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中國報業》>>2013年·第9期

報紙漲價的是與非

孫清岩

2013年10月10日15:38    來源:中國報業    手機看新聞

今年以來,有幾家報紙漲價,如《環球時報》零售價從1.2元漲至1.5元,《華夏時報》和《中國經營報》從3元漲到5元。香港《星島日報》、《明報》、《經濟日報》也加入漲價行列。記得2008年由於新聞紙價格上漲,全國幾乎所有紙媒都進行了提價。今年報紙漲價是否也會成為普遍現象?報紙漲價的背后又有著怎樣的邏輯和實質呢?

報紙為何漲價

報紙漲價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生產報紙的成本增加,其中,新聞紙價格是報紙漲價的直接原因。這也就是我們說的印刷成本,再加上人工成本及房租成本的增加,使報紙的生產成本遠遠大於其銷售價格。從印刷成本看,我國新聞紙價格經過了幾次大的震蕩,表現突出的年份為1988年、1995年、2004年和2008年。如最近的一次漲價從2007年第四季度開始,2008年就進行了3次提價,價格從4400元/噸漲到6000元/噸。人工成本及房租成本近幾年也成倍增長。

但凡事都有例外,除了由於成本增加導致報紙價格上漲外,有些報紙為了提高品牌價值或進行差異化競爭,也會使訂價高於同類報紙。當年《南方都市報》率先將零售價由1元提高到2元,考量的應該不僅僅是成本問題。

報紙應該漲價嗎

這似乎是一個不應該問同時也不必回答的問題,因為答案是肯定的。但果真這樣嗎?

以2007年的一家報紙為例。這家報紙的印刷和發行成本加起來為每份報紙1.5元,而當時一份報紙才賣0.5元,后來提高到1元也仍然沒有達到成本價。更要命的是,有些報紙漲價后,其市場佔有率會驟然下降,相對應的廣告收入也隨之下降。2007年上半年,《南方都市報》在深圳市場佔有2/3以上的份額,基本處於壟斷地位。11月份報紙價格由1元提高到2元后,其市場份額下降到26.81%,同城《晶報》上升到25.14%、《深圳晚報》為14.07%、《深圳特區報》為16.44%,三報之和已明顯大於《南方都市報》。

報紙不是普通產品,它可以二次售賣甚至三次售賣,第一次賣的是內容,第二次賣的是廣告,第三次賣衍生品。但國內報紙主要是賣前兩種,隻有報紙很有名,並開發出相關的衍生品時才會出現第三次銷售。報紙幾乎都是以廣告收入為主要來源,“賠發行,賺廣告”是紙媒的主要盈利模式。在這種情況下,不漲價就成為了報紙的理性選擇。可為什麼有的報紙還要漲價呢?這也就產生了另外一個問題——是不是所有的報紙都不能漲價?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