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和張孝全主演的《失魂》將代表中國台灣地區出征奧斯卡。
《瓦嘉達》
中國台灣地區近日召開2014年第86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外語片參賽甄選會議,最終由鐘孟宏執導的《失魂》在14部報名影片中以最高票數當選。目前分別代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申奧”影片尚未出爐,但《一九四二》和《一代宗師》兩部影片在業內的呼聲最高。
據悉,台灣地區報名明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甄選的影片多達14部,包括《天台》《瑪德二號》《親愛的奶奶》《大尾鱸鰻》《阿嬤的夢中情人》《對面的女孩殺過來》等不同類型和風格的影片,最終影片《失魂》以最高票數當選,將代表台灣地區參與明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角逐。評審委員給出的推薦理由為:“導演用准確的場面調度,經營孤立與封閉環境中的精神困擾與失序行為,氣氛悚懼陰鷙,對暴力與人的脆弱有電影化的表現”。
《失魂》導演鐘孟宏曾憑借《第四張畫》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新片《失魂》也曾獲台北電影節最佳劇情長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最佳音樂四項大獎,且入圍了釜山、東京影展,以及第38屆多倫多電影節先鋒展映單元。影片故事講述了張孝全飾演的阿川生病后,被送回鄉下老家靜養,王羽飾演的父親看到阿川像是完全變了個人,知道事情有點不對勁,但他沒有聲張。結果有天進家門發現阿川的姐姐躺在血泊裡,而阿川似乎毫不知情……該片的主演還包括戴立忍、金士杰等。
目前,分別代表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影片尚未出爐,不過業內呼聲較高的分別是馮小剛執導的《一九四二》和王家衛執導的《一代宗師》。昨日記者分別聯系兩部影片的片方,但對方均表示尚不知情。
■ 報名規則與流程
按照奧斯卡獎的規定,報名角逐的影片都必須在2012年10月1日到2013年9月30日之間,至少在商業影院放映一周。之后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將逐一審核報名影片的資格,並在10月底公布所有符合資格的外語片參評電影大名單。曾代表內地“申奧”的張藝謀作品《金陵十三釵》就曾為此專門在規定時間內舉行了為期一周的放映。之前代表中國內地“申奧”的影片以大片居多,如《英雄》《無極》《滿城盡帶黃金甲》《唐山大地震》等,但其中也不乏主旋律影片,如《雲水謠》《筑夢2008》都曾代表內地“申奧”。
之后,學院洛杉磯地區的幾百名成員將從各國選送的影片中投票選出6部,然后學院的外語片執行委員會再從剩下的影片中投票選出3部廣受好評的佳作加入這個9部影片的短名單中。
短名單出爐后,學院就會從紐約和洛杉磯地區挑選部分學院成員組成一個新的評委會,他們將以每天3部影片的速度在三天內集中觀摩這9部影片,並選出最終的5部提名影片。
想要參評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首先要得到所在國負責選片的委員會的推舉。一般英語對白超過一定比例、或是對白沒有用該國官方語言的都不符合標准。而且“沖奧片”必須要在前一年10月1日至當年9月30日之間在該國國內公映,且至少要連續放映七天才算數。
■ 驚喜
沙特阿拉伯首次選送
黑山共和國、沙特阿拉伯今年都是首次選送“沖奧片”。黑山選送的是德拉斯科·久洛維奇導演的《壞命運》,該片由好萊塢演員邁克爾·麥德森主演﹔沙特選送的則是女導演海法·曼蘇爾的《瓦嘉達》。
作為沙特首部由女導演拍攝的電影,《瓦嘉達》講述了一個沙特女孩為了擁有一輛自行車所做的努力,在沙特這個穆斯林王國裡,女人的很多權利都被剝奪,包括駕車和騎車。
該片全部在沙特國內拍攝,由於導演海法·曼蘇爾是一位女性,所以影片攝制過程中也遇到不少阻力,她甚至一度藏在一輛貨車裡遙控其他人員工作,因為在沙特的有些地方女人是不能和男人一同在公開場合拋頭露面的。
《瓦嘉達》在今年的迪拜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阿拉伯影片”的榮譽,不過在沙特國內,民眾隻能通過DVD和電視觀看此片,因為沙特政府自上個世紀70年代起就禁止在公開場合放映電影。所幸的是,自從阿卜杜拉國王2005年執政以來,這些禁令已經開始鬆動,《瓦嘉達》代表沙特參加奧斯卡的評選就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 重點沖奧片
截至9月17日,已經有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確定了他們今年的“沖奧片”,下面就讓我們一同檢閱一番吧:
《字裡人間》(日本) 史上最年輕“沖奧”導演
日本選送的《字裡人間》是一出“編輯部裡的故事”,影片根據日本女作家三浦紫苑2012年獲獎小說《編舟計劃》改編,講述了一家出版社字典編輯部要編纂一部史無前例的、收錄以往所有詞句以及時下年輕人常用語言的大辭典《大渡海》的故事。影片溫馨浪漫感人,今年四月在日本國內上映時曾獲得眾多好評。
該片由30歲的日本導演石井裕也執導,他是日本歷史上最年輕的“沖奧”導演。影片的主演包括鬆田龍平、宮崎葵、小田切讓等。
日本電影在奧斯卡歷史上有著不俗的戰績,曾多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最近的一次是2008年的《入殮師》。
《犯罪少年》(韓國) “少年影帝”,主題沉重
韓國選送的《犯罪少年》由康理貫編劇和導演,主演包括李貞賢、徐英洙和崔元泰。這部主題沉重的電影講述了一個少年犯和他母親的故事,母親當年偷吃禁果生下了兒子,隨后又被迫拋棄了他,多年后母子相認卻不知如何彌補,更讓母親焦慮的是,她曾經犯下的錯誤眼看著又要在兒子與他未婚先孕的小女友身上再次發生。
《犯罪少年》去年11月就曾在東京電影節上獲得過評委會特別獎,男主角“犯罪少年”的扮演者徐英洙也被封影帝。
《雷諾阿》(法國) 畫家傳記取代金棕櫚
法國選送的是法國畫家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的傳記片《雷諾阿》,這多少有些讓人意外,因為之前大家比較看好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獲獎影片《阿黛爾的生活》。不過《阿黛爾的生活》由於將在10月9日才上映,所以失去了“沖奧片”的選送資格。
《雷諾阿》由吉爾·布都導演,去年在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上首映,今年一月才在法國國內全面上映。影片設定在1915年,講述了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和他的兒子——法國著名電影導演讓·雷諾阿以及自己畫畫的女模特的故事,那個女模特后來成了讓·雷諾阿的愛人。
片中飾演大師父子的分別是法國老牌演員米歇爾·布蓋和樊尚·羅蒂埃,而女主角則由曾與蘇菲·瑪索合作《放聲大笑》的克麗絲塔·特瑞特飾演。編譯:尼莫
■ 其他國選送
《火箭》(The Rocket,澳大利亞)
《牆》(The Wall,奧地利)
《變色龍的顏色》(The Colour of the Chameleon,保加利亞)
《格洛麗亞》(Gloria,智利)
《哈利瑪的道路》(Halima's Path,克羅地亞)
《誰是老板?》(Who's the Boss?,多米尼加共和國)
《徒弟》(Disciple,芬蘭)
《綻放中》(In Bloom,格魯吉亞)
《兩種人生》(Two Lives,德國)
《吃鳥食的男孩》(Boy Eating the Bird's Food,希臘)
《筆記本》(The Notebook,匈牙利)
《媽媽,我愛你》(Mother, I Love You,拉脫維亞)
《盲點》(Blind Spot,盧森堡)
《壞命運》(Bad Destiny,黑山)
《神馬》(God's Horses,摩洛哥)
《蘭之舞》(Soongava: Dance of the Orchids,尼泊爾)
《伯格曼》(Borgman,荷蘭)
《善意謊言》(White Lies,新西蘭)
《闖蕩》(Zinda Bhaag,巴基斯坦)
《威靈頓的防線》(Lines of Wellington,葡萄牙)
《孩童姿勢》(Child's Pose,羅馬尼亞)
《瓦嘉達》(Wadjda,沙特阿拉伯)
《因果循環》(Circles,塞爾維亞)
《爸媽不在家》(Ilo Ilo,新加坡)
《吃、睡、死》(Eat Sleep Die,瑞典)
《蝴蝶之夢》(The Butterfly's Dream,土耳其)
《帕拉杰諾夫》(Paradjanov,烏克蘭)
《沉默的違》抗(Breach in the Silence,委內瑞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