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報教育帶動讀報風氣
開發報紙讀者的一大重點在校園。
根據美國NNA的一項調查研究,從學生時期就養成讀報習慣的人,進入社會之后持續讀報的比例達75%。紙本閱讀式微、報紙讀者流失,是當前報業普遍面臨的危機,然而,報業進入校園培養未來讀者,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國語日報自2005年起,在中小學校園推展“讀報教育”(Newspaper inEducation),提供報紙給教師和學生,以報紙作為課堂教材,將報紙多元內容結合各領域教學,補充教科書所欠缺的實時性、議題性、多元性。全台灣各縣市都有學校實施,其中五大直轄市中,台北市、新北市為全市學校全面實施,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為部分學校實施,已有效帶動校園讀報風氣。
根據2012年國語日報委托學術機構所做的讀報教育成效調查(縣市分層取樣),教師方面,超過六成的教師將報紙運用於3個以上的學習領域,且不限當日報紙﹔超過六成五的教師每周進行一節以上讀報教學課程﹔八成以上教師認為讀報有助學習﹔超過五成希望長期推動﹔超過六成以上教師會用的教學方式為“剪報”、“內容討論”、“全班或小組共讀”等﹔超過九成九的教師表示學生喜歡讀報教學﹔超過八成教師認為學生閱讀時間增加。
在學生方面,六成學生喜歡讀報﹔六成六學生覺得讀報花的時間不多卻可以獲得許多知識﹔六成七學生閱讀速度變快﹔六成八學生閱讀時間增加﹔七成學生同意讀報使自己在“能深入、多元地思考問題”方面進步﹔七成三學生同意自己對國際認知有進步﹔六成五學生希望能在學校繼續讀報。
讀報教育的啟發
根據連續五年在中小學實施讀報教育的經驗,以及歷年進行效果調查的結果,歸納出讀報教育對於報業的重要價值有三:
第一,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從信息快速更新的角度來看,報紙隻有一日生命,但是將報紙轉換為教材,報紙就成為具有較長生命周期的閱讀素材。甚至通過重組有價值的內容,可以不斷再創造新的價值。
第二,載體不是重點,好的內容才是重點。在網絡媒體、電子媒體的競爭下,平面紙媒有如弱勢媒體,為了提振業績,一方面積極轉型,使內容可通過不同載體閱讀﹔一方面使用折扣、贈品、產品聯賣等營銷手法,刺激訂購﹔不以內容為訴求重點,而靠價格、贈品做市場競爭。但是,電子化的報紙,論內容更新速度以及互動性、免費性,比不上網絡媒體與電子媒體﹔降價等下猛藥的營銷手段也往往隻能收短期刺激市場之效,訂閱期滿之后訂戶流失率高。
若採取相反策略,以內容為訴求重點,凸顯一份報紙的核心價值,將原本用於傳統營銷手法的預算,挪出若干用於進行讀報教育,教育讀者、培養讀者的閱報習慣,以內容取勝,效果可能更好。舉辦讀報活動,協助讀者體驗各版內容的高含金量,以及體認報紙較之於網絡信息的優勢,包括提綱契領的新聞制作,可以幫助讀者省下信息搜尋時間﹔嚴密的採編把關機制,使正確度與可信度遠高於網絡新聞﹔言簡意賅的分析、評論,深度優於電子媒體﹔用字遣詞的精確性,亦勝於其他媒體。讓讀者確實體認紙媒提供好的內容,不應該免費。讓紙媒的主戰場回歸內容,回歸辦報的核心價值。
第三,協助更多民眾及早養成閱報習慣。養成閱報習慣,這件事看似簡單、基本,但是當代文字閱讀習慣與能力日益薄弱,而且越晚開始,閱讀紙本報紙的習慣越不容易養成。推動讀報教育,對於提升民眾讀報意願、養成讀報習慣,效果顯著。
此外,讀報教育對於社會以及讀者大眾的重要價值有三:第一,增進閱讀與思考的廣度與深度。第二,提升公民素養,增進社會認知與國際認知的深度與廣度。第三,通過報紙的多元內容,增進多元學習與多元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