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3年第9期

范長江與《“抗戰中的中國”叢刊》【2】

胡正強

2013年11月14日15:30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作為一家經營有道的企業,生活書店邀請范長江擔任該叢刊的主編,無疑是因為范長江在讀者中具有相當高的影響力,是一面含金量很高的旗幟。這裡的含金量當然包括對范長江名字本身所具有的經濟效益的考量。范長江自西北採訪后,在廣大讀者中聲譽日隆,《大公報》的銷售量也不斷上升。新聞紀實類作品因其生動鮮活、富有現場感,特別能激發各界民眾的抗敵熱情和英雄主義情感,以及民族意識的覺醒,是抗戰初期最受讀者青睞的讀物,當時很多出版機構紛紛推出類似叢書以搶佔讀者市場,形成了一個規模宏大、影響深遠的群眾性啟蒙讀物出版運動。生活書店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對范長江名字本身所具有的經濟價值必然會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

另一方面還因為范長江與鄒韜奮兩人關系友好,在政治立場上一致,兩人同是救國會的成員,范長江寫的《抗戰中的黨派問題》被《大公報》總編輯張季鸞拒絕后,即將該文轉送到鄒韜奮主編的《抗戰三日刊》上去發表。原本脫胎於《生活》周刊“書報代辦部”的生活書店,其宗旨和《生活》周刊一脈相承。生活書店曾宣告“本店以促進文化、服務社會”為宗旨,並將之作為生活書店努力的總原則。抗戰開始以后,生活書店又提出了“促進大眾文化,供應抗戰需要,發展服務精神”三句口號。這與范長江的思想完全一致。范長江一直主張新聞報道要為國家服務,他認為新聞宣傳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爭取進步。因此,“我們如果隻寫寫戰報,如張家樓李家庄一類的事件,以為就盡了新聞記者的責任,那是大錯特錯。我們必須注意到各部門,而且要盡量研究各種新的現象,要求得出正確的答案,還應當勇敢地使真相能夠傳布。使我們每一次戰爭不是白打,讓廣大讀者接受血的教訓,作為爭取下次勝利的橋梁”[4]。因此,范長江與生活書店合作出版這套叢刊,實乃志同道合、相得益彰之事。

范長江主編的《“抗戰中的中國”叢刊》,主要的內容都是二次傳播,即將在報紙上已經發表過的戰地通訊匯集后重新出版。原因之一是這些戰地通訊在發表后,因受當時媒體發行范圍、渠道等條件的限制,有很多讀者難以讀到,傳播效果受到不少限制,有重新出版再次傳播的必要﹔另外,報紙和書籍雖同為紙質傳媒,都是信息傳播的有效載體,但兩者仍然屬於兩種不同介質的傳播媒介,而傳播媒介的介質特點不僅關乎傳播思想及知識的延續性、完整性,還關乎其深刻性與廣泛性,報紙與書籍在信息和知識的傳播方面,各有特點,各擅勝場,報紙時效性強,長於傳播信息,但容量有限,而書籍雖然時效性弱,但容量巨大,在傳播系統的思想和知識方面有獨特的優勢。范長江對報紙與書籍在傳播效果方面的差異很了解。他在《西線風雲》一書增訂版自序中就說過:“我們幾位工作朋友,抱定真切報道的志願,分頭奔馳各戰場,但是零星發表,很難給人以系統參考的便利,我因為有一時期后方工作的余暇,特按戰爭經過先后秩序,編為是書。本書月前在上海出版后銷行甚廣,因感一般讀者需要之迫切,乃在漢口重印,並將山西戰爭全部材料加入,欲讀者能從本書中,親切地看出戰爭之演變和這些過程中告訴我們一些什麼東西。”[5]《“抗戰中的中國”叢刊》將已經發表過的新聞文本匯輯成書再次出版,顯然是對與報紙有相對區隔的另一種傳播媒體——書籍在傳播效果方面的刻意挖掘和利用,屬於和《西線風雲》同樣性質的主動編輯行為。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