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3年第9期

專業性與貼近性的聯姻——

試論高校參與社區報的可行性

郝雨 蘇立業

2013年11月14日13:30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摘要】在對社區報本義的探尋中,我們認同陳凱教授對美國社區報的考察評價,即“小的才是美好的”。立足於某一特定規模的社區,以各種信息內容來服務社區,凝聚居民感情,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反映居民心聲,這才是社區報的原初意義。從境外社區報的發展經驗和中國實際情況綜合考慮來看,社區、媒體以及高校的聯合,也許是未來中國社區報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讓學生參與社區報的採編,有利於實現社區、媒體、高校三方共贏。

【關鍵詞】社區報﹔中國化﹔高校參與

根據范東升教授在《拯救報紙》中的統計,僅僅在2008年12月到2010年3月間,美國就有整整200家報紙宣布停刊。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報紙的生存問題成為現在炙手可熱的學術議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報業寒冬中停刊的報紙大多是大眾化報紙,而有一種報紙卻幾乎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這就是社區報。社區報並不是歐美報業為應對報業危機而開發出來的新報種,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社區報已經走過了300多年的歷史。在這段漫長的時間裡,報業經歷了政府宣傳品、革命報刊、政黨報刊、商業報刊、大眾報刊等多個形態,經營模式則自領取政府津貼、領取政黨津貼、依靠廣告銷售等手段間幾經轉換,波瀾壯闊的報業歷史中,無數報紙興起、輝煌又衰落,而社區報一直任憑風吹雨打,巋然不動。即便是如今面對新媒體的洶洶來勢,社區報也未顯出疲態。從20世紀60年代、90年代直至2001年,美國社區報數量一直在成倍增加,盈利率也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1﹞面對報業困境,社區報如此頑強的生命力無疑為我們探索報業發展提供了一條新思路。

一、社區報本義的追溯與回歸

社區報作為一種已經綿延了300多年的報紙類型,在歷史的軸線上,經歷過多次形態和內容的調整與改進。中國要引鑒和發展社區報並使其與中國社會相適應,就不能僅僅滿足於模仿某一份社區報的外在形式。隻有深刻洞悉社區報的本義,理清社區報經營模式背后的邏輯鏈條,我們才能實現社區報的真正價值。因此,剝除包裹在不同社區報身上的種種外部特征,從中抽離概括出社區報的核心本質,是我們認識社區報所面臨的首要問題。而正如我們在探究傳播的起源時將其置於人類社會的原初狀態下考察一樣,我們認為,通過對社區報的發展歷程進行回顧,將有利於更清晰地確定社區報的概念。社區報最早誕生於美國,也興旺於美國,因此社區報在美國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對我們探索社區報的本義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美國的社區報是誕生於鄉鎮自治的基礎之上的。1620年第一批英國移民定居北美東海岸,由於這些移民大多是中產階級的清教徒,擁有著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一定的經濟能力,因此建立於平等基礎上的鄉鎮自治成為殖民地最初的社會組織形式。隨著對北美新大陸的殖民活動的不斷深入展開,鄉鎮自治逐漸普及到整個殖民地。鄉鎮自治的實現需要居民之間彼此了解、互相信任,同時一些涉及公共利益的信息需要即時共享,因此產生了對溝通交流工具的需要。同時,在殖民地開辟初期,當時殖民者的經濟活動主要是農業生產,這種生產方式決定了大部分殖民地居民不可能聚居於一地,而是散落居住在市鎮的周圍,生產與生活的開展產生了對周邊環境和其他居民信息了解的需要。在這兩種力量的推動下,開始出現了在各個村鎮流傳的發行量很小的文字印刷品,這也就是社區報的雛形。這種文字印刷品最初在鄉村地區不定期發行。由於其誕生於農村鄉鎮,其內容以貼近居民、關注當地鄉鎮事務為主,因此最早被稱為“鄉村報紙”或“家鄉報紙”(Country Newspaper)。獨立戰爭后,工業革命方興未艾,美國抓住契機開始進入初步工業化時期。在這個時期,原來的大量鄉鎮開始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逐漸發展轉型為近代城鎮。盡管生產力和經濟結構有了革命性的飛躍,但美國的自治傳統沒有改變,居民仍然需要社區報作為互通消息、聯絡感情的平台。由於環境發生了改變,這時候過去的“鄉村報紙”“家鄉報紙”開始將名稱變為“小鎮報紙”(Small Town Newspaper) 或“草根報紙”(Grassroots Newspaper),發行也逐漸固定為每周一期或每周兩到三期。美國在工業時代的突飛猛進,催生了眾多的龐大都市,現代化大眾報業的出現成為可能。但是,當美國大報在19、20世紀上演著一幕幕精彩的報業演進史時,社區報並沒有消失,它“一直在城市大報和主流學術界的視野之外安靜地發展、壯大”。直到1960年,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肯•拜爾利教授出版了《社區新聞》一書之后,“社區報”這個名字才第一次走進人們的視野。作為報業的常青樹,難怪美國社區報專家趙克(Jock Lauterer)對其給出了這樣的評價:“在美國,報紙的歷史就是社區報的歷史。”﹝1﹞

從社區報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到,社區報與美國的鄉鎮自治制度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為了鄉鎮自治的實現,社區報始終以服務社區為宗旨。通過社區報的服務達到兩個滿足:一是對居民了解周邊人事環境變化的信息滿足,二是溝通鄰居、凝聚情感、塑造社區共同體的情感滿足。而這兩個滿足則依賴於“當地性”和“人情味”兩個核心理念的貫徹——要社區報及時深入地了解社區的各種變化並提供豐富詳盡的報道就必須立足於當地,要建立社區不同居民間的深厚情感紐帶就必須具有人情味。在本質上,無論內容如何改進,無論出版頻率怎樣調整,無論是叫“鄉村報”還是“城鎮報”,隻有滿足了這兩個理念的要求,一份報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區報。“當地性”將報道的重心側重在本社區日常生活,“人情味”建立在對社區報受眾深刻的了解與認識之上。這就決定了社區報必須在一個較小的范圍內發展。這個“小”是指服務范圍的小,也就是說要服務於一個適當規模的社區受眾。對於社區報而言,如果盲目追求受眾規模的擴大,摻雜太多社區外的報道內容,無異於都市報,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獨特空間。但同時,社區報的“小”並不是說因為只是服務一個小社區,其採編就可以很隨意。在具體的新聞業務上,社區報不僅不能“小”,反而要以新聞專業主義為指導,為社區居民提供最好的信息服務。

在對社區報本義的探尋中,我們認同陳凱教授對美國社區報的考察評價,即“小的才是美好的”。我們認為,立足於某一特定規模的社區,以各種信息內容來服務社區,凝聚居民感情,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反映居民心聲,這才是社區報的原初意義。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