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3年第8期

輿論場交鋒:博弈、沖突、互動與通融【4】

袁勇

2013年09月05日15:55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這種消極被動主要表現為:

——漠視輿情,諱莫如深。盡管輿情監測工作關口前置,但主流輿論場或因准備不足,或因措施不力,信息披露不及時,信息公開不到位,對社會關注的熱點事件語焉不詳,引發社會輿論擁堵圍觀。

——倉促上陣,草率回應。一旦社會輿論洶涌而至,相關機構和媒介組織匆忙應對,卻往往抱著居高臨下的姿態刻板說教,措辭僵化,態度生硬,讓輿論場人氣耗散。

——避實擊虛,答非所問。因為責任心不強、真誠度不夠,相關輿論場時常忽略社會關切,與公眾打太極,傳播信息避實擊虛,避重就輕,言不由衷,詞不達意,招致民眾反感和輿論反擊。

——顧此失彼,授人以柄。在應對輿情的危機管理傳播中,主流輿論場時常過於突出意圖表達,直奔目標,不講策略,隻顧一點,不及其余,有時甚至犯下常識性錯誤或出現硬傷,讓努力付諸東流。

摒棄傲慢與偏見,拋卻僵化和遲鈍,在理性、包容、平等、柔和的框架內尋求公共意見表達的最大公約數,是傳統主流輿論場因應變局的必修課。

四、擴大輿論場交集的路徑選擇

輿論場的沖突和裂變,緣於不同場域所聚集人群在思想觀念、立場態度、利益訴求、表述方式等方面存在著明顯差異,隻有在多個領域謀求認同並力求趨同,才能在互動互促中打通梗阻,擴大交集,構建不同輿論場之間應有的社會通融功能機制。

選准利益契合點,追求剛性話題的柔性表達。

很多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議題,並非不被專業人士和社會各界關注,而是囿於官方認可的宣傳模式和表述方式過於陳舊,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民眾的直接關切和利益所在,結果招致大眾反感,繼而敬而遠之。因此,要贏得廣泛的社會關注和良好的民眾參與,就應充分關照民眾利益,找准並選好政府決策、工作推進與社會大眾根本利益的最佳契合點,從民眾利益切入,用民眾口吻講述,引民眾互動參與,讓民眾心情舒暢。這樣的政治輿論場和人文輿論場,才能聚集強勁的人氣,才能形成強大的社會影響力,才能發揮出應有的輿論氣場效應。

學習借鑒新媒體,打造立體化輿論傳播陣地。

無論是社會輿論和公共文化管理機構,還是以傳播主流聲音為己任的傳統媒體,都要深入分析研究、持續學習借鑒社會化媒體的生存邏輯和演進規律,調低姿態,放低身段,用坊間直白語言和民間講述方式呈現信息內容,用大眾化的視角創新信息傳播模式,用平民化的理念打造新型傳播平台,用改革創新實踐與社會大眾融通融合,營造出社會各界自覺自願利用這些平台、主動參與正能量傳播的輿論場建設新格局。

善待民眾新訴求,務實高效通達社情民意。

順應當下社會進步潮流,要以開放、包容、平等、平和的心態對待社會大眾的權益訴求。對民眾的批評和責難,無論官方還是官媒,都要認真傾聽,迅速改進﹔對民眾的願望和呼聲,要主動承接,積極回應﹔對民眾的質疑和檢舉,要逐件核實,皆有回音。創新信息發布機制、矛盾調處機制,增強快速反應能力,對於嚴重侵害民眾合法權益的行為,要及時處置,快速播報,持之以恆,取信於民。

善用社會化媒體,推進多元化平等互信溝通。

依托現有社會化媒體所構建的各類大眾輿論場,也是應該因勢利導有效利用的重要輿論資源,是實現輿論場對接融合的重要話語平台。實現社會化媒體的多元化溝通,關鍵是要選取精准的利益平衡點為支點,通過合理設置信息對接渠道,推崇彼此尊重的平等對話方式,在多元溝通中實現互信互動。

科學引導社會情緒,持續倡導理性表達。

社會情緒依托公共傳播平台的非理性宣泄,是特殊歷史環境和特定發展階段的自然產物,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對此,既不必大驚小怪,也不能置若罔聞,更不可敵視打壓,而應以引導代替對抗,以疏解代替阻塞,從而將躁動情緒導入規范的輿論渠道內,用主動包容換取社會寬容,用理性互動贏得理性回歸。要通過不同社會人群之間的持續溝通、理解和融合,培育更加健康穩定的社會心態,持續釋放並合力傳播正能量,營造不同輿論場良性互動通融的文化傳播新格局。

(作者為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副社長、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生)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