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遭美監聽,德法真的很生氣?

許凱

2013年10月28日08:26    來源:國際金融報    手機看新聞

  “德法等國的強烈憤慨背后,體現的是對美國的極度不信任。而對這一不信任的修補,主動權在美國,取決於美國以何種態度和行動來回應歐洲各國的質疑和擔憂。”

            

  監控也會上癮麼?如果看到最近美國情報機構的所作所為,您的答案很顯然是:Yes!您想不到的是,不僅敵對國和中立國,美國監控的觸角居然還常常伸向盟國,伸向“親密無間”的伙伴國。

  自從斯諾登這個“傻孩子”爆料捅破了窗戶紙,歐洲在美國面前,相信“總有種脫光了衣服的感覺”。最近的消息是,美國國家安全局(NSA)被《世界報》報道稱其對法國公民進行“完全不可接受的”大規模監聽,僅今年一段為期30天的時間內電話通話數據就被訪問了7000多萬次。法國很生氣,外長洛朗·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為此召見了美國駐法大使。法國內政部長曼紐爾·瓦爾斯(Manuel Valls)也表示“震驚”,表示“如果一個盟友監視法國或其他歐洲國家,那是絕對不可接受的”。

  德國也好不到哪兒去。同樣在上周,消息又稱德國也遭到監聽,連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的手機都可能已成為美國的監聽目標。為此,德國外長韋斯特維勒10月24日緊急召見美國大使,向美方表達了不理解和憤怒之情。這是美德關系史上德國外長第一次召見美國大使。又據說,德國擬派員赴美調查。

  法國和德國表達了強烈憤慨,美國仍像對待國內的質疑一樣,來個閉口不認賬。美國總統奧巴馬緊急致電奧朗德進行安撫,並且在接到默克爾電話時也一再強調“美國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竊聽總理的通訊”。不過,奧巴馬的賣力撇清似乎收效不大,默克爾在布魯塞爾開會時提議歐洲需要與美國政府簽訂新的數據保護協議,“這不僅關乎我一個人,而且關乎每一個德國公民。我們必須信任我們的盟友和伙伴,而這種信任如今需要重新建立。”

  盡管也有享受監控的,比如英國首相卡梅倫就表示“不會像德國和法國一樣,考慮重新評估與美國的情報合作關系”,但這並不能平息歐洲各國的憤怒,也不能彌補歐美之間的隔閡。從德法事后的表現看,后果似乎很嚴重。最直接的后果是,筆者在斯諾登事件剛發生那陣兒所說的,歐美之間數年來的數據共享機制將面臨直接考驗,雙方可能需要重新談判修正合作框架。

  更進一步說,歐美需要重塑信任關系。“監聽門”的要害在於,一旦潘多拉的盒子被打開,信任危機就像瘟疫一樣,蠶食著歐美之間的溫情。德法等國的強烈憤慨背后,體現的是對美國的極度不信任。而對這一不信任的修補,主動權在美國,取決於美國以何種態度和行動來回應歐洲各國的質疑和擔憂。

  然而,我們看到的是美國的傲慢。盡管奧巴馬總統也出面撇清監聽情節,但這些言辭背后很有些不以為然的味道:美國從未對本國民眾實施非法監控,更未對盟國進行非法監控。美國人最初並不認為NSA的行為有什麼過錯,然而當意識到盟友或別國反應強烈時,美國開始態度軟化,表示願意與別國一道解決問題。

  傲慢的另一面還有尷尬,美國正面臨既不能承認監控又要設法平息紛爭的困境。按照美國的推演,不出意外的話,美國會繼續施行“拖字訣”,先“口惠”安撫,再私下達成不失顏面的交易。

  但這盤棋會朝著美國的計劃推進嗎?德法等國是玩真格兒的還是虛張聲勢?從更長的視角看,美國對盟國的監控,並不是個新話題。早在2000年的“甘貝爾報告”就表明,NSA曾通過“大耳朵”電子間諜衛星系統監控別國。那時的德法等國就像剛出道的雛兒,因不小心在美國面前赤身裸體而出離憤怒。十多年后,還能再像上次一樣無辜地表達完憤怒后不了了之嗎?德法或許應該認識到,在美歐關系上,要想不再像往常一樣屈從,任其肆意偷窺和擺布,是到應該做些什麼的時候了。

  (作者系本報總編輯助理)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