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3年第9期

社群主義視域下的社區報認同功能分析

吳迪

2013年11月14日13:33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摘要】作為一種倡導“公益政治學”的社會思潮,社群主義強調社群本位,在價值上具有相對優先性。基於社群主義視域的分析,社區報在社會學意義上扮演著增進社區認同的角色訴求。檢視社區報在當代中國的功能定位,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報發展道路,是社群主義視域下社區報功能價值分析的真正意義所在。

【關鍵詞】社群主義﹔社區報﹔中國城市社區﹔功能提升

一、社群主義的理論內涵

社群主義是指一種關注社會利益表現形式的社會哲學,又稱“共同體主義”“合作主義”或“社區主義”,與社區主體的現實發展和理論研究有著天然聯系。作為西方政治哲學的兩大主流之一,社群主義發軔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是對羅爾斯《正義論》中有關自由主義理論的批判,認為自由主義是一種錯誤的、虛假的預設,忽視了社群意識對於個人認同、政治及共同文化傳統的重要作用。因此,恢復社群本位的思想意識,將有助於提升社會成員的認同與參與結構,扭轉瀕臨喪失的社會共識,形成“民主的社群主義”的價值體系。從這個角度來說,社群主義不僅是一種學術視角的轉換,更是一種社會實踐的選擇。

作為社群主義的核心主張,“共同善”的觀點一直貫穿在其理論發展和社會行動的歷史傳統中。這裡的“善”即“利益”之意,對“共同善”的強調就是對公共利益的重視——公共利益優先於個人權利,社群整體優先於成員個體。同時個人的善又可以與社群的善統一起來,以這種共同的善作為評價社群生活方式的標准,確保強大的社群不會壓迫個人的需要。因此,用“公益政治學”代替“權利政治學”,可以很好地調節“個人與社群”“權利與公益”的平衡關系。

從“社群主義”(Communitarianism)的詞根就可以看出,“社群主義”的理論推衍必定離不開“社區”(Community)主體的現實土壤,是伴隨著社區實踐的產生和發展而展開討論的。因此,最初界定“社區”一詞學術概念的德國社會學家斐迪南•滕尼斯,在其成名作《共同體與社會——純粹社會學的基本概念》中就已體現出“共同善”的理論訴求和政治主張,並與“社群主義”的學說內核形成呼應。在滕尼斯的眼中,“社區”和“共同體”這兩個概念的含義是完全一致的,僅僅是表征的角度不同而已。盡管從外在形式和規模上我們很難界定何謂“共同體”,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共同體中情感和道德的力量非常強大,與之相關的事物往往是“善”的,共同體乃美德之源。[1]可見,選擇社群主義的理論指導來研究“社區”主體的傳統古已有之。根據社群主義的觀點,社群內獨立個體應對社群中的生活規范有共同的理解,形成相互的責任與義務,通過對彼此的關心、了解和分享來形成關於情感、信仰、價值觀的共識,提高社群成員道德的起點,以建立起成員對社群的認同感及歸屬感。社區報作為社區媒體的重要載體,是實現社區意識功能定位的微觀公共領域,其核心價值與社群主義的核心價值交織契合。因此,以社群主義視域分析社區媒體,為強調認同功能的社區報提供了天然的理論工具。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