輿論場之爭的內涵解構
輿論場之爭,看似公共話語權之爭,實則為不同社會階層、不同利益人群及其價值觀的公共平台聚合和思想觀念交鋒,它不僅涉及話語權之爭,也包括公眾知情權、民主參與權、社會管理權、公共監督權在輿論領域的博弈和沖突。
我們不妨從以下六個層面,對輿論場之爭進行認識和解讀:
文化層面的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之爭。
精英文化與生俱來的優越感和居高臨下的控制力,使其習慣於將自身與大眾文化進行主動切割和自然疏離,從而忽略了二者的根脈關聯性,弱化了彼此的思想信任度。進入對等傳播時代后,下裡巴人的大眾文化不僅能夠利用社會化傳播平台自得其樂,而且在信息擴散的領域裡開疆拓土、設置議程、營造輿論,玩得風生水起,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精英文化的存續空間,弱化了精英文化的統領地位,使得長期高度自信的精英文化,因影響力此消彼長,致危機感與日俱增。而且,出於對精英文化刻板風格和陳舊套路的反感或敵視,大眾文化往往挾銳利之氣和清新之風主動出擊,頻頻發難。紛爭,於是不可避免。
利益層面的權益維護與權力庇護之爭。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國人的權益意識普遍覺醒,但轉型期社會客觀存在的公權肆意侵害私權、公權力濫用、公權力不作為等現象,則不斷刺激著社會大眾尤其是知識階層和草根人群的敏感神經。於是,許多偶發的侵害私權個案,在經過社會化媒體加工披露后,總會在數個輿論場持續發酵,攪動社會焦躁情緒,進而引發社會力量對於公權力的質疑、撻伐、圍攻和挑戰,讓公權力因此蒙羞,形象不斷受損。
語境層面的訴求表達與意念灌輸之爭。
改革開放使得人們訴求表達的渠道和空間得以拓展,整個社會的公共話語環境因此發生根本性變化,掩蓋與公開、禁言與擴散、封鎖與知情、言路阻塞與自由表達,一系列輿論交鋒大戲的背后,掩藏的是不同輿論場之間敘事方式和表達態度的巨大鴻溝。在重要話語平台上,在面對重大公共事件和特殊敏感話題時,誰來說、何時說、說什麼、怎麼說,對立和紛爭明顯存在,且不時呈現出嚴重失衡的狀態。在重大突發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的信息披露中,社會化媒體主導的民間輿論場正在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官方信息發布或因時間滯后,或因措辭生硬,或因避實就虛,或因語焉不詳,往往廣受詬病,使得民間輿論場傳播的所謂“謠言”,時常成為“遙遙領先的真言”。這種局面如果長期持續,將嚴重損害權力機關和官方媒介的公信力。
空間層面的草根舞台與主流陣地之爭。
不同輿論場的攻防之間,目標是陣地,依托也是陣地。現今各輿論場間相對割裂的信息傳播通道和輿論生成陣地,源於彼此迥異的傳播方式,以及互不兼容的領地式傳播活動平台。於是,不同輿論場之間或彼此漠視,不相往來﹔或彼此敵視,對攻互掐。各方在自己相對獨立的輿論空間裡,要麼封閉起來唱獨角戲,要麼敞開大門搞攻訐戰,使得本就匱乏的輿論場互動,呈現為扭曲的對抗形態。攻防轉換,陣地得失,被無端拋棄的是包容和責任。
心態層面的固守殘局與求新求變之爭。
媒介生態和傳播格局的急劇變化,不僅催生了一大批社會化傳播的精銳力量,也培育了更多的參與者和追隨者,他們在求新求變的積極心態中酣然享受著信息生活的饕餮大餐。而作為主流輿論營造者和引領者的精英群體,卻對這種信息傳播的革命性變化認識不夠、准備不足、應對不力,缺乏靈活與變通,顯得被動與生硬。順應變革大潮,我們的管理機構和傳統媒體理當擺正心態,調整策略,自覺應對新變化,力爭引領新風尚,積極主動地參與並引導輿論場格局調整,在破殘局中開新局。
思想層面的個體自由與集團控制之爭。
輿論場之爭的核心和根源,是不同階層、不同人群的思想觀念之爭。當下日漸開放的社會環境,讓民眾自由表達的意願空前高漲,但自由表達的尺度怎麼界定、如何掌控,既是新課題,也是新難題。在鬆綁集團輿論控制力的同時,如何盡可能滿足公眾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能否有效遏制絕對自由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情緒的肆意宣泄,考驗著各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