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3年第10期

移動互聯背景下手機媒體對新聞傳播的影響

靖鳴 馬丹晨

2013年11月13日17:43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摘要】在移動互聯背景下,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接入設備對新聞傳播帶來了新的革命。智能手機與移動互聯網的完美結合,讓手機作為一種大眾傳播媒介表現出很強的新聞傳播特性。手機上網成為人們獲得新聞資訊的最重要渠道,客觀上拉近了人們與新聞資訊之間的距離,並且手機讓信息擴散速度更快。在移動互聯背景下,媒介產業格局正在發生重要的變化,傳統新聞業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壓力,以移動互聯網主導的“第五媒體”時代已悄然而至。

【關鍵詞】手機﹔移動互聯網﹔媒介接觸﹔新聞資訊﹔第五媒體

般意義上的移動互聯網是指用戶使用手機終端,通過移動網絡瀏覽互聯網站和手機網站,獲取多媒體、定制信息等其他數據服務和信息服務。[1]十幾年前,因特網的發展普及速度之快曾讓人們感到驚訝。今天,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互聯網終端的普及,以及3G、4G等移動網絡服務建設的加速,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速度更是超出了人們以往的想象。

2007年,蘋果公司推出iPhone手機,這一產品徹底顛覆了以往的手機行業,隨后谷歌公司推出的安卓系統、微軟公司推出的Windows Mobile等,使智能手機得到了迅速普及。手機最初是作為一種可移動的電話出現的,是一種人際溝通的工具,除雙向通話外並不具備其他功能。智能手機的濫觴,讓手機徹底換了一種形態示人。智能手機的硬件提供物理平台,軟件(app)以及運營商提供內容與服務。手機的發展突破了屏幕小、分辨率低、功能相對簡單等不足,再也不是一個簡單的通信工具,而是一台可以打電話的掌上電腦。此外,自從蘋果公司2010年推出iPad平板電腦之后,各大廠商紛紛推出了自己的平板電腦產品,目前已有了龐大的用戶群。這一跨界產品徹底打破了手機與電腦的界限,有人把iPad平板電腦稱為“不能打電話的iPhone”,而三星公司也推出了可以打電話的GALAXY系列平板電腦,這進一步彌補了手機在屏幕閱讀面積上的不足,同時又不失其便攜性。利用手機等移動設備接入互聯網,成為當下一種再常見不過的信息傳受行為。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一定是移動的,就像手機逐漸取代固定電話一樣,移動互聯網終將成為未來信息傳播的最主要工具。

一、手機新聞傳播的幾種形態

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前期階段,一些學者認為手機短信與手機報是大有可為的“第五媒體”。但是手機短信更多的是人際交流的工具,利用手機短信傳播新聞,除了在自然災害預警等特殊情況下,似乎並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手機報利用彩信或WAP方式向定制用戶發送多媒體新聞的新形式,在幾年內經歷了快速的發展,一度被寄予厚望。但是手機報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手機報的訂閱用戶迅速萎縮。有學者認為,手機報只是個過渡產品[2],前景並不樂觀。

當智能手機逐漸普及、3G技術日益成熟、手機與移動互聯網結合得越來越緊密時,手機在新聞傳播上的屬性越發顯現,手機再也不是單純的人際溝通工具,而轉變為一種大眾媒體。目前,各大門戶網站、新聞網站、搜索網站等運營的手機網站已經很成熟,手機新聞客戶端(app)也是手機用戶獲取新聞資訊的重要途徑。據2013年4月發布的《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狀況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手機網民規模已經達到了4.2億。[1]另外,根據2012年10月發布的《中國手機網民上網行為研究報告》顯示,通過手機上網,以獲得新聞資訊為目的的手機網民高達58.2%。[3]

手機微博也具有很強的新聞傳播特性。據《第3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微博網民規模為3.31億,用手機上微博的網民數為2.3億。[4]在我國,微博不僅是網絡社交工具,更是新聞資訊傳播的重要渠道,網民不僅在微博上了解新聞,還能夠轉發、評論,表達自己的意見。除此之外,手機網民最常用也是用戶基數最大的手機即時通信工具,如QQ、微信等,也都具備新聞推送的功能,特別是異軍突起的微信對信息傳播方式的改變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可以說,對於4億手機網民來說,即使沒有主動接觸新聞資訊的欲望,也難逃新聞資訊推送的狂轟濫炸。智能手機與移動互聯網的完美結合,隻有在移動互聯的背景下,手機的新聞傳播屬性才會走向成熟。

二、移動互聯網拉近了人與新聞資訊之間的距離

針對手機移動互聯網的使用情況,南京師范大學媒介發展與危機管理研究所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5]此次問卷調查採用互聯網問卷調查的形式,採取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問卷樣本覆蓋了全國大部分省市,男女比例基本均等,職業分布以大中專院校學生、公司職員、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為主,總共收回621份有效問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移動互聯網使用的情況。

(一)手機上網成為獲取新聞的重要渠道

本問卷設置了“目前你關注新聞資訊的主要渠道有哪些”問題,如表1所示,最多的人選擇了電腦網絡,佔到訪問對象的88.1%﹔QQ、微博等社交應用比例也較大,佔到76.7%﹔選擇手機互聯網的比例也超過70%,達到70.4%。此外,傳統媒體所佔的比例較小,報紙為23.5%﹔廣播隻有13%﹔電視比例較高,為42.4%,但是也沒有超過半數。手機新聞客戶端也佔有一定的分量,傳統媒體的電子版則較少。選擇“其他”的4個訪問對象中,有2人填寫了手機報。

從調查問卷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通過傳統媒體獲得新聞的人越來越少,網絡媒體則佔了很大的比例。在訪問對象中,電腦網絡佔接近90%的比重,而手機移動互聯網的比例也非常大。從QQ、微博等社交應用中獲取新聞資訊也成為主流,而從一些調查數據可以清晰地獲知,手機移動互聯網是QQ、微博等社交應用最主要的接入渠道。此外,手機新聞客戶端也有一定數量的用戶群。可見,手機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獲取新聞最主要的渠道之一,與電腦網絡不相上下,已經遠遠超過傳統媒體。

用戶媒介接觸習慣的深刻改變可見一斑。傳統媒體受網絡新媒體的沖擊,以微博為主的自媒體,用戶自己生產內容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雖然網絡新媒體能夠融合多種媒體形式,但是內容還是來自傳統媒體。人們在獲取新聞的渠道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內容的生產者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換句話說,報紙的發行量雖然在萎縮,但是報紙所生產的新聞並沒有因此減弱傳播效果,反而是大大增強了。

(二)手機上網客觀上增加了用戶的新聞接觸度

在621名受訪者中,有10人未開通手機上網服務,其余611人開通了手機上網服務,共佔受訪者總數的98.4%。在開通手機上網服務的611名受訪者中,回答“在開通手機上網這項服務前,您是否經常通過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關注新聞”時,38%的受訪者選擇“經常”,53.3%的受訪者選擇“偶爾”,6.6%的受訪者選擇“不關注”。在回答“開通手機上網這項服務后,您是否經常通過手機關注新聞”時,52.8%的受訪者選擇“經常”,40.6%的受訪者選擇“偶爾”,4.8%的受訪者選擇“不關注”。通過對比可知,在開通手機上網前后,關注新聞資訊等信息的程度有了明顯的變化。從圖1可以清晰地看到,開通手機上網后,經常關注新聞的受訪者比例由38%上升到52.8%,上升14.8%﹔偶爾關注新聞的比例由53.3%下降到40.6%,下降12.7%﹔不關注新聞的比例由6.6%下降到4.8%。

另一個更加直觀的統計結果顯示,在回答“開通手機上網這項服務后,您關注新聞的頻率是否有所增加”這一問題時,73.3%的受訪者認為如此,隻有21%的受訪者認為“並沒有增加”,另外5.7%的受訪者表示“不確定”。此外,有56.8%的受訪者明確表示“獲取新聞財經文體等資訊”是使用手機的目的之一。由此可見,開通手機上網之后,人們對新聞信息的關注增加了許多。

另外,從手機用戶的主觀需求來說,獲取新聞也是使用手機的一個重要目的。在受訪者回答“您使用手機希望獲得的服務是什麼”這一問題時,有56.8%的受訪者明確表示“獲取新聞財經文體等資訊”,另外選擇“生活服務指南”的受訪者也佔到57.6%。雖然與排名前兩位的“休閑娛樂”(77.8%)、“人際交流”(76.4%)尚有差距,但是接近60%的比例也能夠反映出獲取新聞資訊在手機用戶使用需求上的重要性。

(三)分享與互動:傳播范圍的幾何級增長

手機是目前最重要的自媒體平台,當前最熱門的自媒體形式,如微博、微信、博客、論壇、百度貼吧等等,都可以使用手機輕鬆訪問,並且界面友好,用戶體驗甚至要好於或者是不遜色於電腦。另外,智能手機所具有的移動性、便攜性、觸摸屏、可拍照、可GPS定位等優勢又是電腦所不具備的。《2012年中國微博藍皮書》顯示,微博用戶開始大規模地向移動端遷移:通過智能手機進行微博訪問的用戶已經達到89.35%,僅次於PC端的登錄情況。[6]

微博上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微博粉絲超過100人,你就是一本內刊﹔超過1000人,你就是個布告欄﹔超過1萬人,你就是一本雜志﹔超過10萬人,你就是一份都市報﹔超過100萬人,你就是一份全國性報紙﹔超過1000萬人,你就是電視台﹔超過1億人,你就是CCTV。我即媒體,微博讓獨立個體有了一個像大眾傳播媒介一樣的傳播渠道,移動互聯網與手機等終端設備又讓這個傳播渠道變得隨時隨地可用。

微博等社交媒體已經成為新聞發布與傳播的重要聚散地,手機微博、微信等擁有幾億用戶的自媒體深刻改變了新聞傳播的格局。特別是當有突發事件發生時無數網民用手機不停地刷屏,以獲取最新消息,手機成為最迅速的新聞傳播渠道。分享與轉發功能是目前社交媒體最為重要的功能之一,一條新聞信息經過轉發,就會讓更多的用戶看到,不斷轉發,再經過“轉發的轉發”,傳播范圍就會以幾何級的速度增長。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