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3年第9期

范長江與《“抗戰中的中國”叢刊》

胡正強

2013年11月14日15:30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摘要】抗戰初期,由范長江主編、生活書店出版的《“抗戰中的中國”叢刊》,包括《盧溝橋到漳河》《淪亡的平津》《淞滬火線上》《在火線上》《瞻回東戰場》《東線的撤退》《抗戰中的西北》《魯閩風雲》等8部通訊集,是范長江與生活書店志同道合的合作之舉。歌頌軍民浴血抗敵的事跡,揭露敵人的殘暴,批判漢奸的無恥罪行,總結勝利的經驗,反省失敗的教訓,是叢刊的主要內容。該叢刊出版后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有些單本再版以滿足讀者需要。

【關鍵詞】范長江﹔“抗戰中的中國”叢刊﹔社會影響

中國現代著名記者范長江先生在抗戰時期曾經主編過《西線風雲》,參與主編過《徐州突圍》等書,廣為學界所知,而其在抗戰初期主編的《“抗戰中的中國”叢刊》系列通訊報告集,則鮮為人知。2012年6月,群言出版社再版了《“抗戰中的中國”叢刊》中的《盧溝橋到漳河》一書,由此,《“抗戰中的中國”叢刊》再度進入人們的視野,引起了新聞史學界的注意。但該叢刊的具體情況,如該叢刊為何出版、何時出版、詳細構成、內容為何、出版后社會反響如何,等等,皆因資料匱乏,人們知之甚少。這無疑是范長江研究中一個不應有的學術空白。有鑒於此,筆者在搜集相關史料的基礎上,對《“抗戰中的中國”叢刊》有關情況作初步勾勒和介紹,以期為范長江研究提供一些基礎性的資料。

范長江主編的《“抗戰中的中國”叢刊》一共8本,全部由生活書店出版。甚至可以說,這是一套由生活書店主動策劃完成的叢刊。1938年5月1日,生活書店在漢口《大公報》上刊登了這套叢刊的出版廣告:

抗戰中的中國叢刊

長江主編

在抗戰的進程中,在前線在后方,固然有許多可歌的事,值得我們大書而特書,然而也有許多可泣的事,需要我們冷靜地實行自我批判。本叢書編輯的旨趣,就在於聯絡全國進步的記者,以客觀的立場,供給各種實際材料,以供讀者研討。

東線的撤退 長江等著 二角

在火線上 謝冰瑩著 一角半

從盧溝橋到漳河 長江等著 二角

淪亡的平津 長江等著 三角

抗戰中的西北 徐盈著 二角

淞滬火線上 胡蘭畦等著 三角

魯閩風雲 徐盈等著 二角

瞻迂東戰場 長江等著 即出[1]

簡明扼要地交代了出版宗旨,只是《瞻迂東戰場》並非“即出”,而是已經出版了。在生活書店1938年7月出版的《徐州突圍》一書的書尾,又出現了該叢刊的出版廣告,只是書名排列的前后順序稍有變化:

長江主編

抗戰中的中國叢刊

盧溝橋到漳河 長江小方等著 實價二角

淪亡的平津 長江小方等著 實價三角

淞滬火線上 胡蘭畦等著 實價三角

在火線上 謝冰瑩著 實價一角五分

瞻回東戰場 長江羅平等著 實價三角

東線的撤退 胡蘭畦等著 實價二角

抗戰中的西北 徐盈著 實價二角

魯閩風雲 徐盈等著 實價二角[2]

其中,《瞻迂東戰場》改為《瞻回東戰場》,且定價明確為三角。

其實,具體出書的時間仍與這兩次廣告排列的先后順序有異。《淪亡的平津》版權頁上標注為“抗戰中的中國叢刊之一”,出版於1938年1月﹔《淞滬火線上》版權頁上標注為“抗戰中的中國叢刊之二”,出版於1938年2月﹔《瞻回東戰場》版權頁上標注為“抗戰中的中國叢刊之三”,出版於1938年2月﹔《東線的撤退》版權頁上則標注為“抗戰中的中國叢刊之四”,出版於1938年3月。而《盧溝橋到漳河》《在火線上》《抗戰中的西北》《魯閩風雲》等4本,則僅標注為“抗戰中的中國叢刊”,其出版時間分別為1938年3月、1938年2月、1938年3月和1938年3月。可以看出,生活書店兩次廣告對於書的排列與出版時間的先后順序並不一致,每本書的作者署名與在《大公報》上刊登的廣告有一些差異。如《瞻回東戰場》在《大公報》上的廣告作者為“長江等著”,而在《徐州突圍》書尾的廣告則為“長江、羅平等著”,后者與出版時的署名一致。《東線的撤退》在《大公報》上的廣告作者署名為“長江等著”,而在《徐州突圍》書尾的廣告上署名則為“胡蘭畦等著”。可以看出,在《徐州突圍》上刊登的廣告因時間在后,所以與該叢刊出版時的實際署名情況一致。顯然,在《大公報》刊登的廣告文案,是在該叢刊組稿工作還沒有完全做到齊、清、定時寫作的,大概是這套叢刊在策劃時雖然大致的方向已經確定,但一些細節可能還處於運動狀況。標注叢刊具體序列的4本出版於1938年1月、2月、3月,未標注的4本均出版於1938年2月、3月。也許是因此時形勢驟變,未及仔細定奪所致。

生活書店在《大公報》上刊登廣告時,《“抗戰中的中國”叢刊》所有書籍都已經出版並與讀者見面數月了。那麼該叢刊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策劃的呢?目前雖然還沒有更為直接相關的資料証實,不過,謝冰瑩當年在《在火線上》一書中,有一篇前言性質的《寫在前面》,文末有這樣一段感謝的話:“末了,很感謝幫忙本書出版的張仲實先生陳因先生和替本書繪封面的川谷先生。”寫作時間標明是“一九三七,十二,十八於漢口”[3]。這至少說明該叢刊的策劃早在1937年12月甚至此前就已經開始了。謝冰瑩在文中未向范長江致謝,反而向生活書店的張仲實、陳因及封面設計者表示感謝,頗耐人尋味。一般來說,作為具體作者,向主編致謝乃人之常情。謝冰瑩何以未向范長江致謝?筆者以為,《“抗戰中的中國”叢刊》很可能是生活書店主動策劃的一個出版項目,邀范長江擔任主編,而負責具體編輯實務如組稿等工作的是張仲實等人。由於當時正處戰爭環境,出版規劃無法按部就班。這應該是叢刊兩次廣告中有些書的作者署名前后有所變動的可能原因。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