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3年第8期

輿論場交鋒:博弈、沖突、互動與通融【3】

袁勇

2013年09月05日15:55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三、輿論場之爭的現實表現

輿論場之爭,搶奪的是信息傳播陣地,彰顯的是輿論掌控能力,其載體,則是一樁樁足以觸動當今社會敏感神經的重大公共決策、突發公共事件和社會熱點事件。

通過不同視角關注並影響這些輿情事件,使得輿論場之間的博弈和交鋒往往以這樣幾種方式,或突兀或激烈地得以顯現:

信息對立,真偽莫辨,各方求証反証。

來自不同渠道、由不同當事人提供的相關密集信息,對新聞事件及其背景、前景的描述存在明顯的差異,使受眾對事件原委真假莫辨,社會輿論因信息對立而呈現沖突狀態。此時,不同輿論場及其引領者立足各自佔有的傳播領地,源源不斷地奉上符合自身立場和利益的跟進信息,以印証初始信息的客觀真實性,同時反証對立信息的片面性和虛假性,進而強化各自所處輿論場對公共意見的操控能力。

意見相左,言語不合,彼此針鋒相對。

當力圖還原事實真相的信息傳播達到一個臨界點時,輿論場對抗漸漸從關注事件本身轉入對事件態度的表達。意見領袖及其追隨者導入相關人群的現實利益訴求,謀求線上線下和場內場外信息的互動結合,不同的社會人群因訴求差異而意見相左。利益糾葛導致情緒對立,並加速訴求相近輿論場之間的意見認同和資源整合,社會輿論場因此呈現出不可調和的兩軍對壘格局。

群情激奮,質疑責問,倒逼信息響應。

出於對輿論壓力的本能畏懼和自然規避,很多時候,新聞事件關鍵當事人或直接責任方竟在社會關注度飆升的當口,或者隱身遁跡,或者三緘其口,導致社會輿論場快速郁積起能量巨大的憤懣情緒,並從追蹤事態發展轉向質疑隱匿者及其利益相關群體和公共權力機構,進而與被質疑者所依托輿論場發生激烈的交鋒。

打壓異見,阻塞言路,引發輿論圍攻。

與當事方沉默不語應對輿論討伐形成鮮明對照,另一種對抗則以剝奪對方話語權為手段,以清除不同聲音為目的。此時,處於強勢地位的相關輿論場一方面高調發聲,另一方面卻借助傳播管控手段堵塞渠道,梗阻言路,屏蔽對立意見。這種嚴重失衡的傳播局面,大都因社會情緒轟然釋放而形勢突變,並在輿論圍攻中轉入頹勢。

過分用權,利益對撞,凸顯責任失范。

在矛盾集中凸顯的社會轉型期,在新型輿論場格局構建進程中,因為權益伸張的利己性,無論公權還是私權,都存在過度使用的瑕疵。當不同群體的利益主張遭遇阻擊或發生碰撞時,輿論場沖突就不可避免。但沖突也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了事實真相,廓清了權力邊界,厘清了不同輿論場所應擔當的社會責任。其解決之道,仍是折中、調和及妥協。

自言自語,各說各話,冷眼相向對峙。

冷戰,既是輿論場之爭的特殊表現形式,也是打通輿論場阻隔的最大障礙。不同的輿論場之間存在敵意,相互忌憚,彼此設防,拒絕接觸,逐漸疏離。在相對固定的勢力范圍內,處於相持狀態的對立各方,隻顧按照自己的邏輯和語調,自言自語,影響受眾,輿論場因相互阻隔、缺乏溝通,包容和協商等應有之義蕩然無存。

輿論場之爭的現實狀態,凸顯了這樣一個基本事實:隨著輿情角色的轉型分化,本應掌握輿論控導權的傳統型主流輿論場,盡管握有權威信息和公共平台等豐厚的資源,卻在公共事件傳播中收縮陣線,貽誤戰機,要麼疲於應付,要麼被動挨打,時常處於尷尬的防守狀態和弱勢地位。這一悖逆現象,令人費解,發人深省。

輿情應對處置能力直接關系到輿論場的地位。傳統主流輿論場在面對重大公共議題時的所作所為,缺陷顯而易見。反觀近年來輿情處置的諸多失敗案例,我們不難發現,社會主流階層在輿論場構建中的消極態度和被動舉措,是造成輿論場失衡狀態的主因所在。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